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韓國年輕人盼中韓友好相處:對中國沒有什麼顧慮
參考消息網2月5日報道日媒稱,韓國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的非法腐敗和惡習引發了民眾對「積弊」的憤怒。民眾的怒火在2017年5月終於導致了政權更迭。作為時隔9年成立的改革派政府,文在寅也未能消除內政和外交等未決問題。那麼肩負未來的韓國年輕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國家呢?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月29日刊登了對首爾4名大學生的採訪,4名韓國年輕人講述了對自己的國家的看法。文章摘編如下:
韓國社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最年長的朴同學(26歲)列舉了「過度競爭社會」。他解釋稱:「由於統一化的教育結構、學歷、正規及非正規職業等導致的分層社會相重疊,10~30多歲的青年在激烈的競爭社會中長大。時間越長,憤怒越多」,「生活缺少從容,如果現在不立即改革教育制度和經濟結構,今後將更加嚴重」,他面帶愁容地說道。
即使經歷過應試戰爭,仍要面對超級金字塔型的就職和升職競爭,韓國是比日本更加殘酷的競爭社會。「我將來最大的煩惱是從事什麼職業,金錢當然重要,但韓國社會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我不知道哪個公司能保證自己的人生質量,很苦惱」,朴同學吐露了真心話。
趙同學(18歲)介紹了「有錢無罪、無錢有罪」的韓語新造詞,不滿地表示「如果沒有錢,就沒有工作機會」。另一方面,林同學(23歲)則認為韓國最大的問題「是與美國、中國和日本等之間的外交問題」。
要求前總統朴槿惠下台的大規模抗議活動被稱為「燭光集會」,當時有很多年輕人參加。「因為他們對政治有所期待」,姜同學(19歲)最先列舉的「解決青年失業」代言了所有年輕人的聲音。2016年達到近10%的15~29歲失業率持續高居不下。在之前的總統選舉中,各候選人在就業和福利領域競相做出誘人的承諾。文在寅政府也提出將擴大就業作為最優先課題。
趙同學表示,「與其裝作為老百姓考慮,不如發展經濟,然後再考慮福利問題」,指出了增長戰略的重要性。韓國銀行2017年時隔3年預測韓國經濟將實現3%左右的增長,但依賴半導體的「一條腿走路」經濟結構仍是不爭的事實。造船、海運、鋼鐵、建築和化工等此前的產業火車頭已被政府指定為「五大結構性蕭條行業」。繼重工業、汽車和IT之後的「第4次工業革命」已成為切實課題。林同學也表示贊同:「希望出現更多能看得清未來的政治家」。
與韓國隔著一條軍事分界線的朝鮮核問題也亟待解決。對於同一個民族之間的紛爭,年輕人們作何感想呢?朴同學表示,「我們對朝鮮國民完全不抱任何惡意」,期待南北統一成為經濟增長的機會。
但對於南北是否將儘早統一,絕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搖頭。姜同學說:「在韓朝雙方無法往來的狀況下,統一是不可能的」。趙同學也表示「即使現在馬上統一,韓國也不具備接受朝鮮人口的資本。應該在鞏固經濟基礎之後再考慮統一」。
在採訪中,韓國的年輕人對中國沒有什麼顧慮,不少聲音要求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林同學稱「兩國年輕人必須相互往來,友好相處」。趙同學也表示「為了韓國的經濟和外交層面的成長,必須與大國中國握手言和」。
姜同學則認為:「歷史與政治、經濟無法分開。作為分裂國家的韓國,必須要照顧美國的情緒來守護國家安全。」由於地緣政治上的艱難處境,韓國人自嘲是「夾在鯨魚(大國)間的蝦米」。
資料圖片:2012年4月14日,在韓國首爾梨花女子大學,一名女孩走在校園裡。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 攝
※英媒披露:朝鮮戰爭期間,英軍曾深入朝方竊取蘇聯戰機
※買數百枚肩扛式導彈能保衛M503航線?台灣這邏輯真難懂啊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