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澤東出神入化的百幅書法欣賞,毛主席留世作品中的簽名,幾乎每個都有變化。

毛澤東出神入化的百幅書法欣賞,毛主席留世作品中的簽名,幾乎每個都有變化。

原標題:毛澤東出神入化的百幅書法欣賞,毛主席留世作品中的簽名,幾乎每個都有變化。



毛澤東出神入化的百幅書法欣賞。


毛澤東,作為改變中華民族歷史命運的一代偉人,以其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書法家等的諸多身份在諸多領域取得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成就,贏得了億萬人民的景仰和愛戴。其「汪洋恣肆、氣度恢弘,充溢著非凡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膽略和豪情」的「毛體」狂草書法賦予了中國書法以全新的藝術風貌,將其代表作品置於書史之任何時期,都堪稱獨標一幟,不同凡俗。


—— 題記 劉先銀 2017年 北京


毛主席留世書法作品中的簽名,幾乎每個都有變化。


其簽名如同他的書法,都有不同的鮮明特點。



毛主席書法作品中的簽名



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毛澤東的書法較為傳統,特色不明顯。



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毛澤東的簽名,


「毛」字多無撇,似長槍大戟,剛勁,充滿必勝的信念與豪情。



這一時期恰逢戰爭年代,工作匆匆,簡化書寫,輕靈快捷的行筆,更注意實用性。



40年代末至新中國成立初期,


毛澤東的簽名的「毛」字再也不是沒有頭(撇)了,


這個「頭」從開始的短撇到十分瀟洒的長撇,其簽名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50年代末至1965年,是毛澤東行草書法藝術顛峰時期。


因而,他對簽名的理解比一般的書法家要深刻得多。

其簽名頗有動感,同日期的月日構成一幅完美的藝術珍品。




毛澤東喜好書法,工作之餘,筆下萬馬奔騰,抄寫古代詩詞,閱讀名家字帖,欣賞名家字畫,成為他的一大愛好。他生前也接觸過一些著名書法家,除郭沫若、馬一浮等以外,還有于右任、沈尹默、謝無量、舒同四大家。


毛澤東與于右任


于右任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他原名伯循,陝西涇陽縣人,生於1879年。他是清代舉人,早年留學日本時曾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以後,1912年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他擔任交通部長。1922年曾與邵力子等參與創辦上海大學,並任校長。1927年以後曾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常委、軍事委員會常委、國民黨政府審計院長、監察院長等職。著有《于右任詩詞選》《右任詩書》等。


由於于右任早年曾創辦《民立報》,所以毛澤東早在學生時代就聞其大名,受過《民立報》的影響。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延安採訪毛澤東時,他還曾談起過《民立報》和于右任:


在長沙,我第一次看到報紙《民立報》,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報紙,刊載著一個名叫黃興的湖南人領導的廣州反清起義和七十二烈士殉難的消息。我深受這篇報道的感動,發現《民立報》充滿了激動人心的材料。這份報紙是于右任主編的,他後來成為國民黨的一個有名的領導人。


于右任早年雖曾任靖國軍總司令討袁,但以其氣質而言,仍是一個義士文人。他的舊體詩詞蒼涼慷慨,聲譽極高;他的書法更是馳譽海內外。早在20世紀20年代,論書法者便有「北於南鄭」之稱,「北於」即于右任,因他是陝西涇陽人;「南鄭」則是福建閩縣人鄭孝胥。他的草書,冠絕當代,無人可及,有「當代草聖」之稱。他比毛澤東大10多歲,與陳獨秀同庚。毛澤東當然是早聞他在書法界的耀眼地位。



1924年1月,國民黨在廣州舉行了有共產黨人參加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右任與毛澤東都出席了會議。在會上,于右任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擔任執行部的工人農民部長,邵力子為秘書;胡漢民為組織部長,毛澤東為秘書。在20年代中期有一段時間,于右任在上海工作時,曾與毛澤東有過不算太少的接觸。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到重慶談判。8月30日毛澤東與周恩來由山洞林園赴城內拜訪于右任,正好於因公外出,未能見面。當晚,張治中在桂園為毛澤東舉行宴會,並邀請了于右任、孫科、鄒魯等人前來參加。二人終於又見面了。自1924年在上海國民黨執行部共事後多年未見,所以這次相逢大家都感到十分欣慰。


9月3日下午,毛澤東再次來到于右任的官邸進行拜訪,大家只敘了敘舊,因毛澤東還要拜會政府其他要員,也就未能長談。


9月6日中午,于右任設午宴宴請毛澤東、周恩來和王若飛,並邀請張治中、張群、邵力子、丁維汾、葉楚傖等人出席作陪。二人都喜歡詩文,因此在宴席上就漫談起詩文來了。不知怎麼回事,于右任竟知道毛澤東曾作有《沁園春·雪》一詞(一說是從柳亞子那裡見到的),於是極力稱讚,對該詞的結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尤為讚賞,認為是激勵後進之佳句。毛澤東因讀過於右任參觀成吉思汗陵墓時所賦《越調·天凈沙》一詞,並熟誦其中的句子,於是笑著答道:「若何『大王問我:幾時收復山河?』啟發人意之深也。」


說罷,二人皆拊掌大笑,舉座皆歡。


1949年初,國、共再度和談,周恩來對於右任的女婿屈武說:「和談一破裂,解放軍就過江佔領南京,你設法找到於老,叫他留在南京。屆時派專機接他北上參加新政協,共商國是。」「好。」屈武一口應諾。


然而,屈武還沒來得及把周恩來的話轉告于右任,于右任已被何應欽派人接到上海去了。一次夜深人靜時,其夫人沈氏問:「上海要解放,怎麼辦?」于右任安慰道:「不要怕,上海解放了,共產黨、毛澤東會保護我們的。」但此話說過不久,蔣介石便派人把他接往香港,隨後轉往台灣。于右任1964年在台灣去世,終年86歲。


毛澤東與沈尹默


沈尹默是中國現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原籍浙江吳興,1883年誕生於陝西省興安府屬之漢陰廳。他是中國新詩的最早作者之一。早在五四時期,他就是北京大學的名教授之一,又是著名的《新青年》雜誌七編委之一。由於蔡元培、李石曾的推薦,1932年,他出任北平大學校長。著有《秋明室長短句》《沈尹默詩詞集》等。夏承燾讀其《秋明室長短句》後寫信給他,贊其詞「高揖馮、歐,俯視周、吳。」評價可謂高矣。



1959年,沈尹默到北京參加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期間,毛澤東接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他一見沈尹默就與他親切握手,說:「你工作得很有成績,人民感謝您。」「謝謝!謝謝!」沈尹默謙虛地說。「聽你的口音,不像浙江話。」毛澤東說。沈尹默說:「早年生活在陝南。」接著又問毛澤東:「現在各黨派都要我參加他們的黨,我是喜歡發表意見的人,您看怎麼辦好?」毛澤東笑著回答道:「黨外好!黨外好!」


大約在1962年,沈尹默又去北京開會。期間,毛澤東特意邀請沈尹默、馬一浮、章士釗、謝無量、熊十力等五位學術界的老前輩、老詩人座談。所談內容全是中國詩歌,從《詩經》《楚辭》到唐、宋詩詞,全部談到。


沈尹默回到上海,對夫人褚保權說:「毛主席博學多才,對古詩詞造詣很深。」


1963年底,沈尹默去北京參加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遇到陳毅時,他突然拿出一首《沁園春》的詞。


「這是寫給誰的?」陳毅一見,忙問。「這是我為毛主席70大壽填的一首詞,表表心意。」沈尹默說:「請您幫我轉呈主席。」


「好哇!」陳毅大喜,隨即展卷,只見沈尹默用剛勁秀逸的毛筆字寫道:一柱擎天,萬里無雲,四海無波。喜紅旗颺起,乾坤浩蕩,東風拂遍,遐邇融和,六億人民,同登壽域,見者驚誇安樂窩。國慶日,聽天安門外,動地謳歌。神州大好山河,人更覺今朝壯麗多。看馬列真文,功高粟帛,孫吳神武,力止干戈。玄圃桃繁,仙山棗大,松柏常青帶蔦蘿。無私頌,為群倫祝福,歡醉顏酡。


陳毅讀罷這首頌詞,非常高興,說:「我一定轉呈主席。」


1971年6月1日,沈尹默離開人世,終年89歲。

沈尹默生前除抄唐詩宋詞外,也喜抄毛澤東的詩詞。1962年,有一次周恩來在上海參觀展覽會時正好碰上沈尹默。周恩來向他索取墨跡。沈尹默回去以後,先揮毫書寫了一幅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感到不滿意,就又寫了一幅。周恩來非常高興,將兩幅字全拿去了。


在於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夏天,文懷沙先生曾去沈尹默故居拜訪褚保權女士,見客堂間里仍懸掛著沈尹默先生書寫的毛澤東詩詞。從這裡,我們仍然可以看出沈尹默對毛澤東詩詞的喜愛之情。


毛澤東與謝無量


謝無量是中國現代著名書法家、學者。他是四川樂至縣人,生於1884年。少小與馬一浮是同學,齊名當世。早年參加同盟會,經于右任推薦,謝曾任孫中山廣州大元帥府副秘書長。曾著有《詩學入門》《詞學指南》等。其《中國大文學史》創見頗多,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學史。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慕其文名,曾花3億元請他寫了一篇壽文,後又花2億元請其書寫壽屏,可見他當時名望之高。建國以後,謝無量曾任四川省博物館館長、政協全國委員會特邀委員等職。





在20世紀50年代,謝無量應邀赴京。毛澤東親自接見他,禮遇甚厚。毛澤東問他:「你寫詩是學的哪一家?」「這……」謝無量竟一時答不出來。「寫字學的誰的?」毛澤東又問。「這……也說不清楚。」


毛澤東一點也不見怪,還與他合影留念。照片在《人民畫報》上刊登以後,震動文壇。謝無量從北京回到四川後,曾對人說:「平生得到兩大領袖的禮貌優遇,早年得見孫中山先生,晚年又能親與毛主席在一起,覺得自己很幸運。」還說:「毛主席問我詩學的哪一家,寫字學的誰人,我一時答對不出來,今後真該要好好地專學一家了。」


1955年,原國民黨高級將領衛立煌從香港返回大陸。毛澤東聞訊後非常高興,不僅寫信給他,表示歡迎,還特地在北京設宴歡迎他。當時謝無量正在北京,也應邀出席。在宴席上,毛澤東坐在衛立煌的右邊,謝無量坐在衛立煌的左邊。賓主交杯暢飲,氣氛十分融洽。後來,《人民畫報》還以他們三人在宴席上的合影作為封面。

謝無量曾著《王充哲學》一書,於1917年4月由中華書局出版。他認為王充在《論衡》中說「充於天地萬物皆用生物之理推校其本,頗近於唯物論……」這在1900年前妖妄讖緯之學盛行的東漢時期,是非常可貴的。不料毛澤東也曾看過此書。1956年,謝無量應周恩來之邀來到北京,毛澤東在中南海設宴招待他時還提起這本書。當時章士釗也在座。毛澤東說:「謝無量老先生是很有學問的,對中國古典文學和哲學都很有研究,思想也很進步,在蘇聯十月革命以前就寫了《王充哲學》,這本書是提倡唯物史觀的哩。」


毛澤東與舒同




舒同素有「紅軍書法家」之稱,從小喜歡書法,即使從湖南省立師範學校畢業、投身革命事業後,仍念念不忘此道。也正由於這一點,他雖比毛澤東小十幾歲,但同毛澤東仍有不少交往。



舒同在紅軍內書法名聲大振的時間,恐怕要追溯到1930年。那時,他在紅軍第四軍政治部中擔任秘書工作。由於當時擔任宣傳工作的同志在書法藝術上多缺乏基礎,因此,他所書寫的大字標語或起草的文件文稿,就特別惹人注意,逐漸贏得了人們的讚揚。在這種情況下,舒同更加虛心,愈益認真地鑽研起書法藝術來了。那時經常行軍打仗,沒有多少時間來研究書法,他便在行軍途中用手指在掌心上寫字。


在一次反「圍剿」戰役以後,在打掃戰場中,毛澤東和舒同第一次見面了。毛澤東握著舒同的手說:「早就知道你了,在《紅星報》上看過你的字,讀過你的文章。」毛澤東還從地上撿起一枚彈殼,深情地說:「這就是戰地黃花啊!」從此,舒同獲得了「馬背書法家」的稱號,而這個稱號的命名者就是毛澤東。以後,凡有人請毛澤東題詞的時候,毛澤東就對他們說:「你們請舒同寫吧,他寫得好。」就這樣,舒同寫了「抗日軍政大學」的校名,又寫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


解放後,毛澤東與舒同仍有接觸。特別是1959年後,毛澤東曾6次前往濟南,與舒同一起研究工作,探討書藝。毛澤東對舒同說,他當時在北京不太愉快。那時舒同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他知道毛澤東喜歡睡硬板床,就拆除了家中的棕綳,換上一副寬大的硬木床板給毛澤東睡;他知道毛澤東不喜歡上樓,不習慣用抽水馬桶,就在一樓蓋了間蹲式的廁所給毛澤東用。他們還一起瀏覽大明湖。毛澤東對舒同說:「乾隆的字到處有,但是有筋沒有骨,我不怎麼喜歡。」


在「文革」中,舒同也受到了衝擊,他寫了一份長卷申訴書給毛澤東。毛澤東看完了他的長卷後,當即指示旁邊人說:「解決他的問題。」

可是,毛澤東的這一指示並沒得到落實。毛澤東去世後,舒同住在北京西山一個古柏參天的山坡上,與毛澤東之子毛岸青為鄰,下下棋,聊聊天,或者一個人讀讀書,寫寫字。毛澤東向別人稱讚舒同的書法,而舒同也向別人說:「毛主席的字雖然沒有像專門家那樣經過訓練,但氣勢宏大,汪洋恣肆,無拘無束。現在的人束縛太多,很難學好懷素,毛主席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在當代書法家中,毛澤東只收藏兩個人的墨跡,一個是郭沫若,另一個就是舒同。而舒同書寫的毛澤東詩詞,很多地方都與後來發表的有所不同,如「紅旗漫卷西風」,舒同則書寫為「旌頭漫卷西風」;如「雪裡行軍情更迫」,舒同則書寫為「雪裡行軍無翠柏」;如「她在叢中笑」,舒同則書寫為「要在叢中笑」,如此等。


毛主席年輕時的書法竟是這樣的!



不過,你原以為,毛主席年輕時的書法就很瀟洒奔放。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其成長過程。


我們來看看毛澤東年輕時候的字跡:





我們繼續看:



慢慢的,主席書法逐步成長。



直到青年時候,主席的書法味道愈加濃厚。




毛澤東的書法是信筆成書、不拘俗套的。


書法藝術的本質,是表現個性,


故而透過一個人書法的結體、運筆、書寫習慣,


我們大致可以窺見其性情特徵。


一般來說,喜歡狂草的人,


通常性情奔放、浪漫;


而喜歡寫正楷的人,則嚴謹刻板。


頓挫分明的字體,


可以看出一個人為人剛健有力;


而汪洋恣肆的書法,


則折射了一個人豪放不羈的情懷。


直到青年時候,毛主席的書法味道愈加濃厚。


現在,就我們一起欣賞不同時期的主席書法作品,領略偉人書風的變化。


我們繼續看:


慢慢的,毛主席的書法逐步成長。


1.過渡期(1920年代)


1920年代是毛主席由學生向社會工作者過渡時期,書寫已由原來的學習變成了工作的需要,一筆不苟已不現實,故以行書為主,筆畫連帶多了起來。但是,由於離校尚不久,書生習學的氣質還在,學校期間打下的基本功還在,故能結體規範,中鋒行筆,轉筆圓潤,布局井然,一氣貫通全篇。


毛澤東的書法是信筆成書、不拘俗套的。書法藝術的本質,是表現個性,故而透過一個人書法的結體、運筆、書寫習慣,我們大致可以窺見其性情特徵。一般來說,喜歡狂草的人,通常性情奔放、浪漫;而喜歡寫正楷的人,則嚴謹刻板。頓挫分明的字體,可以看出一個人為人剛健有力;而汪洋恣肆的書法,則折射了一個人豪放不羈的情懷。


致林伯渠、彭素民信(1923)



致平教委員會因病辭職函(1924)



2.西歪期(1930年代)


進入1930年代後,毛主席的書法有了明顯變化,一是字形發生傾斜,呈上左(西)下右的斜倚狀;二是筆力開始退化。西歪的發生大致是一個漸變過程,開始是一幅之內部分字西歪,以後一幅之中歪斜的字越來越多,至最後全幅西歪。1936年致許德珩夫婦的信,大致處於這種變化的中期:前兩行半總體正中略東斜,剩餘部分卻明顯西斜,前後不一。自此直到30年代末期,毛主席的字都是西歪,且越歪越厲害。


前面所提及的1936年致許德珩夫婦的信,字體部分東倒,部分西歪,在很大程度上是書寫者本人控筆能力不夠的表現。這種筆力退化,在後面的幾幅手跡中表現的越來越明顯,在1939年為延安《新中華報》題詞「為消滅文盲而鬥爭」更一覽無遺,其中「爭」的豎鉤甚至不堪入目。值得注意的是,這還是一幅題詞,按說書寫時是盡心儘力了的。


致范長江信(1937)



致柳夷信(1938)



為艾生題詞(1938)



致何干之(1939)



為延安《新中華報》題詞(1939)



3.東倒期(1940年代)


如果說毛主席字體在1930年代發生西歪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那麼進入1940年代一片東倒,上右下左地斜倚,就是一個突然全盤轉向。在運筆上,還出現了建國後時有見到的那種部分筆畫粗重的情況。在離開學校20多年後,毛主席原有的書法底子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這從1942年給蔣介石的信中可以清楚看出。


為葉志強題詞(1940)



致蕭軍信(1941)



致蔣委員長信(1942)



這是台灣國史館2010年解密的毛主席1942年寫給蔣介石的親筆信。這封信對毛主席很重要,所以他寫這封信時態度恭敬,用語十分謙卑,連臣子見皇帝的「寵召」、「晉謁」、「德意」都用上了,幾乎是匍匐在地:


帶著恭敬的態度,毛主席東一改平日書寫潦草,而選擇行楷,盡量做到工整。惜功力不濟,再怎麼認真,也難以掩其短拙,例如,第一行的的「介」、「席」和第五行的「布」三字的豎畫,均寫成了偏鋒,筆畫右邊一排鋸齒疙瘩,半天拉不到底。


為嚴炳武題詞(1943年)



為王燮權題詞(1943)



致周揚信(1944)



致丁玲、歐陽山信(1944)



致蕭三信(1945)



致任弼時信(1946)



致彭真信(1948)



致柳亞子信(1949)



4.東倒西歪期(1950年代)


進入1950年代後,毛主席的書法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字的結體越來越隨意,出現了一些較清秀的字,偏鋒多了起來,凝重獃滯的筆畫有時較多,50年代前半期依然延續了40年代的東倒,但在50年代後期又出現了西歪。


轉發武漢市報告批語(1951)



出差守則(約1953-1954)



關於憲法初稿討論和修改給劉少奇等的電報(1954)



給地方黨委的通知(1956)



農業發展綱要修正案指示(1957)



致陳玉英信(1958)



5.不定方向期(1960年代)


一般認為,1960年代是毛主席書法高峰期,因為他此時積累了幾十年的書法實踐技術與經驗,正好得心應手,而70年代又垂垂老矣。事實上從公開的手跡來看,毛主席60年代的書法不僅無顯著的提高,反而是不協調情況增多,多數書法一幅之內各字站立的方向飄忽不定(如1965年「西藏自治」四字各有各姿),筆畫要麼漂浮(如1961年致周世釗的信),要麼更加滯澀(如1965年學習白求恩等的題詞)。


致周世釗信(1961)



致張人惕張人價信(1962)



根治海河題詞(1963)



中學生題詞(1964)



學習白求恩等的題詞(1965)



為中國婦女題詞(1966)



毛澤東的書法不可學,是因為毛澤東是天縱之才,其書法洋溢著無與倫比的才氣、豪氣、靈氣、霸氣、神氣,令人嘆為觀止,敬之仰之,絕非常人可以駕馭。



欣賞毛澤東書法,我們既能感受到他的龍蛇飛舞、大氣磅礴、豪放酣暢的書法藝術之美,又能感受到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睥睨天地、獨領風騷的偉人風範。



就書法藝術而言,最能代表一個人藝術成就,並能最好表達藝術家個性的,莫如草書。毛澤東就選擇了最能體現其浪漫豪放情懷的草書,即使其行書也帶有草意。


毛澤東的書法不物成規,有著極其鮮明的創新意識和鮮明的個性特徵:他師古人而不拘成法,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推陳出新,獨領風騷,從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毛字」、「毛體」。


《毛澤東詩詞》(李志松書法隸書)一書,由劉先銀編著,文懷沙題寫書名,趙方宣傳策劃。西苑出版社出版發行,受到好評,反響熱烈。毛澤東詩詞在世界文壇享有極高聲譽,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了完美的統一。該書介紹毛澤東詩詞129首,配有毛澤東詩詞手跡和歷史照片多幅;彙集軍旅書法家李志松隸書毛澤東詩詞作品64幅;從詞語注釋、時代背景、藝術賞析詮釋毛澤東詩詞的博大精深和高遠淳美的意境。



劉先銀著作《毛澤東詩詞賞析》2008,西苑出版社出版發行



劉先銀著作《毛澤東詩詞賞析》2008,西苑出版社出版發行




劉先銀著作《毛澤東詩詞賞析》2008,西苑出版社出版發行



劉先銀著作《毛澤東詩詞賞析》2008,西苑出版社出版發行



劉先銀題寫書名



張葉秋攝影,劉先銀題寫書名



張葉秋攝影,劉先銀題寫書名



今年是毛澤東誕辰124周年,逝世41年。我們這一代人受到毛澤東思想的熏陶很深,他的思想已經在我們的頭腦中紮下根來,已經融化在血液中。小時候就背誦「老三篇」和「毛主席語錄」,雖然那時候還不懂,但是現在看來是受益匪淺。


東方紅,太陽升



北京


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辛亥革命爆發後在起義的新軍中當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畢業前夕和蔡和森等組織革命團體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後接觸和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


湖南韶山沖


1893年12月26日(清光緒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毛澤東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他的父親毛貽昌是富裕農民,他的母親文七妹則是普通農村婦女。



韶山



北大圖書館(北大紅樓)


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預科讀書。1918年8月15日,毛澤東和蕭子升等二十四名青年離開長沙,於8月19日到達北京,隨即會同蔡和森以主要精力從事赴法勤工儉學的準備工作。10月,經楊昌濟介紹認識了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徵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圖書館當助理員。李大釗的言行使毛澤東開始具體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此外,毛澤東還首次見到了陳獨秀,對他本人影響非常大。


北京



北京


上海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


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領導長沙、安源等地工人運動。



上海



上海


嘉興南湖上的紅船。



毛主席去安源



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



武漢



武漢


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參加中央領導工作。1924年國共合作後,在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曾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政治周報》,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1927年3月,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3月,任全國農民協會總幹事,在武昌同鄧演達等創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武漢八七會議舊址



武漢


1927年8月7日,毛澤東出席了中共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八七會議),在會議中,毛提出了「槍杆子里出政權」的觀點。會議決定派遣毛澤東到群眾基礎較好的湖南組織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


9月,毛澤東作為中共中央特派員被派到湖南,和中共湖南省委一起在湘贛邊界發動了秋收起義。



三灣改編


9月29日,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時,提出「支部建在連上」、「黨指揮槍」的原則,稱「三灣改編」。三灣改編確定了「黨指揮槍」的原則。




井岡山


10月,毛澤東率部抵達井岡山,發動土地革命,創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8年,同朱德領導的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他任黨代表、前敵委員會書記,朱德任軍長。以他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國民黨政權統治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展武裝鬥爭,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道路。


古田會議


1929年12月28日,中國工農紅軍在古田鎮召開紅四軍黨代會,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決議案,首次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建軍綱領。



1930年1月5日,毛澤東針對林彪「紅旗還可以打多久」的疑問給他寫了複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題目為《時局估量和紅軍行動問題》),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主張。6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四軍、紅十二軍和紅六軍(7月改稱紅三軍)在福建汀州(即長汀)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委。


江西瑞金




小時候的語文課本有一篇文章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1930年5月,寫《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


同年8月,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任總政治委員。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選為主席。1933年,被補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從1930年底起,同朱德領導紅一方面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領導集團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以後,將毛澤東排斥於黨和紅軍的領導之外,他們執行不同的戰略和政策,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


長征


1934年10月10日晚,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從瑞金出發,率領紅軍主力及後方機關八萬六千餘人向湘西進軍,開始了後來被中國共產黨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長征」(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稱之為「流竄」)的戰略轉移,毛澤東率中央政府隨軍行動。在1934年12月11日的通道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放棄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主張向敵軍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方向前進。



遵義會議


1935年1月初,中央紅軍強渡烏江,7日佔領了遵義。1935年1月15日—1月17日,遵義會議召開,毛澤東被增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軍事三人團成員(周恩來、王稼祥、毛澤東)組成,進入中共最高層。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是黨獨立自主解決自身重大問題開始的地方。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


延安


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征。12月,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經過長徵到達甘肅境內,先後同紅一方面軍會師。同年12月,同周恩來等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這成為由內戰到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時局轉換的樞紐。1936年12月,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7年夏,寫《實踐論》和《矛盾論》。1936年12月7日,統一的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保安縣組成,毛澤東任軍委主席。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開始後,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努力發動群眾,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了許多大塊的抗日根據地。這些抗日根據地大部分是在華北山區,但也有的是在河北平原和蘇北平原。1938年10月,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原則。在抗日戰爭時 期,他發表《論持久戰》、《〈共產黨人〉發刊詞》、《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1942年,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糾正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使全党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基本方向,為奪取抗日戰爭和全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43年,領導根據地軍民開 展生產運動,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同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



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中共中央機關在這期間,中共中央繼續指揮抗日戰爭敵後戰場並領導了解放戰爭,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


中共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1945年4月,主持召開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大會制定了「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戰略。毛澤東思想在這次大會上被確定為中共的指導思想。



194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舉行七屆一中全會,毛澤東正式出任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書記處主席。


重慶談判


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國民黨代表張治中、美國大使赫爾利的陪同下從延安抵重慶與蔣介石談判,10月10日達成《雙十協定》。



中原突圍


但次年(1946年)6月即因國共雙方談判破裂,此後雙方除了邊打邊談外另互相指責對方撕毀雙十協定,國民黨武裝國民革命軍進攻湖北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解放戰爭


1946年夏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毛澤東同朱德、周恩來領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積極防禦,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來、任弼時轉戰陝北,指揮西北戰場和全國的解放戰爭。1947年夏,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在以他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1949年4月渡長江以後的作戰,推翻了國民黨政府。




西柏坡


毛澤東同志當年在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1949年3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並作重要報告,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到城市,規定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後的各項基本政策,號召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7月1日,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規定了人民共和國的政權的性質及其對內對外的基本政策。




新中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他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的總任務。



北京


毛主席在蘇聯


1949年12月16日—1950年2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對蘇聯進行訪問。




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訪問蘇聯期間在莫斯科大學接見了中國留學生、實習生,他語重心長地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0月,迫於美國軍隊攻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威脅中國東北部的形勢,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決定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三反五反


1950~1952年,在他的領導下,進行了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開展了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反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和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反對盜竊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


社會主義改造


1953年,按照他的建議,中共中央宣布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開始有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一部《憲法》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他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任職到1959年。




毛主席在杭州


毛澤東一生對杭州情有獨鍾,稱之為「第二故鄉」,曾四十餘次來杭州,在西子湖畔度過了近千個日日夜夜。在杭州期間,他曾主持起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草案)。其中的西湖國賓館就是他曾多次下榻的地方。這裡也留下了毛澤東許多佳話,如採茶、賞雪、學英語等,賓館專門立石予以紀念。 這裡曾發生兩件大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此起草;《中美聯合公報》在此簽署。1953年12月27日,毛澤東率領憲法起草小組抵達杭州,按計劃主持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這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來杭,時間達80天左右,除起草憲法外,也兼顧著黨和國家的一些重要事務。在南下杭州途中,他對隨行人員說:「治國,須有一部大法。我們這次去杭州,就是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這件立國安邦的大事。」他在杭期間,住在劉庄(現為西湖國賓館)一號樓,辦公地點在北山路84號30號樓(即葛嶺山麓30號)前的平房裡,系統閱讀、研究、比較了中外各類憲法,為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提煉出了一個適合國情的根本指導方針。



杭州



杭州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1956年4月,作《論十大關係》的講話,這個講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同年9月,中共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已經轉變為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但是這個方針後來沒有得到認真的執行,因而導致了以後的一系列指導工作上的錯誤和 挫折。1957年2月,他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提出正確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中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同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發動「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主持召開廬山會議。他本想糾正已經覺察到的錯誤,但在會議後期錯誤地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會後在全黨 錯誤地開展了「反右傾」鬥爭。從1960年冬到1965年,在以他為首的中共中央領導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初步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使國民經濟得到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這期間,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糾正了農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錯誤。


毛主席在武漢


毛澤東曾44次下榻武漢東湖賓館,新中國成立後,除了中南海,這裡是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



武漢


毛主席暢遊長江。



武漢


毛主席接見錢學森


1956年2月1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參加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的全體委員。  此時,毛澤東在全場雷鳴般的掌聲中走到了第1桌,他熱情地招呼錢學森:「學森同志,請坐這裡。」錢學森坐在毛澤東身邊,成為宴會廳里最矚目的人物。事後錢學森才知道,是毛澤東在審看宴會來賓名單時,親筆把他的名字從第37桌勾到了第1桌。  席間,毛澤東高興地對錢學森說:「聽說美國人把你當成5個師呢!我看呀,對我們來說,你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我正在研究你的《工程式控制制論》,用來指導我國的經濟建設。」在交談中,毛澤東說得最多的,是新中國的建設事業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希望他多多培養年輕人。



北京



北京


1964年2月6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寓所接見錢學森、李四光、竺可楨三位科學家。


1964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71歲生日。生日宴會的主題是招待勞模,這其中無疑飽含著毛澤東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情誼。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帶頭人邢燕子、董加耕,大慶「鐵人」王進喜和大寨黨支部書記陳永貴,他們都是正在參加第三屆全國人代會的代表。


文化大革命



北京


「公者千秋」


1976年9月9日凌晨0時10分,時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全國政協名譽主席的毛澤東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同日下午4時以「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的形式公布這個消息。毛澤東是繼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後,第三位於同年去世的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9月18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最高規格的「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追悼大會」,大會由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主持,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致悼詞,全國各地同時舉辦相關的追悼活動。



北京


毛主席紀念堂


1976年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永久保留毛澤東遺體,並在天安門廣場中央建立毛主席紀念堂。



北京



《毛澤東選集》



老三篇


「老三篇」就是毛澤東寫的三篇短文,即《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



毛澤東詩詞


毛澤東詩詞是指毛澤東創作的舊體詩詞作品。繼解放初期《毛主席詩詞十八首講解》之後,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發表的共43首,其中詩14首,詞29首。後來,在與毛澤東同時代人的回憶文章中,又披露了毛澤東另外一些詩詞。《毛澤東詩詞鑒賞》由臧克家1990年版,收錄賀敬之、公木等作者的賞析文章,劉先銀教授2008年版最全面。詩詞滲透著毛澤東思想哲理,是毛澤東文藝思想親自實踐的範例。


劉先銀著作 《跟毛澤東學詩詞》



沁園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七律 長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七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水調歌頭 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毛主席的題詞









劉先銀編著《毛澤東詩詞賞析》李志松書法 西苑出版社 2008年出版發行



劉先銀編著《毛澤東詩詞賞析》李志松書法 西苑出版社 2008年出版發行






劉先銀編著《毛澤東詩詞賞析》李志松書法 西苑出版社 2008年出版發行



劉先銀編著《毛澤東詩詞賞析》李志松書法 西苑出版社 2008年出版發行



毛澤東詩詞賞析》是2008年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劉先銀。該書的詩詞賞析滲透著毛澤東思想哲理,是毛澤東文藝思想親自實踐的範例。



跟毛澤東學詩詞》由劉先銀教授編著,2009年西苑出版社出版發行。詩詞滲透著毛澤東思想哲理,是毛澤東文藝思想親自實踐的範例。閱讀本書不僅可以從創作背景、詩意賞析、典故了同處注釋等詳盡資料中欣賞毛澤東詩詞「湖海盪波瀾,全無斧鑿痕」之美,而且還可以欣賞毛澤東手書真跡及歷史珍貴圖片。讓我們走入毛澤東詩詞的瑰麗世界,領略毛澤東的偉大人格境界吧!期待著該書能給大家帶來一次引人入勝、美不勝收的精神遠足和靈魂的洗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先銀國學經典研究 的精彩文章:

《資治通鑒》20句,以史為鑒,讀史自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解析。
書法教程篆書的書寫要領與筆畫規律。是以聖人 不行而知 不見而名 不為而成。

TAG:劉先銀國學經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