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內將部署50萬個感測器「織密」城市管理「繡花針眼」

年內將部署50萬個感測器「織密」城市管理「繡花針眼」

本報訊 (記者  張懿)上海正在加緊利用最新的智能化技術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作為試點,靜安區將在年內新部署50萬個感測器,覆蓋從井蓋、電梯到消防栓在內的大量基礎設施和應用場景,通過對不斷生成的海量數據的分析挖掘,推動政府服務、社區治理的科學化和智能化。

據介紹,就在幾周前,這個在靜安區先行推進的「大數據與城市管理項目」剛入選國家發改委的全國「數字經濟」十大重點工程,其他入選項目包括阿里雲「城市大腦」、華為金融大數據平台、嘀嘀城市智慧交通系統等。

靜安區總面積約37平方公里,按計劃,到今年10月底,50萬個與精細化管理相關的感測器就將部署完畢,大約相當於每平方公里部署1.4萬個。這樣的密度和規模,在國內乃至世界同類城市中都相當罕見。

這些感測器將如何分布? 牽頭負責項目落地的上海大數據交易中心首席執行官湯奇峰告訴記者,感測器將對應15個城市管理場景,包括井蓋是否有違規移動、消防水壓是否合規、消防通道是否被占、電梯是否出現故障、居民用水水質是否正常……其中,規模最大的感測網路,是部署在重點場所的超過10萬個智能煙感系統,以及為區內所有符合條件的老人配置的家庭照護系統。

據靜安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初期將重點聚焦交通、健康、食品安全、環保、公共設施管理五個領域,形成一張以「數據自動採集、政務數據共享、商業數據流通」為基礎的城市智能感知網路,並使得系統具備分析、判斷、指揮、協調、處置能力。

在充分的數據共享基礎上,引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技術,在區級層面構建一個具備城市數據綜合運營、預測預警能力的城市智能運營管理中心也就順理成章了。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張英告訴記者,上周舉行的全市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推進大會強調,城市管理要運用先進技術,努力把「神經元系統」全覆蓋,加快建設「城市大腦」,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智能化處置。靜安區的項目形成了「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的架構,通過其試點,全市有望在2020年基本建成融合數據、演算法、平台、服務、產業的新型城域物聯專網,既服務城市精細化管理,也為信息產業的創新創業提供廣闊空間。

目前,靜安區臨汾街道有望成為該區第一個基本完成物聯網部署的街鎮,黨工委書記俞林偉告訴記者,他很期待物聯網和大數據能幫他們對轄區內近萬個窨井蓋和100多台10年以上老舊電梯進行24小時監管:「這不僅能大幅消除傳統管理的盲區,更有機會提前發現隱患,實現『治未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網 的精彩文章:

方寸之間天地寬
姑蘇的兩位「書法狀元」

TAG:文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