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33年前,中國人從南極綁架了一群企鵝,還在-88 ℃下面吃..

33年前,中國人從南極綁架了一群企鵝,還在-88 ℃下面吃..


烏鴉上尉作品



首發於微信號 烏鴉上尉


微信ID:CaptainW

uya




說起南極


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

一定是萌萌的企鵝





對於現在的人而言


去一趟南極


並不是什麼難於登天的事情


花點錢就可以看看可愛的企鵝





欣賞炫目的極光






可是,在三十年前


去一趟南極


不光要冒著生命危險


還可能被強國收「保護費」


甚至被人當成二等公民對待




正因為


看不慣列強的做法


1984年,一個年近50的中國人


在極度缺乏物資裝備


沒有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


帶領591人


穿越5個風帶、4個季節


13個時區來到南極




他們幾度面臨死亡


歷經27天


在零下88度的環境下吃面


在難以想像的惡劣環境中

建立起了中國


第一座科考站


開啟了我國南極科考的事業


從此改變了中國人


在南極洲的地位




還順帶綁架了一群企鵝


供人們去動物園參觀




比如大連老虎灘


極地海洋動物館的帝企鵝


就是中國的科考隊員們


申請了捕捉的書面許可後

從南極抓捕回去的





這位帶領中國南極科考隊


創造了歷史的人


就是首次南極考察隊隊長


——

郭琨





這件事,還要從南極這塊地方說起


南極,位於地球最南端 


是地球上最後一塊


尚未被開發的大陸


它蘊藏著無數的科學之謎




自從18世紀70年代


庫克

船長發現南極洲之後


人們就發現


南極洲上有充足的資源



圖片來自網友




南極總面積有

1390萬平方千米


相當於我國面積的1.4倍


它有世界上

最大的鐵山


可供世界開發利用

200


和儲藏量約

5000億噸

煤田


地球上72%以上


沒受到任何污染的天然淡水資源


可供全人類飲用7500年



最重要的是,吃貨福利


——豐富的水產資源


光是南極磷蝦就有

4~6億噸






雖然目前為止


這些資源還都被冰封在


南極的茫茫白雪下


但隨著南極冰雪的逐漸消融


這些豐富的礦產資源


早晚都是要露出來的




所以,1908年開始


英國就率先


要求對南極地區行使主權


他的理由是:


當年瞟了一眼南極的庫克船長


是我們英國人


 所以南極洲的土地


應該是我們英國人的





英國幾句話


就在南極洲上圈了塊地


大概是這麼大:





法國一看


就不樂意了


你們大英帝國要不要臉啊


我們的船長明明


在庫克之前就發現了南極洲


雖然,呃,雖然他也只是瞟了一眼


但是也是發現者啊


南極也要給我們一部分!




於是,他們也圈了一塊地方


說是自己的:





挪威一聽也不高興了


你們兩個渣渣


我們挪威人

阿蒙森


可是世界上第一個


到達南極點的人


我們分點南極洲的土地


不過分吧?


於是,他們也主張


圈一塊地給自己:





七八個歐洲國家


都拿出了自己大航海時代的架勢


準備把南極瓜分了




然而,隨著世界的變化


美國、蘇聯慢慢地


成為了世界的老大


正所謂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你們想瓜分南極洲


問過我沒有?




於是,為了南極洲這塊地方


美、蘇、阿根廷、澳大利亞等國家


也紛紛加入爭鬥


這下,要求劃分南極的國家


一下子就有了十多個





大家為了南極的資源


不擇手段也要插上一手



印度條件不夠


但他們寧肯租船


也要往南極湊




有的國家還自顧自地


像挪威一樣提出

」南極特別保護區「


這些所謂的「保護區」如果真的通過了


那任何國家想去南極


都得通過他們的批准


相當於變相的

「過路費」






這塊唯一一個沒有主權歸屬的大陸


幾乎被這種新型的圈地運動


劃拉得所剩無幾


它孕育的無數資源


就像加勒比海的寶藏一樣


袒露在世人面前






為了爭奪領地


阿根廷還和英國刀兵相見


掏出槍打了一架




照這樣下去


資源還沒開發出來


搶奪資源的人倒要先死上一批了




於是,為了維持


表面上的和平


1959年,美、英、蘇、日等十二個國家


在華盛頓簽訂了一個《南極條約》


禁止在南極


進行資源開採


只允許進行科學考察






雖然現在說不讓開採


但是真的到了可以開採的時候


誰會顧及什麼條約呢


當然是誰有科考站


誰的人多


誰就佔優勢啊


於是,所有國家都心照不宣地


開始在南極建立科考站




到上世紀80年代


已經有18個國家


在南極建立了一百多個考察站


然而,在這18個國家中


沒有我們中國




大家都知道


那個時候


我們實力還不夠強大


我們的科學家到了南極


連自己的考察站,科考船都沒有


只能寄人籬下


在澳大利亞的南極考察站


考察船上學習






1983年9月,我國第一次派出


以郭琨為首的代表團


出席了第十二次《南極條約》會議




這次大會


讓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深感屈辱


在澳大利亞堪培拉的會議室里


每分每秒都是煎熬


多年以後,郭琨回想起來


仍然覺得痛心疾首







因為,不論那些早早加入的協商國


制定了什麼遊戲規則


修改了什麼戰略協議


中國都插不上任何一句話!




中國代表們在會場


被當成二等公民對待


座位被隨意安排在現場後排


連桌子都沒有


更讓人氣憤的是


當大會進行到議程表決時


大會主席舉起手中的木槌


重重地敲擊,說


「請非協商國退出會場


到會場外喝咖啡」


就這樣,不遠萬里


去到澳大利亞的中國代表們


只能含淚退場


被「請」到會場之外






當時堂堂十億人口的中國人


在會上沒有任何發言權、表決權




而作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


中國是在南極問題上


唯一沒有發言權的國家


只因中國沒有踏上過南極


沒有自己的科研考察站!




回來以後,郭琨咽不下這口氣


他含著淚說:


「不建成中國自己的南極考察站,


我決不再參加這種會議!」 






只有建立南極考察站


才有爭取資源的籌碼!




於是,回國之後


郭琨就馬上開始籌備


帶著中國人登陸南極洲




然而


現實並不會因為你是個雄心勃勃的人


就對你產生同情


郭琨回國後面對的

依然是


殘酷

的現實




我們缺乏器械


缺乏人手,缺乏技術


總之,什麼都缺





郭琨帶領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的

同事們


翻遍了北京的圖書館


最後竟連一張


完整的南極地圖都沒找到


更不用說有關的專業書籍了




世界版圖上


那個茫茫白雪的南極


對中國人來說


顯得那麼遙不可及






就在大家心灰意冷的時候


一本踏破鐵鞋都找不到的武林秘籍


卻出現在了一個舊書攤上




這本書叫做


《南北極志》


這是一本


民國十六年(1927)的舊書


裡面記錄了一些南極洲的地理狀況


然而,就是這本殘破不堪的英文譯本


帶領中國人開啟了南極之旅


它成為了第一批南極科考隊員們


最重要的資料






南極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陸


年平均溫度-25度,極端最低溫度-90度


它一年只有兩個季節


每年的11月中旬


到次年3月中旬是夏季


其餘的時間裡


只有極度寒冷和無邊黑夜




然而我們的科考隊員


在市面上根本採購不到


符合要求的極地裝備


羽絨服?

沒有。


防寒手爐?

也沒有。


只能一邊參考外國經驗進行設計


一邊找廠家訂製


其實,這樣的困難在郭琨看來


咬咬牙還能克服


最讓他們著急的是


全中國都沒有一艘破冰船




因為南極大陸全年


都被十分密集的浮冰包圍


普通輪船根本


無法抵禦浮冰的巨大衝擊


只能用破冰船


破碎水面冰層,開闢航道






在當時,世界上的南極科考大國


都已經擁有多艘專業破冰船


而我們中國


一艘也沒有




最後經過反覆討論


大家找到了

向陽紅10號






它是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第一艘


萬噸級遠洋科學考察船


它可以抵抗十二級風浪


但並不具備破冰能力


但是登陸南極迫在眉睫


每晚到一步


就會有其他國家


搶佔南極洲的好地方


比如南極點、南磁極這些好地方


早就被其他國家佔領了




無奈之下


科考隊只能決定


用「向陽紅10號」代替破冰船


死馬當活馬醫




就這樣,沒有足夠的裝備


沒有縝密的計劃


也沒有萬全的策略


郭琨帶著591人


就開啟了中國首次南極考察之旅




鄧小平為首次南極考察隊題詞




1984年11月20日上午10點整


轟鳴的汽笛在黃浦江畔響起


江邊擠滿了激動的人群目睹


「向陽紅10號」科學考察船緩緩駛出碼頭




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選擇的航線


是史上最短的


幾乎是一條直線




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選擇的航線




這條航線在國際上從來沒人航行過


要穿越5個風帶、4個季節、13個時區



並且為了節省時間


考察隊要在海上


連續航行三十多天


才會到達唯一停靠的港口


行駛中將要面對什麼危險


誰也無法預測




任何一個環節出了錯誤


都有可能導致


科考隊船毀人亡


這是一場付出了生命的豪賭!




「向陽紅10號」剛剛駛入深海


南極行程中的第一個挑戰


就如約來臨


海上的巨浪猶如永不停歇的過山車


持續十幾甚至二十幾個小時






吃飯遇上大浪


船體傾斜30多度


科考隊員

就會連人帶菜


全部滾到地上




洗澡碰上大浪


一不小心就一頭撞在門上牆上


撞得頭破血流




出發沒過多久


60%的隊員就開始暈船


很多人只能整天趴在床上


不敢活動


稍一運動就嘔吐不止


胃裡一直翻江倒海


根本吃不下飯




隊員們後來回憶


「我們把胃裡的黃水都吐出來了,


睡覺也把自己捆在床上

。」






正應了隊員們那段順口溜:



一言不發,二目無光,三餐不食


四肢無力,五臟翻騰,

六神無主


七上八下,九卧不起,十分難受




就這樣航行了9個晝夜


在出航第10天,衛星導航儀顯示


「向陽紅10號」已經穿越了赤道


隊員們才剛剛適應顛簸的生活


另一個威脅又悄然逼近




令人膽寒的西風帶上


有一個叫做「魔鬼海域」的地方


海上風暴頻繁、驚濤駭浪


終年平均風力8級


海浪7米以上




即使是「向陽紅10號」這樣的萬噸級海輪


也只能舉步維艱


稍有不慎,船就可能側翻、斷裂


而船體一旦斷裂


591名科考隊員


將全部葬身於茫茫大海


船毀人亡





為了儘快穿過這片兇險的海域


船長張志挺日夜站在操作台


24小時不間斷航行


眼睛不敢眨,布滿了血絲


腿腳站得久了,也活活站腫了


他和暴風驟雨


殊死搏鬥了六天六夜


終於闖出了一片生天




狂怒的大海恢復了平靜


在穿越了5個風帶


4個季節、13個時區


總航程10953.7海里

的航行之後


於1984年12月25日


科考隊終於抵達


美麗的南極大陸!






錚錚鐵漢們

站在甲板上遠眺前方


綿延的冰山就像一大塊水晶


幽藍、神秘、瑰麗而晶瑩剔透


然而,我們的隊員


還沒來得及歡呼雀躍




就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原來,在我國科考隊


原本擬定的建站地址上


插上了烏拉圭的國旗




我們只是來晚了一步


就沒辦法建立科考站了





我國科考隊


只能選擇

一切從頭開始


留給他們的時間非常緊迫




因為南極也有夏季冬季


這個時候


距離夏季結束


只剩下了短短三個月時間


一旦夏季結束


海面就會開始結冰


而「向陽紅10號」不具備破冰能力


那時候建立考察站


危險將難以估量




波蘭的科考站


整整建了三年才建成


而我們的科考站


必須在三個月內建成!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1984年12月30日下午3點


我們的科學家再三考量


選擇登陸南極洲的喬治王島


在這裡建立我們的科考站






但是我們手裡建站的物資


加起來也只有五百噸




南極是冰天雪地


科考隊員就著罐頭吃麵條


還沒吃完,麵條就結了冰




建站地點周圍是滿滿的浮冰


「向陽紅10號」根本無法靠岸


大家都開玩笑說



在這裡


任何一個方向跨出去的一步


都可能是人類的第一步


也可能是自己的最後一步





但是這些困難


都難不住我們的科考隊員們




591名隊員分工合作


在風暴間隙里搶修碼頭


突擊班隊員跳入冰冷的海里


打地基、建碼頭


冰冷的海水,像毒蛇般纏著隊員們的腿


呼嘯的風,像尖刀一樣剜著隊員們的臉


鑽心的痛盤桓在每個人的周身


通過五天五夜,晝夜不息的搶修


最終建成了一個29x6.2x3.1m碼頭




有了碼頭之後


建立考察站的物資全部運輸到位


長城站的建設全面鋪開!






南極的永久凍土層


阻礙了挖掘地基的進度


那就人工破冰


融化的冰雪


衝掉了澆築地基的水泥


那就人工掏水




沒有熱水,就用白雪擦牙、洗臉


當時,南極的最低氣溫


是零下88攝氏度


每天早上一醒來


隊員們就會發現


雪總是湧進帳篷


讓自己變成了雪人







登陸的40多天里


暴風雪25天,暴風雨26天


真正的晴天只有8天


在海上長時間的航行


和極寒地的建設工作


讓很多隊員受了傷


甚至留下了後遺症




然而他們都顧不上這些


他們心裡只是想著


一定要及時


建好中國的科考站!






蘇聯站站長看到中國人的幹勁


都會詫異地問


「你們建站,一天能掙多少錢?」


考察隊員們說:


「要

是為了錢,你們一天給一萬,


我們也不給你干!」




隊員們

就像愚公移山一般


沒有先進的設備工具


他們就靠著自己的雙手


每天睡兩三個小時


在南極爭分奪秒地開墾著




1985年2月14日


僅用27天


中國首座南極考察站——


長城站就奇蹟般建成!




在白茫茫的南極雪地上


緩緩升起了一面


鮮艷的五星紅旗



大家喜極而泣


敲鑼打鼓地歡呼慶祝


甚至激動地把鑼打出了一個洞




圖:長城站建成典禮





然而,

就在落成典禮的第二天


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


襲擊了剛剛建成的長城站




這場從南極半島吹來的特大暴風雪


狂風竟然有十二級以上


飛起的雪浪足足有五六米高


剛剛落成的長城站

站區


瞬間被冰雪覆蓋




圖:當時暴風雪情形




美國的維爾克斯考察站


就曾一夜之間被暴風雪徹底吞噬


如果長城站在此時夭折


那麼中國的第一座南極考察站


就將宣告失敗




這就意味著


首次南極考察隊的


591名隊員的所有努力都將白費


35天穿越茫茫大海,

40天登陸建站


都不過是徒勞一場!






考察隊所有隊員的心


瞬時之間和長城站的命運


緊緊拴在了一起


沒有任何經驗


沒有先進設備


僅憑考察隊挨寒受凍造出來的長城站


真的能挺住嗎?




這場暴風雪


整整肆虐了48個小時


風雪過後


隊員們竟然欣喜地發現


長城站安然無恙、毫髮無傷!


我國的第一座南極考察站


總算是度過了生死考驗!




長城站




長城站在設計上考慮得相當周全


由兩棟鋼結構房屋組成


外形類似少數民族的吊腳樓


以便增加房屋底部的空氣對流


減少積雪


避免被積雪掩埋




房屋的框架


由低合金鋼拼接而成


它能抵抗嚴酷低溫不變形


而房屋和地基


由塑料螺栓進行連接


防止考察站內部


變得越來越冷




正是因為考察隊的工程師和隊員們


嚴謹而創造性的思維


讓長城站穩穩地


屹立在了南極大陸上!






1985年10月


長城站建立的八個月後


在南極第十三次協商國會議上


二十六個協商國一致同意


中國加入南極條約協商國




至此,

中國在南極國際會議上


也有了

表決權、發言權


一票否決權!







從中國大陸到南極大陸


從毫無經驗到成功建站


零下88度,10953.7海里


75個神經繃緊的晝夜


郭琨

當初的雄心壯志


終於完成!






有了大本營之後


我們在南極的科考


也隨之越來越順利




33年後的今天


我們中國已經擁有了


排名全球前十的破冰船


雪龍號





我們的崑崙站


佔據了

南極大陸的最高點冰穹A


拿到了一個相對有利的地形





我們的四座科考站里


各種物資一應俱全


各種先進設備目不暇接





圖:逗比的儲油罐




我們南極的科考隊員們


不光這幾年


發了大量的科研論文


綁架了一些企鵝


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在南極洲種起了菜





還有南極的磷蝦



就是逃到了世界最南端


也逃脫不了


上我們中國人餐桌的命運





現在,全世界每年


有3萬人去南極觀光旅遊


其中也有10%


是我們中國的遊客


南極美麗的風光


也讓人流連忘返






回首數十年前


那500多名前輩們


冒著生命危險登陸南極的時光


恍恍然竟有隔世之感




我想,如果有一天


我有幸去往南極旅遊


我一定會提醒自己




在33年前


有那麼一群中國人


他們用自己的一雙手


在南極創造了一個奇蹟






他們也有家庭


他們也有親人


在家中,

他們是父親,他們是兒子


但是在南極


他們只有一個身份——


為科研獻身的錚錚鐵漢



他們付出了激情、青春乃至生命


成全了中國的南極科考成就




這些科考人員們


就像舒婷詩里寫的那樣:


他們在天上


願為一顆星


他們在地上


願為一盞燈


走入禁區,也許——


就在那裡犧牲


留下歪歪斜斜的腳印


給後來者


簽署通行證




向所有的南極科考人員致敬!






烏鴉上尉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

:烏鴉上尉(ID:CaptainWuya)


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參考資料:



紀錄片《征戰南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如何製造爆款冥幣
北大高材生拉黑父母6年:父母在變老,你還沒有長大

TAG:酷玩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