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人的婚禮

印度人的婚禮

2013年2月23日在馬來西亞,我作為貴賓參加了印度人維諾(音譯)的婚禮。一生中能參加一次印度人的婚禮,近距離接觸印度婚俗文化,應該說是一件十分慶幸的事情。別說華人,就是當地許多馬來人也未必能參加過印度人的婚禮。所以,這次獨特的經歷很值得分享。

維諾家在馬來西亞中部地區霹靂州的怡保市。他的父親是當地一所中學的校長,母親是一位律師。他的親戚中多是醫生或律師之類的職業,社會地位在馬來西亞還是比較高的。從他們的住宅和生活情況來看,應該是比較富裕的家庭。

2月22日,我們先是在維諾的外婆家裡住了一個晚上。和馬來西亞多數人一樣,他們的住宅也是兩層樓的聯體別墅,每層面積大約有100多平米,門口有一個可以停放兩三輛汽車的空地。房屋內擺設雖然簡單,但十分整潔。印度人房屋內必備的設施是印度教神像或是佛像,平時每天必做的功課就是祈禱誦經。為了深入了解印度婚俗,我和維諾的外婆外公及其親戚進行了專門的交談,多少知道了一些印度人的婚俗。

在印度,婚禮通常要進行幾十天,一般至少也會有十多天。維諾的婚禮屬於比較簡約的,也進行了三天。這三天新郎新娘是不能見面的。三天中,需要聘請牧師到家裡誦讀祈禱,需要舉行男方家人和女方家人相互見面互贈禮物的活動。第一天和第二天新郎要在父母家裡舉行相關祈禱儀式,新娘則是在第二天開始舉行祈禱儀式。婚禮越到後面越是高潮,到了第三天才是正式的婚慶儀式。所以正式婚慶儀式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說是婚禮前奏。

新郎新娘的祈禱儀式很有趣,三天中新人是在各自不同的地方舉行。通常會在家中客廳擺放燭台和水果之類的貢品。新人要盤腿坐在貢品前面的軟墊上,旁邊是新人的兄弟姐妹一人陪坐。然後是新人的女性親戚逐個向新人進行祝福儀式,需要用五種不同內容的端盤圍繞新人從右膝蓋、右肩膀到頭頂,再到左肩膀、左膝蓋依次轉三圈,然後是新人贈給祝福者一份小禮物。所有親戚做完一遍大約要一個多小時。這樣的祈禱儀式三天中每天都要進行一遍。新娘比新郎少進行一天。

印度人的婚禮在家門口會搭起一個由四根竿子支起來的帳篷,一般還會捆上兩顆長滿香蕉的香蕉樹,表示這家有婚事。三天的儀式通常是所有家庭成員都要參加,包括新郎新娘雙方的兄弟姐妹和直系親屬。其中新郎家裡所有的女性們最為辛苦,在整個婚慶儀式上承擔著重要任務。從婚禮的準備,到新郎新娘的祝福祈禱;從新人的服飾,到親朋好友的迎來送往,都是維諾的姑姑姨姨的事情。男人們似乎沒有什麼事情,都是在吃飯喝酒而已。

參加印度人的婚禮,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們華麗的服飾,金黃色、紅色、藍色、綠色、白色,各種顏色各種搭配,款式各異,色彩極其艷麗,簡直就是一次印度傳統服飾的走台秀。作為婚禮,自然要穿著艷麗一些,但像印度人穿著如此五顏六色以示隆重的場面的確讓人感到震撼!印度人哪怕平時生活水平很一般,也都會給自己買一套十分絢麗得體的傳統服飾,以準備參加各種民族盛會。各種顏色中,印度人非常喜歡金黃色,婚禮服飾顏色多以金黃色為主,婚禮舞台也是金黃色色調,整個場面顯得金碧輝煌。新娘一般也是穿金黃邊的紅色和白色婚紗。而且要佩帶很多黃金首飾和珠寶等。新郎通常可能會穿白色上衣,也要是鑲上金邊的襯衣。新郎、新娘的脖子上通常也會掛著用玫瑰花和金盞草編成的大花環,在金黃色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漂亮。婚禮梳妝打扮是非常講究的,有著各種各樣的化妝裝備,有著傳統的化妝方式,從沐浴更衣、塗抹妝油開始,到梳頭、畫眼線、抹唇砂,一步一步十分細膩。為了漂亮,還專門會在額頭點紅色蒂卡,在下巴點上黑痣,腳上也塗上紅色,還要用植物染料在手腳上繪飾各種花樣圖案,然後灑香水、配戴首飾和髮飾,最後還有嚼檳榔、擦口紅等等步驟,再加上佩戴滿身的首飾,整個梳妝過程要花費很多時間。

舉行婚宴的地方也會有一個長長的帳篷,通常也是白色為主加上金黃色裝飾,是大家吃飯、跳舞的地方。舉行婚禮儀式的大廳通常裝飾得富麗堂皇,各路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印度音樂開得震天響。

下午6點多,不知不覺中,婚禮已經開始。舞台上一個赤裸上身的印度人——大概是牧師或是主事之類的人物,將舞檯布置的應有盡有:燭台、水盆、各式瓜果鋪滿一地。整個婚禮一共包括這樣幾個部分:

先是新郎在新娘弟弟陪伴下盤腿席地而坐,接受新郎家中女性親屬的祝福儀式;然後新郎離開舞台,新娘在新郎妹妹的陪伴下盤腿席地而坐,接受新郎新娘家中女性親屬的祝福儀式。然後新娘離開舞台,新郎再次來到舞台中央,坐在座椅上,等候新娘的出現。終於,在歡快的音樂聲中,新娘在母親、新郎妹妹以及伴娘的陪伴下從大廳另一端緩緩走向舞台,坐到了新郎身邊。然後是一對新人開始分別為新郎父母和新娘父母洗腳的環節,結束後新郎還要為新娘洗腳。最後,圍繞舞台中央點燃的燭台,新郎新娘的兄弟姐妹帶領新娘和新郎圍繞火焰走上三圈。這時,整個婚禮儀式開始進入高潮。親朋好友排隊上台,和新郎新娘擁抱致意,送上紅包,拍照合影留念。同時晚宴也正式開始。

晚宴也是一項重要的活動。一般都是以自助餐形式,上台送完紅包後就開始用餐,大家圍成一桌一桌的,邊吃邊聊。唯有新郎新娘以及雙方父母長輩,會在舞台前一個長條桌上單獨用餐,會有專門的服務人員負責添加飯菜,舞台上會有印度鼓師擊鼓助樂。只有宴會過後,大約夜裡11點多,大家才開始陸續離開,這也表示整個婚慶儀式到此結束,從此新娘將與她的丈夫一起開始他們的新生活了。

印度婚俗,隆重熱烈,喜慶祥和。如同今日中國許多婚俗一樣,這裡的婚慶也存在資源浪費、排場鋪張的問題。如果世界各民族人們都在一個本可以簡單、本可能就是多餘的儀式上大操大辦,地球資源必然更加緊張。但是世俗很難抗衡,許多人內心並不願意如此繁瑣鋪張,卻不得不依照習俗聽之任之。從各國民族風俗演變來看,簡化程序,突出主題,保護環境等等觀念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相信這個世界終有一天人們會成為資源保護的自覺者。

印度婚俗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印度社會的特權。眾所周知,古印度奉行森嚴的等級制度,即種姓制度。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掌握神權的祭司貴族)、剎帝利(軍事權力貴族)、吠舍(普通勞動者)和首陀羅(俘虜或奴隸)。各個種姓職業世襲,互不通婚,保持嚴格的界限,並有《摩奴法典》嚴格規定,造成四個等級在法律面前也是不平等的。直到今天,等級觀念在印度各個階層還是深入人心。頂層大多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有著體面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生活奢華;中產階級能生活在大中城市並擁有一份工作及住房;最低端的是貧民階層,每日還在為生計發愁。這幾個階層甚至完全割裂,互不交叉。由此看印度婚俗,頂層可以奢華操辦,中層只能隨遇而安,而貧民階層幾乎無法為子女舉辦一場像樣的婚禮。所以,一場婚禮,就能看出印度人的社會地位了。

無論怎樣,從這次印度婚慶儀式上來看,印度與其他國家有著許多不同和許多相近的習俗。當你有機會慢慢地深入其中,你會發現另一個別有風味的天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兔子小姐的內心獨白
家常速成泡菜,配粥最棒!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