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千五百年前的好學生北魏

一千五百年前的好學生北魏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在我們已經存在了六十多億年的地球上,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不過是眨眼之間,其中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農耕社會的對峙交融紛爭戰亂,貫穿了歷史的大部分進程,如漢朝與匈奴,宋朝與蒙元,明代與滿清,特別是宋和明,戰爭不僅導致改朝換代,而且百業荒廢,生靈塗炭。每一次野蠻戰勝了文明,社會都會發生重大倒退。

漢人的農耕社會講究定居耕作,比居無定所的少數民族游牧社會更為先進,能生產豐富的物質產品,滿足人的各種生活需求,游牧社會只能生產牛羊肉,馬匹和動物皮毛等為數不多的東西,對漢人的絲綢華服、金銀器物,煙糖茶葉無比羨慕,除了互市獲取以外,便是憑藉馬肥人壯強奪硬搶,所以北方的游牧經常襲擾南方的農耕,一直都是個死結,沒有解決的良方。

我想說的是中國歷史上游牧真心向農耕學習,而不是掠奪的偉大時代,那便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北魏距今非常之遙遠,說來已超過3個500年了,從現在的2018年向後推1500年,即公元518年,正是北魏熙平三年,神龜元年,北魏處在孝明帝統治時期。北魏本是草原民族,鮮卑部落,所居的地區原是匈奴故地,原定都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後來進入中原,消滅夏政權,擊潰柔然,平山胡,西逐吐谷渾,滅北燕北涼,使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復歸統一,與南方的劉宋政權並立,形成南北朝對峙的格局。

公元398年,開國皇帝拓跋珪南下遷都雁門關外的平城,平城為今山西大同,為中原漢民族聚居地。最值得稱道的是,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再次南下遷都洛陽,大舉進行改革,實行漢化政策。他禁止胡服,改穿漢服,朝廷上禁說鮮卑語,改說漢話。鮮卑族原有的辮髮習俗也一併改掉,連皇帝也改為漢姓。北魏開啟了落後向先進學習,野蠻向文明學習的時代,促進了民族交流與融合,為後來的隋唐結束長期分裂重新走向統一奠定了基礎。

北魏多數時期大興佛教,尊之為國教,上至皇帝下至黎民都是虔誠的信徒,佛教得到空前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鼎盛時全國廟院激增至3萬餘所,僧尼多達200餘萬人,僅洛陽寺院就有一千多所,自佛法傳人中原,塔廟之盛從未有之。北魏在大同時建造有雲崗石窟,在洛陽時建造有龍門石窟,這兩大石窟都規模宏大,綿延成片,如今都成為中國和世界的著名文化遺產。北魏的造像人物栩栩如生,姿態優美,審美上同今天比較接近,令人驚訝。

北魏的漢化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鮮卑族與漢族雜居通婚,鮮卑人向漢人學習農耕技藝和漢文代,漢族士人朝做官,絲毫不受歧視,國內農區牧區互通互補,經濟文化十分繁榮發達。北魏末年賈思勰《齊民要術》是最古最完整的農書,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非常了不起的地理著作。北魏的一系列漢化國果,也促進了國家長治久安,享國約150年。

相互學習,彼此依存,不要打打殺殺和侵略戰爭,才是解決幾千年來游牧和農耕主要矛盾的正確之道,1500多年前的北魏人就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並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可是後人並不以為然,元滅宋,中華民族走向衰敗,直到明代實現復興,結果清又滅明,導致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走向沒落,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也!所以說好學生北魏,在當今世界民族矛盾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具有榜樣和示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樵夫筆記 的精彩文章:

回望千年的美麗和憂傷

TAG:樵夫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