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夏裁縫竇建勇:心意藏在一針一線里

寧夏裁縫竇建勇:心意藏在一針一線里

竇建勇介紹旗袍裁剪的門道和講究。

講述人:竇建勇,46歲

職業:裁縫

採訪時間:2018年2月1日

過年穿新衣,這是習俗也是慣例。雖然如今生活水平好了,平時就能穿上新衣服,但還是有很多人堅守著新年量體裁衣的傳統年俗。於是,一座城市的年味兒,似乎也隨著裁縫手中的一針一線,變得精緻而講究。

新衣是一份重視和企盼

就在前幾天,店裡來了一對年輕的父母,要給8個月的孩子做一身中式新棉襖,跟著一同來的,還有家裡的老人。一般定製衣服,講究的就是合身,但孩子長得快,沒出兩個月,衣服肯定就小了,所以,我專門問了孩子的爸爸媽媽,是做合身,還是做大一些,明年還能穿?但兩位年輕人也沒考慮,說帶孩子來做新衣,就是因為要過年了,新年穿新衣,一定要穿著合身才行。

他們提到過年時,臉上流露出很大的期待,這讓我突然有點感動。這年頭,能給還抱在懷裡的孩子正兒八經地做新衣服的人,真是少見,而且為了這件事祖孫三代一起來,可見他們對年的重視。按老傳統,一般為了寄託孩子平安長大的心愿,最常繡的是「富貴三多」,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壽,因此會選擇蝙蝠、菊花、壽桃等紋樣,當然,直接把祝福的文字綉在衣服上,也是最常見的。他們最後給孩子選擇的,就是最簡單的「福」字和祥雲,雖然簡單,但一家人對孩子的愛卻藏在一針一線中。

曾在街頭裁衣的師傅們

小時候臨近過年,院子里縫紉手藝最好的人,會幫著街坊鄰里做新衣,有時接的活多了,大年三十的晚上都還有在縫紉機前忙碌的。

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紀70年代前後,銀川街邊有從南方來的老裁縫,最集中的就是民生巷和光華門那一片,街邊連著幾十家都是「裁縫店」。說是裁縫店,其實就是每個裁縫支一張桌子,脖子上掛著尺子,坐等顧客找來量體裁衣。尤其是過年前,有的桌子前會排起長隊,人們帶著選好的布料,等著給家人做身新衣。

那會兒誰要是想拜師學藝,可不容易。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父」,這話真不假。所以,很多大師父收徒弟,都是有各種考驗的。師父不會特意教,全憑學徒自己在旁邊觀察、練習。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當時寧夏紅旗服裝廠就從山東請來了幾位裁縫師傅,後來像寧滬服裝廠、時興服裝廠也先後從浙江、上海等地請人來專門帶徒弟,量體裁衣。

沖這份信任也得把活做好

1991年我從銀川第一職業中學畢業,學的就是裁縫專業。那時我就下定決心要做個專業的裁縫。

我真正開始為別人做衣服,是1993年,那時一天要做出一件新娘禮服,純手工,一針一線縫出來的。記得有一次和朋友路過沙湖賓館,看見一對新人出來送親朋,新娘身上穿的就是我做的衣服,我當時興奮極了,不停地拉著朋友說,你看,那衣服是我做的。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很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因為只有用心做衣服的人才知道,一件衣服里,有多少門道,有多少講究。拿做旗袍來說,從裁片、收審、繡花,到歸拔、縫製、燙熨,再到滾邊、釘扣、點綴……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比如裁片,如果在放衣服的版樣時,沒有對準布料的經緯,那做出的衣服肯定就是偏的,雖然顧客未必看得出,但懂行的人一眼就明白;再比如歸拔,就是把胸部的布料,燙熨出立體的效果,才能讓上身的效果更好……

馬上過年了,來做新衣的人也多了,別人把一年的期盼都交到你手裡,就沖這份信任,都得認認真真把活做好了。

鏈接

過年穿新衣習俗由來

「在中國的傳統中,過新年穿新衣的歷史由來已久。」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張訸介紹說,早在宋朝《東京夢華錄》中有和過年穿新衣相關的記載。「宋朝市民之風非常繁盛,每到新年這一天,大家都穿得乾乾淨淨的,到處去逛;到民國的時候,《平谷縣誌》中也有記載,稱正月初一『卑幼盛裝飾,拜尊長為壽』。」如今,人們還是講究過年穿新衣的傳統習俗,這也寄託了人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有情有義才能是王者之師
最驚險的「掃雪」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