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告訴你如何快樂的過一生

孔子告訴你如何快樂的過一生

孔子思想來源於《論語》。孔子的主要觀點就是「仁、禮、德」。一個人一輩子很短,就70到80歲,最多100歲,其實不需要太多錢,關鍵是活得很快樂!如果使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很多錢,並不會快樂,反而會因為羞愧而英年早逝!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事情符合「仁、禮、德」,才能快樂的過一生!

一、有仁者更快樂

首先是有愛者快樂。仁就是人與人的關係,要友善相親,相互幫助。同時主張愛有差等,是先愛自己的親,然後普及到民,再推廣到物;是先內後外,既有次第又有厚薄,這符合人性。 這來源於西周時期的親親父為首和尊尊君為首。這個對後世的影響極大,比如曾國藩主張的攘外必先安內等。比如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這一回答是強調了儒家孝悌為本的重要性,維護家族本位宗法和禮制。家人不能互相揭發,不能互相舉報,因為如果家散了,就動搖了國本,國就沒了!父子母女家庭之間相親相愛最重要,有個充滿愛的家才更快樂!

其次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者更快樂。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電影《孔子》里有一幕表現了孔子在魯國廢除了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殉葬」。古代,每個有錢的主人,手下都會有一些奴隸,而主人去世後,他的奴隸就會一個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這殘忍的一幕,令人心驚膽顫。有一次,一個大臣的父親死了,他的一個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說了實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帶來了了這個小奴,國君憤憤地說:「你怎麼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這個小奴呢?」這時,一位朝中大臣對孔子說:「奴隸陪葬是一種禮節,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說:「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為什麼不去陪葬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應該廢除用人殉葬的制度。」一下子說得這位大臣啞口無言。

最後是克己復禮者更快樂。克己是自覺地約束自己,復禮是一切言行要納於禮。這來源於西周時期的出禮入刑。這裡強調的是人的道德,人們通過克制自己,就是自律。子曰:躬自厚,薄則於人。多自我反省,少責備別人!怨天尤人很討人嫌!!!!!!!!!!!!!!!!!!如何反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達到自覺守禮的境界。 這個對後世的影響極大,比如曾國藩主張的不為聖賢,即為禽獸等。

二、有禮者快樂

首先,有好的形象者更快樂。為了追求衣冠之正,電影《孔子》里有一幕,孔子的弟子子路在殊死的搏殺中,停下手中的長劍,從容地將被對方砍斷的冠纓重新系好,將冠扶正,說道:「君子死,冠不免。」在結纓正冠的瞬間,被對手趁機殺死。子路結纓遇難、正冠而亡,寧死也要顧及禮儀、規矩和尊嚴。這個例子有一些極端,也說明正衣冠的重要性。

楊瀾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形象,是一張名片。衣著得體,外表端莊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自我成熟的表現。沒有人有義務必須透過你連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在意自身形象,是擁有高品質快樂生活的第一步。注重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定期運動、作息規律……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有好的形象會更快樂

其次,行為舉止合禮者更快樂。比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注:《論語·顏淵》行為不符合禮的要求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做。

比如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名正言順很重要,沒有一個正確的名分,做事很難成功,制度很難執行,人將無所適從。

再比如在一次回答齊景公問政時,孔子回答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回答是強調了有名分的更快樂。只有君王像個君王,臣子像個臣子,父親像個父親,兒子像個兒子,每個人各司其職,社會才會穩定,國家才會發展。

再比如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 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解釋一下就是孔子說:世道清明,那麼製作禮樂和發令征伐的權力都出自天子。世道混亂,那麼製作禮樂和發令征伐的權力都出自諸侯。出自諸侯,大約傳至十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出自大夫,傳至五代很 少有不失去的;大夫的家臣操縱了國家的政令,傳至三代很少有不失去的。世道清明,那麼政令就不會出自大夫。世道清明,那麼老百姓就不會議論政治。這強調了大一統的思想,為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打下理論基礎。緊跟中央會更快樂!!!

最後,謹慎說話。"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強調言多必失,不如閉口不言。多做事,少說話會更快樂。

三、有德者更快樂

首先有羞恥心者更快樂。《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就是說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會圍繞著它轉。《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的政治理想,主德化,主禮治。因此這裡提出了使百姓人心歸服的兩個要點:德、禮,用德來引導、用禮來整頓。孔子認為,政刑能使人暫時免於犯罪,而德禮卻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人,讓人有羞恥心。能有羞恥感的人更快樂!!!

其次多學習多交友者更快樂。比如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說明多學習,多交友者更快樂。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主張為政需正己,統治者一定要是德高望重、身體力行的君子,這樣,為政者起表率作用,就會上行下效,自然就會政通民和國家得治。孔子對為政者提出一定的道德水平要求。《論語·里仁》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是說,有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夥伴,有志同道合的夥伴更快樂。因為有德之人即使身處亂世,也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如居之有鄰。

最後有理想更快樂。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開始周遊列國。他從55歲到68歲,一直奔波在中原大地上傳播自己的思想。可是當時春秋爭霸、亂世爭鋒,各國國君忙於戰爭,根本沒人重用孔子。孔子就很窮困。《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也表揚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說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貧困艱苦的情況下照樣可以很快樂,不道義而得到的富貴是不會快樂的。孔顏樂處在仁義之道,所憂亦在此,所謂「憂道不憂貧」。

後來孔子周遊列國,在此過程中,最大的磨難就是「在陳絕糧」。《論語·衛靈公》:「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子路在弟子中年紀最長、性子最直,他氣呼呼地跑去找孔子質問道:「難道有德君子就應這樣陷於窮途末路嗎?」面對子路的質問,孔子也動了肝火,他厲聲說道:「君子與小人的最大區別在於處於逆境之中,君子不墜其志、泰然自若,小人精神迷茫、胡作非為!」遇到危難時,自我修身,泰然自若,讀書明志。孔子的學生在危難時也沒有離開孔子,足以說明「德不孤必有鄰」。孔子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政治理想非常堅定「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不受任何利誘和干擾,而且他的政治理想具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普世精神和獻身精神,極具感染力和號召力。有理想更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國旗》 文/青春鳥
互聯網軟體行業——軟體開發工程師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