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的悲哀:能夠抵抗胡人的竟然只有這些蕃將

大唐的悲哀:能夠抵抗胡人的竟然只有這些蕃將

文/王凱迪

公元755年,時任北方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聯合老朋友史思明,率領15萬胡漢大軍南下,直指長安城。面對這樣的恐怖對手,唐朝又有什麼法寶進行反制呢?

答案:靠胡人。令人意外的是,這場扭轉中國歷史的歷史性戰役竟然成了一場胡人唱主角的大戲。

大唐胡將

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在大唐博大的胸懷之下,大量的胡人將領成為高級軍事將領。當然,在這些名將薈萃的圈子裡,並不都是安、史一類包藏禍心的「偽裝者」,更多的是一批服膺大唐榮耀的胡人將領。早在唐太宗時期,就曾經有一批突厥將領為天可汗的去世而強烈要求殉葬,這些人同樣也是唐朝向西域開拓的急先鋒。

圖/阿史那步真(突厥降將,大唐將領)

玄宗後期,在北方邊疆的八大節度使中,安祿山一人獨佔三鎮節度使(平盧、范陽、河東),另外五個節度使之中有兩位也是胡人,其中就包括朔方節度使——安祿山的堂兄安思順、河西、隴右節度使——著名的突騎施將領哥舒翰。當然,還少不了名震西域的前安西節度使-高句麗人高仙芝。

這三位將領既是統兵一方的大將,安史之亂時卻堅定地站在了唐朝一邊,安思順甚至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就曾經向皇帝說明了自己這位堂弟的反相。而出自西突厥的哥舒翰則率領唐朝軍隊鎮守潼關,為玄宗皇帝把守最後的大門。而我們的西域戰神高仙芝則是率軍在洛陽前線抗擊安史叛軍的進攻。

除此之外,被唐朝皇帝視為救國聖人的郭子儀麾下也有兩員胡人大將,其中一個是安祿山的老鄉營州契丹人李光弼、另外一位則是出身鐵勒族的僕固懷恩。兩人在安史之亂的平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郭子儀力挽狂瀾的左右臂膀。


回紇援兵

回紇人在唐朝危難之時也向大唐伸出了援手,為叛亂的平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安史之亂中,回紇騎兵的戰績讓人瞠目結舌。寶應元年(762),回紇騎兵在洛陽戰勝叛軍首領史朝義後,窮追兩千餘里,直至河北,「梟朝義首而還」。回紇騎兵的快速機動與唐朝軍隊穩紮穩打相互配合,成為了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

圖/支援唐軍的回紇騎兵。

在安史之亂中,唐朝政府軍在內部統兵將領與外部援軍方面都十分倚重於胡人,這與唐朝中前期大量提拔胡將,使用胡兵有著重要的聯繫。事實證明,安史之亂的重點並不在與胡漢之爭,歸根結底仍然是王朝腐敗與邊鎮割據的綜合原因所致。胡人作為一個具有武力的軍事存在,在正反兩方面都有著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安史之亂 大唐盛衰記 公元755-763年》作者:石雲濤

2. 《通鑒紀事本末 柏楊版 第14部 安史之亂 第二次宦官時代》作者:柏楊著 出版日期:200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26歲死於淞滬會戰,其父卻道「死得好」,他比《無問西東》更壯烈
「清朝無昏君,明朝都是昏君」——清朝的皇帝贏在哪裡?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