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導演呂行揭秘大熱網劇《無證之罪》:想成為一個導演,第一部戲「關乎生死」
溫飽之後
「青睞」帶您
追求更高的人文品質
2017年播出的網劇《無證之罪》可謂一鳴驚人,引發了懸疑推理類型劇的又一次回春。
第四代導演謝飛以「品質不凡」來形容這部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無證之罪》是導演呂行獨立導演的首部作品。呂行擁有中國導演界最高學歷——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博士。他如何能夠把第一部劇做成爆款?《無證之罪》有何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這都成為呂行需要解答的「懸疑」。
1月20日,中國電影導演中心主辦的「影·享」電影藝術沙龍邀請到呂行暢談「青年人如何拍攝自己的第一部戲」,「青睞·藝術願線」的部分讀者也受邀來到現場,欣賞了《無證之罪》的第一集和製作花絮,並與呂行做了現場交流。
「青年人如何拍攝自己的第一部戲」這個主題對於大量想進入電影行業的青年人來說無疑是個十分「解渴」的內容,呂行以自己的親身體會講起,沒有乾巴巴的理論教材,都是些非常實用的「乾貨」。專業人士聽著獲益匪淺,而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些內容也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讓他們窺見一部劇的幕後製作流程,了解到當導演難,當好導演更難,一個新導演想進入這個圈子更是難上加難。令人驚喜的是,《無證之罪》編劇馬偽八還來到現場,為觀眾解答了如何設定劇中郭羽和李豐田兩個反派角色的一些想法。
代表作是導演的一切,幾乎關乎職業生涯生死
《無證之罪》改編自紫金陳同名小說,由韓三平監製,呂行執導,秦昊、鄧家佳、姚櫓、代旭等聯合出演,網路播放量突破5億。講述了略帶痞氣的警察嚴良(秦昊飾)臨時受命,解開由「雪人」連環殺人案而起的一系列謎團,挖掘真相。同時,將照顧哥哥朱福來(荊浩飾)為己任的朱慧如(鄧家佳飾)、為救心愛姑娘而捲入漩渦中的郭羽(代旭飾)接連牽涉在其中,在接連的對峙中,求生的本能使人性不斷放大。有評價稱該劇「撕裂現實,用直擊人性的鞭撻拷問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
《無證之罪》的成功讓導演呂行忙碌起來,成為投資商眼中被看好的一位年輕導演。而在《無證之罪》之前,他想拍部戲「困難重重」。從本科到博士畢業,呂行一直在北京電影學院,2008年就進入這個圈子,從場記、現場副導演慢慢做到執行導演、B組導演。在未拍攝《無證之罪》時,他去找投資人,同其他青年導演一樣會碰壁,「因為你自己的能力如何,靠你自己的描述來表達是無效的」。
也因此,《無證之罪》的成功讓呂行認清了一個事實——代表作是導演的一切。他說:「就好比一個歌手有首成名曲的話,幾乎可以吃一輩子。對導演來說也如此,代表作在娛樂行業來說至關重要,它代表了你的能力和品牌。所以,想成為一個導演,一定要做好第一部戲。」
呂行看來,新人做第一部戲時,雖然外界沒有期待和要求,不像大導演那樣會承受「滑鐵盧」的風險,但如果你以為自己可以隨隨便便、敷衍了事,那就大錯特錯了。尤其是在你拍這部戲之前,如果大家對你提出的某些創意想法有所期待,而結果你拍出來後並沒有成功,並沒有滿足人家對你的期待,那麼如果你接下來再做其他的戲,就會很困難。「因為你沒有把握好機會,沒有體現出能力,就不會在行業中被別人認可。所以,一定要有把第一部戲就做成代表作的信念。很多導演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沒人找我拍戲?』有些人甚至可能會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但事實很清楚,沒有人找你拍戲是因為你沒有代表作。代表作就代表了一個導演的一切。因此你的第一部戲,幾乎關乎你職業生涯的生死。」
呂行
做好第一部戲,前提是好劇本和志同道合者
做「導演夢」的人其實很多,而要夢想成真,則需要付諸努力和行動。呂行認為,一個導演想拍成一部戲,兩個必備前提是:好劇本和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其中「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包括投資方和演職人員。投資方是衣食父母,導演在尋找投資的過程中也能一步一步明確這部作品未來的走向——是希望商業成功,還是希望獲獎?
在呂行看來,青年導演沒必要「談錢色變」,好像一提錢就脫離了藝術。「電影史將電影的誕生日定為1895年12月28日,因為那天在法國巴黎卡普心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魯米埃爾兄弟第一次放映了影片《火車進站》。這個誕生日的說法,其實就說明電影是有著商業訴求的藝術。因為這一天不是指電影第一次放映,而是指電影第一次公開售票放映。」
所以,呂行認為,如果導演和投資方不能在拍攝之前達成一致,就不太可能在後期做好產品。雖然對於導演和投資方來說,產生分歧和矛盾很正常,但大多數的根源在於彼此設定的目標不一樣。如果不在拍攝之前就求同存異,那麼在充滿矛盾和分歧的土壤中長出的東西就會面臨很多問題,很難成為優質產品。
呂行舉例說,由於《無證之罪》是為愛奇藝拍攝的網劇,所以他們在拍攝之前給了投資方一份詳細描述,關於這份產品想怎麼實現,比如他們想拍成美劇《冰風暴》那樣的作品,不想要「連續+單元劇」的概念等等。在這份描述獲得了投資方的認可之後,他們才更加自由地進入到創作之中。
總有些大腕明星表示,只要劇本好、戲好,他們並不在意片酬。呂行也表示,確實如此:「劇本好,就會吸引到非常強的主創,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對一部戲的成功至關重要。」
對於志同道合,呂行的解釋是「有著類似的審美品位、追求和相同的目標」。他說,這雖然聽著簡單看著空洞,但每場戲都能體現出來:「比如要拍攝一個普通家庭,美術在那個家中做了很華麗的、與普通家庭不符合的設計,那麼就不是『志同道合』了。我要的是樸素溫馨的家庭,但他要華麗,也許拍出來效果好看,但這就表現出我們的追求不一樣,未來就會花很多時間溝通。說起來這些似乎不是大事,但每個瑣碎的細節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影響到整部作品。」
在呂行看來,《無證之罪》的成功,也與全劇組的「志同道合」有關——製片人齊康、導演呂行,以及攝影、美術、剪輯、錄音等等,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是「自家人」的一次密切合作。
呂行
導演對劇本的把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功夫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在呂行看來,好劇本對青年導演來說是萬物之源,「成為導演最好的一個起點就是有一個好的劇本,你連劇本都沒有,就不太可能有其他。」
呂行稱劇本是一塊很好的敲門磚,他說自己在拍《無證之罪》前拿著項目去找投資商,「人家很困惑地問,『你之前做過什麼?』我說了之後人家仍一臉茫然,那個過程很痛苦。所以,對青年導演來說,最好的起點就是有好劇本,投資方不相信你是好導演,但是你放個好劇本在人家面前,他看了劇本後,就會對你作為導演所具備的基本功有個了解。劇本里的人物、情感設置、台詞精彩程度等,體現出你作為導演的水平。這是投資方切實可見的,他們可以看到你的核心水平,看到你對戲劇性的判斷。」
《無證之罪》這部12集的網劇根據紫金陳同名小說改編,但劇集對小說改動很大。所以呂行認為,導演對劇本的把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功夫:「導演要把劇本變成具體的影視劇,對於新人導演來說,劇本階段功課做得越多,準備越充分,拍攝就越事半功倍。」
呂行認為,雖然不能要求新人導演自己就是好編劇,但是一定要懂得如何判斷劇本的好壞:「我之前看到的一個劇本就讓我看了很茫然。裡面講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相遇是在洗手間門口不小心撞到,劇本里寫道:『兩人都沒有說話,默默等待對方先開口,沒有埋怨沒有指責,就默默注視著,等待對方先開口……』要知道,在閱讀小說時產生的閱讀快感,有很多時候是無法用影視作品拍出來的,這一段我該怎麼拍出來呢?幾乎不可能。電影不是小說,無法在畫面上體現如此細微的心理描寫。我們只能拍演員的表演、台詞和反應,卻拍不出他們的心。還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劇本上寫著『千軍萬馬在城門外廝殺著』。短短的一句話可能要花費很多的人力物力而最終卻用不上,到時候剪的不只是錢,也剪了心血。」
呂行介紹了自己的經驗。他說自己在拍攝之前會把劇本發給剪輯師,問他在看劇本時有沒有感覺到未來拍完後會被剪掉的部分?他會把剪輯師的意見考慮進去,再考慮預算和拍攝周期等,做進一步精簡:「很多沒必要的情節其實會對你的第一部戲產生障礙,會讓你分散預算,拉長拍攝周期。所以籌備的階段,其實也是導演能力的預演。你要能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決定未來拍攝時所有環節都切實可行。比如拍攝時突然發現差個燈,那麼全劇組都要停,要等道具哥裝燈。而如果之前都準備好,就不會有這種狀況發生。同樣,劇本階段也要做到儘可能地清晰描述,保證拍攝時的順暢。」
想成功就要「人無我有」或「人有我精」
坐在監視器前的導演一向被視為劇組的靈魂所在。但是呂行自嘲說,坐在監視器前的他有些尷尬,因為「坐在監視器前,你只能喊一個字,就是『停』,連開拍都是別人喊。你既不能替演員演,也不可能替攝影拍,而在喊了『停』後,所有人會看你,等你讓這條過還是不過。他們是幫你把幻想變成現實的人,如果你在現場不能表達清晰,就會陷入創作停滯的狀態」。
呂行認為導演有兩項基本的工作,一是提要求,二是做判斷。作為一名導演,會無數次地面臨諸多問題,例如劇本接下來要怎麼做?接下來這場戲應該怎麼拍?機器怎麼擺?演員怎麼樣表現?所以提要求決定了劇組的走向。大到劇情安排,小到道具選擇,如果沒有明確要求,都會影響下一步——做判斷:「你喊『卡』之後如何判斷?一旦說『過』,這就代表它會出現在之後要剪輯的素材中,也意味著它在後續環節中出現任何問題,你都要承擔責任。說『不過』,也並不容易,你要提要求,告訴全組『為什麼不過』及如何調整。導演經常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你覺得自己說的很對,但大家不認同,這時候一個導演的領導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劇組中產生矛盾時,導演要知道如何化解問題。」
呂行給導演如何成功總結了兩大秘笈:「人無我有」和「人有我精」:「比如一個極為風格化、個人化的作品就更容易受到關注。因為大家都渴望獨特、有個性的作品。你的作品讓大家眼前一亮,覺得正是自己需要而又見不到的,那麼就會大獲成功。『人有我精』就是在已有的基礎上,你能做出更高的水準——更好的表演、更好的氛圍營造、更好的視聽語言。無論哪種,最重要的是讓行業看到你與其他人的不同,你具有個人的風格。所謂個人風格,一個著名電影人的解釋是『除了敘事之外,其他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影視作品沒有對或錯,沒有量化的標準,不會要求你一定這麼拍或那麼拍,大全景、近景、人物特寫,都可以拍,與別人不一樣的就是你的風格。」
雖然是博士導演,但是呂行認為實踐經驗與教育背景同樣重要。而教育,又不光是在院校學習,也包括自我學習。「比如昆汀·塔倫蒂諾,他從未接受過正統電影教育,但通過長期的觀影,摸索到了自己的一套電影哲學。《無證之罪》之前,我做過其他影視作品的執行導演或B組導演,這些工作,都為我獨立執導提供了豐富的經驗,縮短了我和獨立導演的差距。」
呂行坦承,在這個圈子裡,行業資源很重要。你是專業教育出身,確實更有行業資源的優勢,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有人會抱怨為什麼沒人找他來拍戲,一個重要原因是沒人認識你,看不到你作為青年導演的可能性。」但是僅靠混圈子獲取行業資源,對青年導演來說,也不會成功。呂行認為對於青年導演來說,審美眼光和判斷能力更加重要,「作為一個青年導演,我並沒有很多成功經驗,但在創作《無證之罪》的過程中,我們收穫了很多觀眾的反饋和認可。比如,好多觀眾並不喜歡郭羽,喜歡李豐田的反而非常多。所以,我覺得作為導演,最難的並不是在現場拍攝的時候,而是在創作過程中預判觀眾的喜好。」
互動
1.對您影響最深的作品是哪一部?
呂行:對我影響最深的作品是《教父》。我上初中時看了這部電影,在當時的價值觀中,教父其實是個反派,但是這部電影卻把他拍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實在是令人敬佩。我還喜歡看《黑洞》《大雪無痕》《絕不放過你》等,我個人比較偏好這一類影視作品。
2.作品中郭羽和李豐田兩個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在編劇的過程中為什麼這樣設定這兩個角色?
馬偽八:在寫他們的時候想刻畫一個不太一樣的反派,李豐田像超人一樣,沒有他做不成的事,「出手就見血,十步殺一人」;而郭羽恰恰相反,是一個平凡的人,只不過因一句善意的謊言而被捲入巨大的漩渦中,從而越陷越深。
現場聽眾
「影·享」電影藝術沙龍由中國電影導演中心主辦,將邀請電影界嘉賓放映其作品,並以演講的方式訴說自己對電影的感悟及認知,觀眾與嘉賓在一種「以夢為馬」的氛圍中暢談電影與現實,實現精神上的蒙太奇。
文/張嘉
攝影/陳鋼
編輯/張楠
圖文排版/張艷艷
「青睞」活動回顧
1月10日,史鐵生逝世七周年紀念活動專版
1月24日,著名攝影家、徽州守護者張建平「青睞」講座
我們還將繼續……
TAG:北青天天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