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藝術人生:邱漢橋85年魯迅美術學院學習

藝術人生:邱漢橋85年魯迅美術學院學習

1985年,全軍培養軍地兩用人才的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又扎紮實實。廣大官兵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學技術,你追我趕,蔚然成風。「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被遺忘多年的格言又在耳邊響起,「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開始見諸廣播報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猶如和煦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吹綠了軍營,也吹醒了埋在邱漢橋心底的希望。在魯迅美術學院院長邀請下他情不自禁地向領導提出要求到魯迅美術學院學習。

魯迅美術學院

幾年前,邱漢橋要求報考美術學院的申請如石沉大海。但這一次他的申請卻出乎預料地得到了及時的反映:軍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宣傳正副處長等領導大力支持,很快就批准了他的申請,並鼓勵他到校後好好學習,為部隊爭光。自費到美術學院學習,每年要交千元培訓費。作為一名士兵,每年要拿出這麼一大筆錢簡直是不可能的。為了減輕他的負擔,部隊主動承擔了三分之二的費用,這使邱漢橋深受感動。

9月的一天,邱漢橋終於實現了多年的願望——成為美術學院的一名學生。魯迅美術學院美麗的校園、明亮的教室、寬大的畫室和濃厚的藝術氣息,使邱漢橋感到一切都是那麼新奇,彷彿自己完全置身於另外一種天地。然而,給他印象最深的卻是美院的圖書館。那裡不僅有輸不起的文學名著,而且珍藏著無數精美的畫卷和眾多美學、繪畫的專著。一到圖書館,他如久旱的禾苗喜逢甘露,一頭扎進書堆里,盡情地吸吮起來。他為自己選了一大堆書籍:《中國美史大綱》《照顧畫論》、《代名畫記》、《畫語錄》、《金陵世家》、清代四僧的作品、《羅丹藝術論》、《歐洲繪畫史》和世界一些大師的精美作品集,開始一本本地啃起來。

學習期間,在美院住宿要花錢,他只好借宿朋友家。朋友家離美院四公里左右,步行上學太費時間,坐車去又不方便,因為每晚回家很晚了,連末班車也早已開走了。他很想買一輛自行車,卻因為手頭拮据未能實現,多虧了一些好心的朋友。

魯美學習期間寫生手稿

在魯迅美術學院學習的兩年中,無論是颳風下雨還是雪花紛紛,無論是烈日酷暑還是天寒地凍,都不曾阻擋他往返於學校的破舊車輪。東北的隆冬季節,清晨和深夜氣溫低達零下20~30度,再加上北風一吹,臉象刀子割一般疼痛難忍,手上儘管戴著手套,可不一會兒就被凍得麻木,到了學校或家裡,眉毛、睫毛、鬍鬚上都結了冰,渾身上下沒有一絲熱乎氣。寒冷的天氣沒有阻擋住邱漢橋對藝術的火熱追求。他虛心好學,收穫頗豐。人體素描、色彩寫生、工筆寫生、創作等等,他總是一絲不苟、不折不扣地按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在國畫系諸多老師指導下,邱漢橋對傳統繪畫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如宋代傑出畫家馬遠的作品,那水墨蒼勁的大斧劈皴,以堅定、爽朗、有力的淺染來描寫江南雄偉壯麗的山川,他的《水圖》表現了不同條件下江河湖海奇幻多姿的運動狀態。在構圖方面,他善於高度概括複雜的景色,畫山,常畫山的一角,畫水,常畫水之邊涯。他截取自然中的片段小景,放在廣大的空間一角加以描繪的手法,給邱漢橋以很大的啟示。又如夏圭的《溪山無盡圖》、《溪山清遠圖》把平遠、迂迴、盤旋、洶湧、激蕩、跳躍等水的動態,表現得十分動人。再如宋代畫家郭熙的《關山春雪圖》、《溪山秋霽圖》中所畫的寒林,得之意趣淵深。他畫巨障高壁、長松大木,善得雲煙出沒,峰巒隱現之態,他提出的三遠:「高遠」、「平遠」、「深遠」之法,為我國山水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邱漢橋清楚地意識到,要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僅憑自己的勇氣和決心是不夠的。它不僅需要熟練的繪畫技巧,而且需要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需要畫自己的心靈,博覽群書,從各方面充實自己。

唐、五代書畫美學家提出的「同自然之妙有」、「廢物象而取其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宋代書畫美學家蘇軾提出的「成竹在胸」、「申與竹化」,明代書畫美學家王履提出額「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等有關審美意象和創作的命題,構成了中國傳統書畫美學思想的主線,深刻地揭示了畫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辯證關係,使他從美 學的角度較好地把握了中國畫的本質與真諦。

魯美學習期間寫生手稿

邱漢橋非常喜歡散文、詩歌。朱自清、冰心等散文家的散文他愛不釋手,李白、李清照等人的詩、詞使他浮想聯翩。這些清新、雋永、清爽、明快的散文、詩歌不僅常常啟迪他的藝術創作靈感,而且常常詩興大發,寫下不少散文和詩歌。邱漢橋不僅喜歡散文、詩歌,而且喜歡音樂,《高山流水》、《聽松》、《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良宵》、《梁山伯與祝英台》、《命運交響曲》、《悲愴交響曲》等樂章他百聽不厭,從中領悟到畫的結構與力度,甚至還有線條中那看不見的摸不著的韻律。

背誦山水畫家郭熙說:「欲奪其造化,則莫神於好、莫精於勤、莫大於飽游沃看」。所謂「神於好、精於勤」,是指對藝術創造的熱愛和勤奮的精神。不用說,這一點邱漢橋是完全具備的。所謂「飽游沃看」,是指對自然山水作直接審美觀的廣度和深度。邱漢橋生於南國,家鄉的田園景色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來到部隊後,北國的山川和平原又使他接觸大澳一種與南國完全不同的自然美。應該說,邱漢橋的水墨畫創作還是有基礎的。但是,作為一名畫家,對自然山水的這種觀照,其廣度和深度都是遠遠不夠的。邱漢橋早已意識到這一點。作為一名士兵,他的時間是集體的,一離開營房就得請假並且得按時歸隊,根本不可能到大自然中去「飽游沃看」。

為了對自然山水做更多更深刻的直接觀照,上學前,邱漢橋利用探親的機會,上學後利用寒暑假自費到四川、廣西、湖北、湖南等地寫生,觀照自然,獲取靈感。

峨眉山峰巒起伏,重岩翠疊,氣勢磅礴,雄秀幽奇;青城山林茂山幽,石徑迴旋,林木參天,深邃寧靜;陽朔山峰奇蒼翠,石壁嶙峋峭拔,洞穴奇異,鍾乳千姿百態,江水清澈迂迴;神農架雲山茫茫,煙樹蒼蒼,起伏悠遠;張家界奇峰連綿,怪石高聳,溝壑幽深,溪水潺潺。這些名山使邱漢橋如痴如醉,流連忘返。但是使他震驚的卻是原始的九寨溝風貌,溝中地僻人稀,景物特異,四周群山聳峙,峰頂白雪皚皚,直插雲霄,湖水藍碧,清澈如鏡,湖底為沉積石,彩色斑斕,水藻繁盛,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藍、黃、綠、橙等色彩,絢麗奪目,藍天、白雲、雪山、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水光浮翠,美麗如畫,瀑布騰空,銀花四濺,山谷轟鳴,蔚為壯觀。面對大自然這神奇造化,邱漢橋驚訝得有點透不過氣來。他在這凈化的世界裡,感受體驗。在九寨溝的十多天的日日夜夜裡,把自己與自然「溶」在一起,體會自然最美好、人類最嚮往的真諦。

邱漢橋不僅注重觀照名山麗水,而且注重觀照樸實無華的農家小景,從中放心內在的力與美。他從樂山乘舟沿岷江而下直到重慶,再從重慶乘船順長江而下直抵湖北。沿江兩岸層層梯田、家家農舍、點點漁舟、桃花杏樹、茂林翠竹、農夫牧童,盡收眼底,構成一幅幅風土人情畫,洋溢著勃勃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展現出純樸、自然的美。

魯迅美術學院學習期間寫生手稿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畫家的觀察角度不同,山水所顯示的審美形象也就不同。為了準確地把握住自然山水的形與神,邱漢橋不僅注意對自然山水做多角度的觀照:遠看、近看、正面看、側面看、反面看、朝看、暮看、晴天看、陰天看、春夏看、秋冬看,而且利用夜間追求白天追求不到的藝術感受。他經常在夜間的山道上,寂靜的田野里觀察,尋找那種感覺,有時一走就是幾十里路。為了畫好月色,他常常通宵不眠,以觀察不同時間的月色。有一次,他在南方爬上一座高山寫生畫月亮。明月高懸,前後左右黑沉沉的大山顯得格外厚重。大山那漆黑、沉寂的影子充滿了神秘和恐懼的誘惑,使他內心深處受到震撼。他覺得這黑色的世界太豐富多彩了,越看越入神,眼前浮現出變幻莫測、近似悲壯之美的景觀,使他久久不願離去。當東方露出魚肚白時,他被眼前的景色驚出滿身大汗:原來他整夜站在懸崖邊上,倘若再往前走半步,就會掉進萬丈深谷。

大自然是美好的,但邱漢橋外出寫生的生活卻是非常艱苦的。大多數人外出寫生不僅可以報銷差旅費,而且還可以享受生活補助費。而自費學習的他,不僅要交學費,而且還必須自己籌集差旅費。志願兵的薪金每月不過百把元,除去伙食費所剩無幾。因此他外出寫生吃的是乾糧,喝的是涼水,睡的是老鄉家簡陋的床板、車站候車室冰冷的長凳,住的是一、二元錢的「旅館「。每次寫生回來,他都瘦了一圈。同志們都風趣地說他變得更加苗條、更有魅力了。執著的追求和堅定的信念,使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艱苦的努力換來了驚人的成果,他的速寫、素描、臨摹和創作作品多達兩萬餘件。

魯迅美術學院學習期間寫生手稿

在魯美學習的兩年中,邱漢橋的哲學、美學、文學、音樂等整體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他觀照自然山水不僅更加廣泛深入,而且善於把自己得來的印象同古人的感覺相比較,並且通過比較發現古人的優長劣短,找到屬於自己的感覺和表現方式。結果是他的美術創作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他創作的《北國春》、《霜月花》、《故鄉月》三幅作品被遼寧美協選送出國展覽,另有兩幅作品被瀋陽軍區選送全軍紀念建軍60周年展覽,著名詩人胡世宗為該畫配了詩。

1987年7月,邱漢橋以優異的成績從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繫結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藝術 的精彩文章:

解決膝蓋問題,膝蓋不好的人看過來

TAG:今日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