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我想好好和你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奢侈品
1
一天中最溫馨的晚飯時間,卻不是那麼溫馨。我總在思考,為何我們與朋友,同學,戀人,可以好好的溝通,卻唯獨最愛的父母做不到呢。也許,是他們拒絕了成長。
其實,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沒有真正成熟起來。我們常常說,有三種孩童式父母,比如情緒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拒絕型父母。
他們其實分別對應了不同的三種不安全型依戀模式:焦慮迴避型,焦慮型,迴避型。
依戀模式愛情部分會講到,可以粗略地理解為,焦慮型需要完全的掌控,迴避型很難建立聯結。這些都是在嬰兒時期形成的並伴隨一生,假如沒有察覺的話。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去察覺,這些原生家庭裡帶來的問題,並用一生去加以修正。
而很多步入老年的父母,在之前沒有得到過這樣的覺察和領悟,當他們年長之後,反而陷入了一種對生活不滿而絕望的困境。好像一條拋物線一樣,我們的人生前半段,是飛快發展的,但青春期後,我們的發展速度平穩,放緩,但從未停止。
2
我覺得自己是個溝通能力還不錯的人。也知道一點溝通的技巧:談感受,不評價。但有時還總是引起爭吵,而一次次的失落。
這種失落感主要是因為,如果朋友、戀人不在意你的感受、不跟你溝通,你還可以選擇分手或者絕交,可是父母卻不能。
你還不能選擇不搭理,不搭理就是你不孝了。爸媽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不捨得吃不捨得穿。難道你敢說:又不是我讓你把我生出來的?!
中國的父母是從不在意孩子感受的最典型的就是穿秋褲。我說我不冷,我媽覺得我冷啊。如果說秋褲至少還代表了愛意,那放在大事上的時候:決定專業、工作、婚姻,因為她覺得那樣好,她希望我那樣。
問題是:日子是我在過,學是我在上,為什麼要以他們的感受為選擇標準?然後他們覺得,這是為我好。這真的是為你好嗎?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因此就對我們的人生具有決定權和控制權,這樣的邏輯,合理嗎?這樣的「愛」,不過是控制罷了。
最可怕的事情往往都是以愛之名做的
3
庵野痞子都說了:人和人是永遠無法做到互相理解的。
更何況是成長背景和家庭身份相差如此懸殊的兩代人。說白了,除非你和你父母都化為橙汁融合在一起,否則是永遠做不到理解對方的。
我慢慢理解到:雖然我們是父女母女,但時代與命運已經把我們塑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質上我繼承了他們的DNA,但在精神上我和他們存在著一道道鴻溝。其中很多道鴻溝此生已經註定無法彌合。因緣巧合,他們成了我的爸媽,我做了她的女兒。
所以,爭吵就是成長的過程吧,溝通什麼的很重要,溝通不了就用行動證明,當你親自斬斷了拴你的繩子,誰還可以阻止你飛翔?
希望你們通過與父母的抗爭,最終成為比父母更好更強的人,並心存養育之恩。
還有,別問了說,爸媽,我愛你們。
-END-
※用了20億花費4年建造的古鎮,如今門可羅雀,將來會何去何從?
※《少陵詩人》——張傑詩集(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