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歡喜心看待世界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各位善友同修,早上好。在這美好的清晨,讓鳥語花香叫醒我們的心靈,迎接這美好的一天。接下來,跟隨雲谷禪師,開啟美好的早晨!
凡事順遂並非就等於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許才是最幸福的時刻。
過著什麼也不缺的生活的人,是無法了解何為生活的幸福,慾望愈少,愈能享有幸福的人生。榮華富貴者並不一定就永久快樂,販夫走卒也不是一輩子勞苦,一個人只要心安理得,適如其分地做其「本分」事,即是幸福。愚者以為幸福在遙遠的彼岸,聰明者懂得將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幸福是人對生活的滿足感、和諧感,是對人生的滿意度。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所謂知足者常樂就是這個道理。人要學會自我滿足。這裡說的自我滿足,不是驕傲自滿,也不是阿Q精神,而是對環境的適應。人應該學會改變環境,但更要學會適應環境,要做到這兩點都有不容易,這是人生存能力的體現。你不可能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但是你也不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所以人要懂得知足。
人應該有理想、有願望,有生活的目標。但願望和慾望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強烈要求,而後者是人主觀世界的一種目標。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應該克制,不能放縱。無欲則剛,知足常樂,這是修養到了一定程度的體現,也是一種平淡持久的幸福體。
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天堂和地獄,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心態。地獄與天堂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天堂地獄其實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有的人貧無隔宿之糧,但是安分守己,感謝國家社會的護佑,深覺祖國的可貴。有的人,洋房汽車,豐衣足食,但他怨恨國家苛捐雜稅,一直想移民他鄉。所以,究竟是生活在天堂,還是身處地獄,就要看自己的心怎麼想、怎麼抉擇。有個人養了一隻狗和一隻貓當寵物,每當他喂小狗的時候,小狗心裡就想:「主人這樣愛護我,從來沒有要我回報,這麼一個大慈大悲的人,難道他是一個神明嗎?」可是當他喂小貓的時候,小貓心裡卻在想:「這個人每天都給我美味的食物,對我百般殷勤,難道我是神明嗎?」同一個人、同樣的對待,貓和狗的想法卻有這麼大的懸殊,可見世上的事是非、善惡、好壞很難確定,也沒有絕對的標準,這些評定往往取決於個人的不同想法。
有一個人,在他窮困潦倒的時候,曾受朋友一餐之賜,後來有所作為,他以良田百畝回贈朋友,正是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另有一人,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有一個朋友收留他,供給食宿;後來朋友家中人口增多,實在不夠居住,便在隔壁租了一間房子,請他遷居。但此人卻懷恨在心,誓言要把朋友弄得家破人亡。所謂一斗米養了一個恩人,一石米養了一個仇人,施恩的人的心都是一樣的,只是接受的人的不同想法才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當我們以聖人之心看世人,一切人都是聖人;以盜賊之心看人,則所有人都是盜賊。因為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獄之別。
很多時候,自己的想法可以左右自己的感受,快樂的、痛苦的,欣喜的、悲痛的……所以,我們遇事不妨從多個角度去看、去想。即使原本看來很痛苦悲哀的事,換個不同的角度,或許它看來就沒那麼糟糕,反而會帶來其他好處,這樣一來,就變成了好事,我們的內心自然也就得到了快樂。
朋友送給小王一盆牡丹花,奇怪的是每朵花的邊緣都參差不齊。有人就說了:「牡丹花象徵富貴,現在你這盆花的邊緣不圓,表示富貴不圓滿。」小王一聽,趕緊把牡丹花送還。朋友聽了他的理由,笑說:「你也可以解釋成『富貴無邊』呀!」一個人的思想模式,不能只有直線的,也不能只是單向的,凡事要從前後、左右、上下、正反等多方面去思考;也就是說,當事情陷入膠著狀態時,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往往就會出現迴轉的餘地,就是另一片開闊的天。
戀愛失敗了,你想:以後可能會有更好的對象。失業了,你告訴自己:也許明天會有更好的就業機會。大雨天,不能外出,不能運動,不好受,轉念一想:下雨天正好可以在家讀書。被人倒債了,你往好處想:損失財富,可能財去人安樂,可能因此消災免難。一個人騎著騾子外出,行走在旅途上時,見到前面一個騎馬的人,心裡非常羨慕,貪慾之心油然而生。但當他回頭一看,有一個人正汗如雨下的推著車,他仔細一想,不覺心平氣和了。他自嘲地說:「別人騎馬我騎騾,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你騎馬來我騎驢,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世間事,禍福得失往往難以預料,好壞有無也非絕對的,所以遇事能換個角度想的人,總能從窘境中破繭而出。
TAG:儒家人生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