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香港,新年要這樣過

在香港,新年要這樣過

農曆新年在中國是一個傳統節日,慶祝方式盛大多樣。不過,在香港過年,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內地截然不同。辣么,在香港過春節,習俗都有哪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香港人過年放幾天假?

通常來說,香港春節放假一般是大年初一、二、三這三天,但今年因為初三是星期日,所以補假一天,連初四也是假期,五才上班,一般來說都初四上班。(有木有很苦逼o(╥﹏╥)o)

對於春節,香港人是十分重視的,早在春節前一周就開始張羅,擺放好鮮花,貼上春聯,預備團年飯。

習俗一:大掃除+貼揮春

在香港有句俗語「年廿八,洗邋遢」,家家戶戶都趕在正月初一前進行「大掃除」,把家居打掃乾淨,再掛上新的裝飾物,代表除舊迎新,那些寓意大吉大利的桔子和桃花依舊熱賣,新興的蘭花也越來越受市民歡迎。

除了掃除,貼揮春也是必不可少的。「揮春」是粵語中的叫法,它指的就是過年時貼的春聯、門聯、福貼等。但近年來,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的漸漸不再僅限於此,更多是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揮春,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習俗二:吃港味年菜

布置好家居,便要張羅吃的。在香港,客人到家裡來拜年,主人家沏出香茶後,會端上外表精緻、內容豐富的「全盒」。所謂「全盒」,就是新年時用來盛賀年小吃的盒子,寓意一團和氣、吉祥圓滿。

「全盒」內有數小格,裝有多樣帶有好兆頭的糖果小食,例如瓜子象徵抓銀子、糖蓮子象徵連生貴子、糖蓮藕象徵佳偶天成、糖椰絲象徵有爺有子、油角象徵荷包滿滿等,可謂是美味與美意兼得。

在香港過年,最具港味的招牌年菜當屬「盆菜」。這道菜是在盆狀食器內加入魷魚、冬菇、花膠、大蝦、髮菜、紅燒豬肉等食材一起燉煮而成,象徵合家團圓、滿堂吉慶的寓意。「髮菜蚝豉」則是使用髮菜與牡蠣干一同燜煮而成,取發財好市之寓意;而象徵年年高升的年糕,更是香港春節期間少不了的傳統美食。

習俗三:團年飯+逛花市

雖然香港是一個比較西化的社會,但許多華人仍然保留了內地過年的習慣,比如年三十吃團年飯,區別只是多在酒樓進行。

說到團年飯,內地的團年飯是指一家人年三十吃的飯;在香港,除一家人外,公司也吃團年飯,名曰「春茗」。而公司的團年飯通常在春節後吃,除公司全體員工參加外,還會邀請與公司有業務來往的代表參加,一方面酬勞辛苦一年的員工,另一方面也答謝合作單位。

香港是個講意頭的地方,春茗的菜單也極具好意頭,例如:喜氣洋洋(醉翁生中蝦)、遍地黃金(金錢酥蟹盒、發財好市(髮菜柱甫大金蚝)、堆金積玉(釀局鮮響螺)、大鵬展翅(翡翠紅扒大鮑翅)、金銀滿屋(福祿鮮鮑甫)、年年有餘(清蒸大海斑)、幸福團圓(杏仁露湯丸)、福祿伊面(金菇紋伊面)等。

除了公司會吃團年飯外,香港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在除夕相聚在一起,享受晚飯。

而飯後的一大重要節目,首選就是逛!花!市!農曆新年期間,香港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

習俗四(最重要):討「利是」

這裡需要提一提的是「斗利是」。「恭喜發財,利是(紅包)到來」,這是香港春節期間使用率最高的一句拜年用語。

利是原為「利事」,壓歲錢也,取大吉大利的好意頭。通常來說,內地的壓歲錢是長輩給下輩,而香港則不分年齡與輩份,沒有結婚的男女不論年紀大小都可以向親戚、朋友、特別是同事「斗利是」,多者上百元,低者十元(一般不能給硬幣),多少無拘。

在香港,除了互相鬥利是外,老闆也會給員工開工利是,由數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由於派利是比較普遍,利是封的使用量也十分驚人,香港每年春節就會消耗一億多個利是封。

在三天假期中,還有不少市民會互相走訪拜年,但為數很少,更多市民則在家裡擺四方城搓麻將。至於穿新衣、吃餃子,在香港並不是節日特色,可以說春節期間人們的服裝與飲食與平時沒有多大變化。

習俗五:燒頭香+舞龍舞獅燈

過年期間,舞龍、舞獅燈會在一些香港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但在市區街頭上很難看到類似的大型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1982年開始,每年農曆初二的晚上,香港維多利亞港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此外,在數以千計的善男信女會去香港黃大仙廟爭相上「頭炷香」,祈求來年順境。「頭炷香」是指每個人在新一年第一次供奉的香,不一定要凌晨零時插香的,任何時候也是好時辰,最重要是心意。而世界和平、不要再發生天災、經濟繼續興旺、人人有工做、身體健康等,都是大部分香港市民的美好心愿。

許多從內地來香港的新移民或來港公幹的內地人士,都不願意在香港過春節,因為他們經常會感覺香港的春節沒有過大年的「味兒」。與內地,尤其與北方一些農村比,香港的春節確實少了些「年味兒」。

香港的春節比較清冷、理智、簡單。沒有人大灑金錢去籌備年貨,沒有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沒有家家戶戶貼滿對聯的紅色「海洋」,沒有一隊隊穿著簇新的拜年隊伍,更沒有從早到晚「杯莫停」的馬拉松酒宴等濃得化不開的節日氣氛。

內地過年講究除夕夜熬年,一家人圍坐著邊品嘗美食邊欣賞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但香港人很少熬年,只有新移民和一些中資來港工作人員仍然保留著邊看電視春節聯歡晚會節目,邊熬年的習俗。

如此說來,香港的春節是中西文化結合的產物,這裡既保存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又吸納了西方文化的元素。如此冷靜又克制的過年,大家覺得如何呢?

本文為通說稿件,

如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及文章來源。

《通說》

責任編輯:陳芯

本文作者:通說

-----------

香港中國通訊社出品

-----------

更多好看新聞,請點擊二維碼,

下載「通傳媒」APP,

玩轉全球華人華僑圈最大的中文互動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通說 的精彩文章:

台灣徵兵制走入歷史 未來士兵數不足恐唱「空城計」

TAG: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