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做的包子為什麼這麼香,是因為多放了一味料∣群群魚
還記得許多年前,孩子們還叫我姐姐,外人喊我小姑娘時,我是不做飯的,也不會做,也是從小吃著媽媽的飯享受著幸福的味道長大的。自從有了自己的家,離媽媽十萬八千里,就開始自立門戶另開爐灶了。
一開始挺積極的給先生做飯,是想顯擺顯擺,讓他明白娶了個能幹的好媳婦,再加上從小繼承了老媽做飯難不倒的優良基因,學起來倒也不是什麼難事,慢慢的,包子餃子山東肉火燒都不在話下,肉菜素菜涼拌菜也能信手拈來。
黃瓜炒蝦仁+煎牛排+西紅柿炒茄子+米飯
香椿芽炒雞蛋+茄子炒豆乾+紅燒魚+涼拌松花蛋+包子
蝦米炒絲瓜+燉羊肉+油炒花生米+米飯
黃瓜炒扇貝+木耳炒胡蘿蔔+酸湯肥牛+清炒山藥+清蒸龍利魚
曾經有朋友講包包子的經歷,發麵揉面調餡包出來再上鍋蒸,不熟練的話怎麼也要耗費幾個小時,吃起來也就二十分鐘,吃完還得刷鍋洗碗。真是如果不是想享受這個過程的話,寧願不吃。
有朋友說:你是不是愛做飯?我認真的想了一下,好像並不是,比起做,我更愛等著吃。那為什麼還要十年如一日費勁在廚房忙活?難道就為了吃飯那二十分鐘?
我想,也許就是為了那飯桌上那二十分鐘。每天,下班前我會跟先生打一通電話確認回來否幾點到家,等著他回來時準備飯菜上桌,看著他一推門,笑著對兒子說:「我在樓道里就聞到香味了,今天的包子好香啊!」心裡還是有些許得意和溫暖。
肉包子+肉火燒+紅豆餅+鹵牛肉
姐做的包子為什麼這麼香?因為多放了一味料。先生不愛吃蔥姜蒜,每每吃菜時,都會把這些佐料很認真的撥拉到一邊。所以包包子的時候我多多的放了蔥花和薑末在餡兒裡面,他吃起來說:「嗯,好香!」我很得意,老話講的,蔥姜蒜廚房三寶,對身體好,你自己不喜歡,那就讓我偷偷的為你好吧。
兒子對食物也很敏感,不愛吃外面的飯,有些東西看一眼覺得不喜歡就堅決不吃。一次帶他去表哥家吃飯,大姨做了黃瓜素餡兒的餃子,他吃了第一口就說:「這個不好吃,不是我媽做的那個味道。」但我給兒子煮的牛肉,做的炸肉,土豆絲,刀魚,薯條,雞腿,他都愛的不行。所以有時再疲憊,兒子只要一說:「媽,我餓了。」咱也得打起精神來,去給他弄點吃的,讓他吃開心。這就是媽媽對兒子的心。
兒子的早餐:煎雞蛋+鹵牛肉+米粥+葡萄乾+桃酥+橙子
這飯一做就是十年多,我也從路人口中的「小妹」變成了「大姐」。要想十年如一日,要想在激情褪去的平淡生活中仍心存愛意和熱情,難。所以姐盡量爭取一星期飯菜不重樣,每天每餐都是新鮮的。
豆角燉排骨+清炒菜花+汽鍋八爪魚
淄博炸肉+煎帶魚+炒大蝦+清炒豆芽+涮牛肚+清煮鮑魚+胖子牛肉+鹵豆乾
烤雞翅+烤魷魚+烤魚+煮玉米+涼拌黃瓜+米飯
生活需要儀式感,食物需要存在感。每次做完一餐,姐就給它們拍下存在世上的唯一難得的完整的留影,姐記錄下的不只是一盤菜一鍋包子一碗面,姐記錄下的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天,獨一無二的每頓餐。
炸蘿蔔丸子+炸肉炸刀魚+自製醬牛肉+西芹炒豆乾+西紅柿炒雞蛋
燉雞翅根+炸地瓜+炸肉+清蒸鱸魚+炒豆角+紅豆稀飯
多少年後,也許你還會記得,原來我們曾如此認真的對待生活,哪怕是一頓飯。
多少年後,如果包子里沒有多多放大蔥和薑末,某人會眉頭微蹙:這包子味道怎麼不對?
2018/2/5 0:23
TAG:群群魚的小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