魯大師磁碟測試到底測的是什麼?到底是否科學?
魯大師中有一項硬碟檢測,能夠掃描出存在瑕疵和即將損壞的硬碟,這是真的嗎?
要了解魯大師硬碟檢測的原理,不妨回顧下老牌硬碟檢測軟體HDTune的錯誤掃描功能。HDTune的錯誤掃描圖在很多二手硬碟交易過程中被當作有無故障的證明,不過它也只是「錯誤掃描」,卻沒有提到體質檢測,掃描只有綠色正常和紅色故障兩種結果,並不能預測硬碟是否接近生命末期。
魯大師到底是如何評判優良、正常和瑕疵的?存儲極客在運行魯大師硬碟檢測的同時打開Windows資源監視器,切換到磁碟頁面可以看到此時被檢測的硬碟正被持續讀取,隊列深度小於1,說明測試是單線程運行的。
接下來再通過Process Monitor工具可以探測到魯大師的測試手法,實際就是以256K區塊進行連續位置的讀取。
魯大師將讀取延遲作為評判硬碟體質的標準。什麼是延遲呢?簡單來說就是從指令發出到結果返回的過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大家在網路遊戲中都會遇到的網路延遲。
對於電腦中的硬碟也是一樣,程序發出讀取請求,操作系統將其轉換為底層ATA指令,由固態硬碟主控接受指令並執行實際快閃記憶體信息讀取,經ECC糾錯引擎檢查通過後原路返回給應用程序。
機械硬碟使用塗有磁性材質的碟片記錄數據,在有弱磁軌產生時讀取速度會變緩,以此推斷硬碟健康狀況是有理可依的。不過對於固態硬碟來說就不太一樣了,快閃記憶體不同位置的讀取速度雖然比較接近,但閑置垃圾回收、快閃記憶體磨損均衡等硬碟內自動任務都會影響到測試的準確性。
以東芝TR200為例,它使用3D快閃記憶體與LDPC糾錯技術,在快閃記憶體寫入壽命末期會經過LDPC硬解碼、LDPC軟解碼多次嘗試讀取,理論上接近損壞的快閃記憶體單元在讀取延遲上會高一些,但相比正常狀態時的增長幅度並不大,通過存取延遲來判斷固態硬碟壽命狀態還是不靠譜。
不過固態硬碟的讀取延遲卻也是一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內容。存儲極客使用IOMeter進行4KB區塊隨機讀取測試,調整不同的隊列深度來分析固態硬碟性能。
東芝TR200固態硬碟在隊列深度在8以內時,讀取操作延遲大部處於100-200微秒之間,隨著隊列深度繼續增長,QD=32時負載最大化,延遲以200-500us和2-5ms為主。與之對比的是,7200轉檯式桌面硬碟在QD≤2時延遲以2-5ms為主,比固態硬碟滿載時響應還要遲緩,機械盤在滿載QD=32後主流延遲表現達到100-200ms,幾乎是固態硬碟的50倍,怪不得從機械硬碟升級到固態後的感受如此的順滑!
※一個補丁打完性能倒退十年?英特爾說這鍋我不背
※新手最容易被嚇怕的電腦異常,老鳥告訴你這些全是偽故障!
TAG:存儲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