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建未來之路,英國卻準備不足

中國建未來之路,英國卻準備不足

《絲綢之路:世界新歷史》作者 彼得·弗蘭克潘等

英國《旗幟晚報》2月1日文章,原題:中國在修建一條未來之路,英國會加入旅程嗎? 副題:首相將在北京親眼目睹東道主如何投資於技能和技術,為下一代造就平台 英國1793年向中國派出第一個外交使團,卻被斷然告知中國對英方的東西不感興趣,貿易協定不值得討論。乾隆皇帝致信英國國王稱,「我們什麼都有,無需貴國產品」。結果看來,那不過是誇口且還是錯誤的。事實上,建立聯繫通往「天下」多國的是英國。英國還制訂了戰略性計劃,要以最好的條件進入最好的市場。

如今200年過去了,形勢卻倒轉過來。如今在世界各地發展聯繫的是中國——其中許多屬於「一帶一路」倡議,這是北京的標誌性外交和經濟政策,迄今承諾將近一萬億美元用於亞歐非洲基礎設施項目。有評論家認為,基礎設施投資在經濟上不可行,掩蓋了很多問題和挑戰,且潛在地給未來裝上一連串定時炸彈。也有人看法更樂觀,指出中國投資規模龐大、擁有強大的工程專業技術。且升級基礎設施惠及世界約60%的人口,這顯然是互利的。目前問題在於,英國對當前事態的把握——遑論施加影響了。我們未能做好準備,去理解或參與到從東歐到太平洋的世界那部分。

在當前深刻變化的時代,英國應該有大臣(專門)負責絲路事務,協助英國關注並接觸世界互聯互通的部分,理解中國的大變化。

誠然,對華往來並非輕而易舉之事。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英國若要變得更外向、在脫歐後時代取得成功,現在就應投資於技能、知識和技術——這是確保國家未來幾代參與高度全球化世界不可或缺的,而這正是中國目前在做的。

英國《每日電訊報》2月2日文章,原題:擁抱中國,我們才能享有脫歐後貿易黃金時代 訪華開啟了英國首相2018年的首次重大貿易之旅。當此之時,英中都在確立在世界舞台上的新定位。

英國抬高眼界、超越歐洲,重振與遙遠國家的同盟和友誼關係。中國則在謀求從主要由出口驅動的經濟增長向可持續增長轉變。根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市場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目前英中貿易總額每年近600億英鎊。中國如今是英國第四大商品和服務進口國,這凸顯兩國市場的融合度。

英中經貿存在一些問題,但機遇也多。不久前英中貿易工作小組著重討論了未來兩國的貿易和投資關係。英國可搶先歐盟一步與中國談判並簽署取消商品壁壘和開放彼此服務業的協定。英國如今開始確立在世界上的新角色,這種情況下,若要擁抱合作的新黃金時代,就須加強、深化對華貿易關係。(作者艾瑪·麥克拉金為英國保守黨歐洲議會議員)

美國CNBC網站2月2日文章,原題:脫歐的英企尋求中國商機 在脫歐條件尚不明確之際,英國企業正前所未有地尋求打入中國市場。

周三,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帶領50人之多的商務代表團開始中國之行,目的是鞏固英中關係。觀察人士說,此行是在英國談判脫離歐盟之際,因而更有必要向東看。英國商務律師事務所Clarkslegal董事長邁克爾·西皮特說:「地理條件有利於中國。美國在亞洲競爭向來吃力。眼下對歐盟和英國來說,世界經濟的重心正在東移,英企應對脫歐的最好辦法是跟著東移。」(作者Melissa Goh,喬恆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注我的國 的精彩文章:

TAG:關注我的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