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夢境,歸復夢境
卓爾似乎不喜歡理化,當同桌在看《有機化學》和《高中物理競賽教程》時他永遠在看一些奇怪的小書,當別人在做理化回家作業時他仍然在看一些奇怪的小書。每當到了考試前它才開始屁顛屁顛地去問別人題。可這並不代表他不喜歡科學。去年他報了一個微積分班,從此以後逢人便講求導做題的好處,然而我們 至今不知道他這門課的成績……
現在他在幹什麼,我不知道,據說在家裡做木工——或許也是一種科學研究;總之希望你不要記住他「今年,我要讀一百本書」的承諾。
逃離夢境,歸復夢境——《美麗新世界》讀書筆記
在《美麗新世界》的倒數第三章中,面對從「昔日世界」里來的「野蠻人」約翰,「世界國」元首穆斯塔法說:「純粹科學上的每一個發現都具有潛在的顛覆性,本身有時也要被當作是可能的敵人。是的,甚至是科學。」
在「美麗新世界」中,藝術被明令禁止;然而就科學而言,它表面上並沒有被處決。科學技術並未停止進步——在前面的章節里,孵化室里的研究人員們還為他們的科學發現和技術革新而自矜。事實上,整個世界國社會體系的運轉,都有賴於科學,沒有科學,這個國家是支撐不起來的。穆斯塔法的說法看似矛盾,可仔細追究,其實並不。他在後面繼續給予了解釋:
「我們只允許用科學來處理當下最直接的問題,所有其他的探索都要嚴格地加以遏制。」
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裡,「科學」的目的與價值都已改變,以至早已不是原來的「科學」,至少,不再是「純粹科學」。「科學」本來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呢?書中穆斯塔法的話仍可以提醒我們:「他們(世界國出現以前的人們)似乎認為科學會不顧一切地繼續進展下去。知識是最高的善,真理是最崇高的價值,餘下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從屬的。」科學研究是為了獲取抽象的「真理」,而這種獲得本身是一種「善」,其他都是次要的、附帶的價值。在「世界國」里則不然,科學是工具,是消費的代換物。在這個用娛樂統治的國家裡,「科學」的含義已發生了隱蔽的轉移。
當科學的終極目的僅是為了獲得物質,純「科學」也就死掉了。
「赫胥黎的警告」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將科學的目的工具化、物質化,早已成為現代人類發展中的一個趨勢。赫胥黎擔憂「科學將死」就和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中重申「奧秘的經驗」一樣,敲打人們從根本處重新思考:「科學是什麼?」
在我看來,科學的興起,不如說是起自一個「夢境」。
縱觀人類發展的千年歷史,尤其是近代以前,與其說是研究科學是為了生活,毋寧說是為了堅定一種信念。在古希臘,哲學家們將研究數學當作禮拜世界的方式,甚至認為在有世界萬物之前,數就存在。畢達哥拉斯學派拿著「完美」的尺子尋找自然法則——當然當時失敗了。科學在誕生之初總伴隨著強烈的宗教情懷,人們將研究科學視為與宇宙神靈對話,以至於使得那些先行者常常因先驗的想法滑入唯心的泥潭。即便如此,好奇心和求知慾推動著人類去發現,人們相信,一切是可以被認識的,理解「神力」是他們的夢想,而科學家即是「追夢者」中最有才華的那些。
當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幾乎將自然萬物都統一到一個和諧的法則中時,科學背後的宗教情懷被激發到了極點。當時的人首先讚美上帝,而非牛頓:上帝用那麼理想的方式將一切團結在了一起!夢境中發現神的法律即是接近神諭,現實中模型與假說得到驗證,人們驚嘆於以自己之力真能模擬出上帝的不二法則,通過科學的方式接近神力,於是成為一種既高渺、又真實的夢。
可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人們認識的進一步提高,這個夢破碎了。現代科學顯示了世界的不確定性,世界並不像之前人們所認為的那樣理想化,在是和非的差別之間,很有可能只是一個概率大小的問題。更重要的變革是,現代科學的祛魅作用使人們不再虔誠信奉宗教,神秘主義讓位於唯物思想。唯物主義還可以繼續被「剝開」,剝到最後,可能就真只剩下肉體娛樂是無可否認地存在著的了。
認識到宗教和神秘主義只是一個空殼子後,人類長大了。而一旦夢醒,要再睡去就幾乎不可能。從夢境里出來的科學精神呈現出新的氣象,漸漸地,科學研究中的宗教情懷不再,相信超物質價值的科學精神慢慢消逝。二十世紀後,科學家是一種可以賺取高額利潤的職業,科學研究有大量是開始於日常生活、工業生產和戰爭軍備的呼喚,普通人盡情享受科學果實,懶於關注這背後的科學付出與科學思想。這些本身似乎都不算害處,但助長了一種邏輯:科學僅僅是工具,是手段;而其更重要的價值——充實人的精神境界,被遺忘了。
科學的「第一推動」本是孩童般的好奇心,科學研究喪失了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世界萬物那種宗教般的審視態度,就會演化出赫胥黎筆下的冷冰冰的「美麗新世界「。「我自求滿足於生命永恆的奧秘,滿足於覺察現存世界的神奇結構,窺見它的一鱗半爪,並以誠摯的努力去領悟在自然界中顯示出來的那個理性的一部分,倘真能如此,即使領悟很小一部分,也心滿意足了。」這是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中對回溯美好傳統科學精神的疾呼。人類不應臣服於虛空,但亦不能沒有「夢」。如果我們承認超物質價值的存在,就必須對科學的意義進行重新定義,重建夢想的時代。
科學不是冷冰冰的鬥爭武器,不是獲得肉體享受的按鈕,它應帶著我們自身理想,最終推著我們的人性臻於更高境界。神的時代過去了,當我們看清現實,卻有必要建立一個新的夢境,這裡沒有神的律法,卻仍有大自然的偉大——莊子口中「不言」的「天地大美」。
(作者:張正濤)
你不呼吸嘛?
你不寫詩嘛?
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TAG: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