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線,看千年流傳的春節習俗
新的一年越來越近,過年總是喜悅的,現代人的都市生活,春節也是熱鬧非凡的,可和我們記憶中的年味相比,總覺得缺了些什麼……
我們現代人過春節有春晚,那麼古人沒有春晚,他們是如何過呢?小編帶你穿越千年,回味一下那遙遠的年味!
古代
現代
春節將至,
先跟你說說新年的起源吧。
新年起源
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準備開車了,大家準備好!
第一站:秦 朝
秦朝的春節是非常暖和的,這是因為秦始皇把每年的十月初一定為了元旦,這其實是秋末豐收的時節……這時的春節活動主要以祭神祭祖為主。
第二站:唐朝
長安城內,新年的宮廷是一派肅穆而忙碌的景象。
唐朝人的春節文化繼承了遠古的習俗,又在漢代、魏晉南北朝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比如燃放爆竹,祭祀先祖,洒掃庭院,停市休業,貼換桃符,張燈結綵,以及把酒言歡等。
第三站:宋朝
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藥發明後,難止新年放鞭俗。
宋朝年間,春節不僅開始流行吃餃子,東坡肉、屠蘇酒一樣也不能少!紙包火藥做成的爆竹同樣開始盛行。宋朝春節開放賭禁三天,任百姓自由娛樂,現在過年打麻將就是打這兒來的。
火藥的發明,本是為和平生活用的,後來用於戰爭,乃是人類的不幸;用於侵略戰爭,更是人類的大不幸。
第四站:清 朝
清朝春節,女子喜歡結伴出遊,民間叫「走百病」,乞丐們有跳灶王的習俗,逛廟會也是百姓們必不可少的節日活動。而這個時候,古人已經開始有臘月殺豬吃肉的習俗。
終點站:現 代
現代春節傳承了古代春節習俗的精華。春節期間舉國同慶,城市張燈結綵,家家戶戶趕場置辦年貨,為孩子添置新衣,互相奔走拜年——走人戶,記得小時候給家門貼春聯和「倒」福,放鞭炮,祭神祭祖,殺年豬,吃刨豬湯……每個春節,我們都在這些習俗中體驗著傳統的年味。
然而現代的都市,我們很少有機會再去看殺年豬,和一大群親朋好友,左鄰右舍聚在一起,擺個幾大桌,一起享用刨豬宴。
春節小知識
①春聯和年畫
春聯、年畫都起源於上古時代的驅鬼習俗。漢魏六朝時代,每至春節,家家戶戶都在門前立桃人,畫神茶、鬱壘驅鬼。後來發展為門神年畫。宋代木版年畫開始流行,年畫的內容也擴大了,春聯既表達人們的心愿,又增添了節日喜慶氣氛。
②生旺火
新年來到時,在院子里點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稱為「庭燎」「燒火盆」「旺相」,現代民間稱為「生旺火」或「點發寶柴」。古代的庭燎是為了驅邪,或者祭神祭祖。後來的生旺火已經發展為象徵全家興旺發達,表達美好希望。
③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驅逐鬼怪,或迎神。後來發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徵符號,成為最能代表新年到來時刻的民俗標誌。
④年糕和餃子
年糕,又名粘粘糕,諧音「年年高」,包含著人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希望。對於餃子的文化象徵意義,一般的解釋是:「角子」「餃子」諧音「交子」,即交子時的意思。就是象徵春節的到來。
⑤朝正和拜年
古代國家禮儀中的朝正、團拜和民間百姓之間的團拜、拜年是新年期間強化社會關係、親情關係的重要活動。
⑥壓歲錢:這「錢」不是錢
舊時,祭祀完祖先,舉行完迎接諸神下凡典儀後,闔家要一起「辭年」,小輩要給長輩叩頭拜年祝長輩長壽、大福、大順,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即「壓歲錢」,壓歲錢寓意「壓歲祈福」。
⑦祭祖: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
過年祭祖,既是對祖先的一個悼懷,也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祭祖是春節習俗中最古老的內容之一。《尚書?舜典》記載:「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意為: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廟裡祭祀祖先。
⑧拜年:抱拳要「左抱右」
「拜年」泛指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間的相互拜訪,而早年間過春節的拜年之禮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晚輩向長輩叩頭施禮,而「賀年」則是平輩之間相互道新年之禧。無論是「拜年」還是「賀年」,所表達的均是祝賀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⑨除夕守歲:惜易逝年華
守歲,對年長者來說有歲月易逝之感,有珍惜歲月之意。對青少年來說有新芽茁壯之感,有努力奮進之意。守歲是人生的一個驛站,也是對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嚮往。守歲也體現了家人團聚,共敘親情,送舊迎新美好的願景。
TAG:海南高校傳媒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