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運動,選對食物,運動成果超乎想像
跑步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為了保持身材或減肥瘦身而存在。但對於即將開始或剛剛開始跑步的朋友們來說,一個很糾結的問題就是:運動會不會讓我吃得更多? 運動之後如何控制食慾,是否能控制食慾?哪種運動最能促進食慾,而跑步相比而言對食慾的影響是否比較大?
運動之後人會消耗能量,但食慾上升之後多吃食物又會多攝入能量。要想讓運動發揮減重作用,就必須保證身體處於能量負平衡狀態,前提自然是不多吃。不過,人們大可不必過度擔心,因為按照目前的研究證據,和不運動的情況相比,適當的運動不僅不會讓人吃的更多,反而有利於短期內的食慾控制。也有研究證明,運動之後,人對食量的感知更準確,更不容易糊裡糊塗地吃過量。
為什麼呢?機理雖然沒有研究清楚,但有研究提示,可能是因為運動能調控一些有關食慾控制因子的產生數量,如飢餓素(一種促進食慾的激素,由胃組織產生)、PYY(一種與抑制食慾有關的肽類)等。運動不同,對食慾影響不同拉夫堡大學的一項研究測定發現,有氧運動可以降低人體的飢餓素分泌量,同時增加PYY的分泌量。而相當量的無氧肌肉鍛煉也能降低飢餓素,卻沒有改變PYY的數量。這種效果可持續2小時左右。
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研究發現,強度較大的運動,如:爬山、長跑之後,食慾會暫時性下降。其實,人們都有這種感覺,在長時間的跑步、快走之類有氧運動之後,很少有大吃大喝的慾望。這種作用在休息一段時間之後逐漸消失,但一日飲食量與運動之前並無顯著差異。
若換成游泳,感覺就大不一樣了。人們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呢?游泳之後好像特別餓,特別想吃東西。其中原因還不清楚,但是有人懷疑可能是因為水中溫度比較低,激發了人體希望增加能量供應的本能。
個體差異,運動後個人反應不同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一位澳大利亞研究者的一項研究發現,同是消耗500千卡的運動量,有些人運動之後感覺吃早餐更有滿足感,而另一些人卻覺得比開始運動之前更容易餓,而且整天都覺得餓。
的確,有一些人發現,運動之後自己變得更能吃了,甚至運動後體重並沒有顯著下降,因而感覺十分沮喪。不過,先別急著放棄運動,因為其中有兩個原因要細細探討:一方面,因為肌肉的增加抵消了脂肪的分解,體重變化不大,但並不意味著運動沒有成效;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食物選擇不太正確,飽腹感不能達到足夠水平的緣故。
令人開心的是,哪怕體重不變,運動也照樣是卓有成效的。因為肌肉的比重明顯大於脂肪,在同樣體重下,會讓人們顯得緊實而苗條,身材曲線更漂亮更流暢。多吃進去一點東西,如果是天然食物,能夠起到補充營養、促進活力的效果,同時不妨礙減肥,因為減肥就是減脂肪,而不僅是減體重。
肌肉含量不同,內臟功能不同
同宿舍的兩個女生,體重一樣是55公斤,身高也都是1.66米。但是,看起來的胖瘦,卻是大不相同。一個女生看起來苗條又有活力,另一個女生看起來臃腫又松垮。差異在哪裡呢?就在於體內的肌肉含量不同,內臟功能不同。肌肉比例低的女生,雖然體重不高,卻總顯得胖,因為體內脂肪含量過高。脂肪比重小於肌肉比重,自然同樣重量下體積就更大。運動減肥在體重不變的情況下,讓人更顯瘦,看起來體形更好。當然,對於體重超標的人來說,如果能夠在運動的同時避免飲食過量,是最為理想的效果。
除了選擇長跑這樣不會增加食慾的運動方式,還有一個關鍵技巧,就是提高食物的飽腹感。食物的飽腹感,是用單位能量的飽腹能力來評價的。比如說,一塊450千卡能量的蛋糕,雖然體積很小,但吃完之後並不覺得飽;而一大盤焯拌小白菜加上一大盤蘑菇炒豆腐,再加半碗米飯,吃起來會非常飽,卻也只有450千卡。一般來說,脂肪和糖含量越高,食物單位能量下的飽腹感就越差;而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含量越高,飽腹感就越強。
提高食物飽腹感
所謂提高食物飽腹感,就是選擇那些低脂肪高纖維的食物,再用水分來充體積的食物,比如:沒有加油烹調的粗糧粥、燉煮豆類、蔬菜、水果、低脂烹調的蛋、魚、瘦肉。只要食物選擇正確,無需刻意少吃,吃到飽也沒有關係。
相反,如果選擇甜食、甜飲料、精白米、精白面、各種香脆零食小點,那麼哪怕自己覺得沒吃多少,也有能量過高的危險。最糟糕的是,這些食物不僅會讓體重無法下降,還會妨礙身體提高肌肉比例,讓你的辛苦運動成果付之東流!
所以,選對運動,選對食物,就會讓運動產生豐碩成果。記得要做讓自己能接受、喜歡做、有時間做的運動,同時又不讓自己過分飢餓和營養不良,這樣的健身計劃才是可持續的。堅持運動,健康生活,不僅會讓人逐漸遠離贅肉,找回活力,還會讓人日益自信,感覺生活越來越幸福。
※女性跑者更易患頭疼 5個技巧可預防
※產後30天就練出6塊腹肌,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跑步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