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晉風云:王敦之變(完結)

東晉風云:王敦之變(完結)

郗鑒是八王之亂中揚州刺史郗隆的侄子。洛陽淪陷後,郗鑒未立即南渡,與宗族鄉黨千餘家保據嶧山(山東省鄒山市),受時為琅邪王的司馬睿委署為兗州刺史,三年之間眾至數萬。雖然郗鑒的身份也是流民帥,但是他與其他的流民帥不同的是,郗鑒本身是士大夫,在東晉名士心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這讓司馬睿有些許的放心,也讓郗鑒南下成為可能。

紀瞻對司馬睿上書稱:郗鑒有將相之才,過去與戴淵同時被徵召。如今,戴淵等人都為都督。以資歷,郗鑒與戴淵一樣;以官職,郗鑒與戴淵等都是同一級別的。最後,紀瞻還說:「是以臣寢頓陋巷,思盡聞見,惟開聖懷,垂間臣導,冀有毫釐萬分之一。」雖然紀瞻力薦郗鑒「補袞職之缺」,是希望郗鑒在王敦叛亂迫在眉睫之時,站在晉元帝一邊來抗拒王敦,但是卻在篇末不忘提醒司馬睿徵求王導的意見,也充分顯示了紀瞻精於世故之處。

紀瞻提出此議以後,司馬睿又徵詢了其他人的意見。《世說新語·品藻》記載,司馬睿曾問周顗:「你與郗鑒比怎麼樣?」周顗回答說:「郗鑒比我有修養。」而後來明帝問到郗鑒,周顗怎麼樣,郗鑒回答:「周顗比我有國士之風。」《世說新語》因版本不同將此處均寫為元帝或者明帝同一人,是不對的。不過,真正的郗鑒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多年以後,卞壺這樣評價郗鑒,他說:「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

一反;治身清貞,大修計校(較),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見《世說新語·品藻》。意思是說,郗鑒這人身上有三處比較矛盾的地方,一是對上司正直,可喜歡下屬對自己吹捧;二是自身修養很好,但又喜歡計較別人;三是自己好讀書,卻嫉妒別人有學問——一個十分有意思的人。後來郗鑒奉命率眾輾轉南下,退保合肥,彼時王敦第一次叛亂已經結束。但是有理由相信,關於徵召郗鑒南下的決定應在王敦叛亂前做出,而非叛亂以後做出的。

雖然司馬睿作出了依靠流民帥郗鑒南下幫助抵禦王敦的決定,然而時間不等人。轉眼就是公元322年的新年,預測大師郭璞因為皇孫司馬衍出生,而請求司馬睿改元為永昌。就在人們還沉浸在新年喜慶氣氛中的時候,一月十四日,王敦在武昌(江州治所,湖北省鄂州市)卻誓師出兵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最窩囊的開國皇帝,不是李淵,而是他!受辱於臣,憂憤而亡
東晉風云:劉琨之死(終)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