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絲綢之路南道米蘭古城遺址

絲綢之路南道米蘭古城遺址

絲綢之路南道米蘭古城遺址

撰文.攝影:遠方

(米蘭遺址)

關於米蘭,曾經發生過一件非常有趣的故事。

1979年,義大利米蘭市的市長拉列德.威廉給中國米蘭"市長"寫了一封信,信中告知,全世界一共有33個叫米蘭的地方,準備出版一部名叫《世界米蘭》的書籍,希望與世界各國所有的米蘭城鎮取得聯繫。據當時史料記載,全世界有33個名叫米蘭的地方,23個在北美洲,5個在亞洲,4個在歐州, 1個在非洲。這位義大利的米蘭市長萬萬沒想到,當往日繁華化做無邊沙磧的時候,曾經"絲綢之路"南道的重鎮,有著人類歷史年鑒的米蘭城,早在我國五世紀中未,由於古西域連年征戰,國破民散,城池廢棄。這個在"絲綢之路"古道輝煌了600多年崢嶸歲月的城市,風吹沙埋,默默無聲,近2000年歷史的殘骸,現已完全暴露在殘存的塔克拉瑪干南邊大沙漠之中。

(古戌堡遺址)

米蘭遺址曾經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面一座古代水草肥美的綠洲城市。現位於新疆若羌縣東部的米蘭河北岸,自敦煌沿疏勒河到樓蘭古城,順昆崙山北麓佇立在"絲綢之路"南道上。沿途彙集了古城堡,烽燧,佛塔,驛站,墓地,史前人類居住遺址,乾涸的河床,奇異的雅丹地貌。在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為古西域36國樓蘭國的伊循城。它曾經是古"絲綢之路"南道一個繁忙的貿易中心,也是進出中亞的重要通道,更是漢朝政府經營古西域"絲綢之路"南道重要軍事,貿易的門戶。當時,樓蘭國另立新王,改國名為鄯善國的國王尉屠耆,請求漢朝派兵到此戍邊,漢昭帝(西漢第八位皇帝)遂派一員司馬(主管軍事官員)率40餘名兵卒屯戍於伊循。公元前77年,改國名為鄯善國後,國家的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經濟勢力也逐步擴大到且未國一帶(漢代國名,古西域36國範圍)及一些小國家。樓蘭國更名以後,據班固(東漢史學家)在撰寫的《漢書.西域傳》中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扞泥城(樓蘭國首府.現若羌縣)去陽關千六百里,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輔國候,卻胡候,鄯善都尉,國出玉,民隨畜逐水草,有驢馬多囊駝,能做兵,與若羌同。"可以看出,班固的這段記載,比較清楚地勾划出當時鄯善國的自然條件,生態環境,駐軍狀況。國都南遷到這裡的樓蘭人,因下游斷水,在當時漢朝政府的幫助下,經過幾十個世紀的苦心經營,在這裡經歷了第二次艱難的創業,總算在後來改名為米蘭的這片土地站穩了腳跟,米蘭作為最早鄯善國的王城,建於東漢時期,(公元23年至公元220年)是該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他們不僅在這裡改建,擴建居住的城邑,軍人,百姓,囚犯,商人還開墾出大片大片的耕地,隨著地盤的擴大,整個伊循城周圍相繼出現了一批新型城市,比早期的樓蘭國建設,管轄規模還大,各城市之間一派繁榮景象,鱗次櫛比的城鎮,寺院錯落有致。佛寺廟宇中心,屯田中心,牧業中心,種植中心,釀酒中心,兵糧中心,完備齊全。就連僧人數量也急劇上升,陸續出現了羅布泊西岸的樓蘭僧團,米蘭河流域的扞泥僧團,尼雅河下游的精絕僧團,在漢,隋,唐年代,已達到鼎盛時期。與此同時,也造就了伊循城文化藝術,佛教傳播輻射各城邑之間比較獨特的風格。尤其是在佛教寺院,佛教壁畫,人物塑造上,都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作為早期的佛教文化遺址,東晉(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高僧法顯,唐代(公元618年至907年)高僧玄奘等都先後在這裡駐足,一直延續到隋朝,(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最為可惜的是公元1907年,英國探險家斯坦英首次在這裡大肆進行了毀滅性的挖掘,盜走大量珍貴文物,並殘忍地在南邊佛塔迴廊內壁的牆壁上切割一副"雙翼童子像"的"右翼天使"壁畫。此畫的繪畫藝術極具觀賞,歷史研究價值,是遠古時期由古羅馬繪畫藝術向古西域傳播,並結合當地人物表情繪製的絕品。當斯坦英公開展覽"有翼天使壁畫"時,轟動了整個歐洲和世界文化界。米蘭從此享譽全球。七十年代,國家及新疆各級文物部門,重點對米蘭古城及周邊進行了詳細的普查和挖掘,並得出二類早期結論,一類是有漢,唐代非常盛興的佛教活動遺址,寺院,佛塔齊全,還出土了大量的木簡,文書,經文,銅鏡,料珠,玉雕,葦筆,木弓,刀鞘,鐵鏃,壁畫等等。從殘存的壁畫來分折,無論從內容形式,藝術題材,表現技巧,造型方法,都屬於早期犍陀羅(古希臘和古印度相結合的佛教藝術.由於這種藝術比較集中在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帶的原犍陀羅地區.故稱之為犍陀羅)的藝術,也是古西域早期東西方文化傳播,交流,接受佛教內容比較早的典型藝術。現古城東大寺和佛塔是僅次於古戍堡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現已坍塌。第二類是生產活動遺址,在古城右邊附近有一處比較明顯的就是屯墾遺址,屬漢代時期,依稀可辨的乾渠,農田,布置合理,渠系完整,可以看出當時屯墾灌溉技術已達到較高的水平。也生動再現了當年古"絲綢之路"米蘭與中原內地的政治,文化,農業等方面的交流。

(東大寺遺址)

米蘭古城遺址,位於若羌縣兵團農二師36團的近郊,這裡有一個"民族連",據這個連隊的老人說,"他們是真正羅布泊人的後代,先人們最早都在鄯善國,後來遷移到米蘭,在20世紀後又從自己的家園阿不旦(米蘭農場)遷到這來的,那是因為孔雀河下游沒有水了"。

(佛塔遺址)

"當年鏖兵何處去,古來征戰有誰歸,絲綢之路繁華日,駝鈴聲聲已無回"。米蘭遺址這個由漢族,羅布族(當地土著人)塞種族(歐羅巴人)羌族,(古老民族)突厥族,(古代族牧民族)吐蕃族(藏族先人)等民族先後在這裡建立,擴建,固守的城池,歷經遷移,重建,戰亂,斷流,直到完全廢棄。歷經千年,滄桑歲月,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為停留於歷史記憶中的茫茫戈壁荒灘上。

(有翼天使壁畫)

殘存的遺址在傾訴,歲月風雨在流淚,享有國際時尚之都同樣名子的米蘭,輝煌的歷史講述著"絲綢之路"古道上一個有一個鮮活的故事,也留下了我們無窮無盡的遐思。

(城內遺址)

肖林,(筆名:遠方),男,漢,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新疆攝影家協會理事,新疆作家協會會員,簽約攝影家,簽約作家。先後畢業於新疆政法干挍公安專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新疆經濟幹部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專業,新疆藝術學院攝影專業,西安政治學院經濟管理專業,中科院研究生學院數量經濟專業。雙學士學位。攝影作品,文學作品,散見於區,內外報刊,雜誌,畫冊,多次獲獎。其攝影代表作:"狹路相逢"."尋覓"."帕米爾高原"."沙魂"."黃沙綠浪"西域壁畫"先後被評為《中國攝影家入集攝影家》,《新疆攝影事業貢獻獎》,有些攝影作品作為禮品門由政府分別贈送俄羅斯,悉尼,美國,日本等國友好人士珍藏。文學代表作:"千年一夢醒龜茲"."吐魯番鬥雞"."冰山之父"."初雪","秋夢".綠洲人"等。喜愛苦讀,寫作,攝影,音樂之愛好。現寄住烏市。

超過10萬人正在關注

趕快來關注吧,這裡有你想找的熱點資訊,這裡有你想要的各種資料,還有海量的資源,還在等什麼。快來關注,大佬帶你開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劍蘭文萃 的精彩文章:

雨萍兒童詩展播:騎著大紅魚在白樺林做夢

TAG:劍蘭文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