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京津冀乃至整個華北平原目前的格局,真的應該都怪在北京頭上嗎?

京津冀乃至整個華北平原目前的格局,真的應該都怪在北京頭上嗎?

山川網:北京,以中國北方絕對意義上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金融、交通、教育、醫療中心身份,雄踞華北平原多年。對此,不少的北方朋友都頗有微辭,這其中尤其以環北京而並未過多受益的河北省,聲音最為強烈。國家對不起河北,北京對不起河北的議論,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甚囂塵上一次。但是實際上,如果你很閑的話,打開搜索引擎,輸入「國家對不起XX省」,然後把全國各省名字逐一代入,都能夠搜索出一堆的結果。

作為中國三大城市群之一,中國北方地區定位最高的城市群,為什麼珠三角能夠廣深港三座一線城市並列,長三角能夠滬寧杭蘇甬多極並起。唯獨京津冀當下的格局,是北京以絕對優勢一家獨大,而天津、河北,乃至整個華北平原,都沒有誕生於能夠與北京綜合實力相近的第二座城市呢?難道真的是北京開啟了「吸血」終極模式,導致三十萬平方公里的華北平原,再無力生長出第二座超級城市?

華北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又稱黃淮海平原,是中國東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華北盆地。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佔中國的1/5。

華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海河、淮河、灤河沖積而成。黃河下游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百年來,黃河在這裡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公里。平原還不斷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

華北平原的範圍內,究竟包含了哪些城市呢?

北京大部;天津大部;河北大部的石家莊、唐山、廊坊、秦皇島、保定、滄州、衡水、邢台、邯鄲;魯西北、魯西、魯西南的濟南、德州、濱州、東營、聊城、濟寧、菏澤、棗莊、臨沂;豫北、豫中、豫東、豫南的鄭州、安陽、濮陽、鶴壁、新鄉、商丘、開封、許昌、漯河、周口、駐馬店;皖北的淮北、宿州、亳州、阜陽、蚌埠、淮南;蘇北的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

數量共計42座城市,其中除了北京是毋庸置疑的一線城市外,綜合實力能夠夠得上二線城市級別的,有且只有天津、鄭州、濟南三城,而且鄭州和濟南目前的綜合實力,只能算作二線中和二線弱的程度。依照二城目前的客觀情況,保守一點說,十年之內不會有成為一線城市的可能性。而天津的情況更為複雜,長達十年的政策紅利期天津也只發展到了目前的水平,且從今年開始還開啟了擠水分的狀態。在雄安新區設立後,天津的未來更加顯得有些複雜,今天我們不過多討論這個話題。

華北平原的面積差不多是珠三角的7倍,長三角的3倍,人口超過2億,但是目前的區域內城市格局,的確讓人感到有些奇怪。如論地理條件,華北平原地勢平坦,擁有渤海出海口,黃河、淮河水網密集,鐵路、公路交通便捷,幾乎具備所有成長出多個超級城市的客觀條件。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結果卻是:北京一城獨大。那麼,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太遠的我們就不多說,只從史料已經相對豐富的春秋戰國時期來看,當時的長江流域幾乎還是蠻荒之地,在這片土地上誕生出的楚國,當時還在為如何得到中原各諸侯國的認可,殫心竭慮。在岐陽會盟上,熊繹(羋姓,熊氏,名繹,鬻熊曾孫,出生地湖北秭歸東南西周諸侯國楚國始封君)管理置茅縮酒,並與鮮卑酋長一起「守燎」。這說明,當時的出國國君還是無資格參加諸侯盟會的。

如上圖所示,整個黃河流域,在春秋初期密布著數十個諸侯國。所以我們從小就從課本上學到的「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的的確確是有史可查的。但黃河這位「母親」,從古至今脾氣都不是太好。

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向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河流決口後放棄原來河床而另循新道稱為改道,黃河由於多沙善淤,變遷無常,改道十分頻繁,中游的寧夏銀川平原,內蒙古河套平原一帶的黃河河道都曾多次變遷,但影響重大的是黃河下遊河道改道。據統計,在1946年以前的幾千年中,黃河決口泛濫達1593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的經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經淮河,入長江。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黃河流域,是從1946年後穩定至今的。

而黃河一旦發生奪淮入海(黃河在1194年至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對於華北地區的城市和經濟格局造成的影響將更為巨大。根據史料記載,黃河曾有數次侵奪淮河流域,但為時較短,對淮河流域改變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東、皖北、蘇北和魯西南地區成了黃河洪水經常泛濫的地區。黃河長達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發生了重大變化。

太遠的我們不說,進入近代,國難與河患同作。黃河在1841、1842、1843、1851年發生了4次大的潰決。就這4次黃河潰決的原因而言,除特大洪水外(1843年洪水被認為有歷史調查以來的最大洪水),下遊河道淤墊是最主要的原因。黃河在近代之初連續大範圍的潰決,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那就是黃河已經到了改道的前夜。

據統計,清初至鴉片戰爭近200年間,黃河決口達361次,平均約每6個多月一次,與明代平均約7個月決口一次相比,總體來說可謂每況愈下。

那麼黃河頻繁泛濫、決口、改道,對於華北平原地區形成超大城市之間,有必然聯繫嗎?有,而且關係極大。這裡,小川想引入一段中華民族近代史上,十分慘痛的一段經歷——花園口決堤。

花園口決堤,又稱花園口事件、花園口慘案,是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6月9日,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政府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間接導致慘絕人寰的1942河南大饑荒,史稱花園口決堤。

我們以此慘案為例,看看黃河一旦決口泛濫,將會造成怎樣的巨大災難:

據韓啟桐、南鍾萬於1948年出版印行的《黃泛區的損害與善後救濟》提供的數字,從花園口決堤到1947年堵口,九年間黃泛區河南因黃泛而死亡人口有325598人,江蘇死亡人數為160200人,由於安徽省並沒有詳細的統計數據,所以他們在書中根據河南與江蘇的災區人口死亡比例推算出安徽死亡人口在40萬左右,因此他們得出黃泛共有89萬人死於黃泛的結論。

那麼在國力遠遜於現在的古代,一旦發生重大洪災,結果會是如何呢?想必大家從歷史上也看過不少的相關藝術作品,城市和農田毀於一旦,而古代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農業,農田被毀,家破人亡之後,災民能夠選擇的,就只有舉家逃荒遷徙。而一座超級城市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們不妨一起看看,北京城能夠有今日之榮光,在此之前數百年都經歷了哪些過往: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首都,1949新中國成立,北京最終被確認為新中國首都。

建國後,定都北京,而且一五二五規劃都指向要大力發展北京的產業基礎。北京很快就超過天津。到八五九五之後,北京的中心化越來越強,天津則相對越來越弱。

今日之北京城,是長達七八百年的建都史積累至今的。與其說是華北地區常年在北京「燈下黑」,倒不如說是由於長期以來華北地區的經濟資源極端有限的前提下,人們自然而然不斷遷徙而形成的結果。向北京遷徙,早已在所有華北人心中,成為根深蒂固的「執念」。

在漫長的黃河改道和決堤史上,無論黃河走北路還是南路,都會形成相應的泛濫區。而且這一泛濫去反反覆復,從未被真正意義上徹底根除過。在最近的幾百年間,華北地區曾得益於漕運和海運,興起了保定和天津;又因為資源的開採,興起了唐山,但幾乎也就止步於此。

而山東地區,得益於山地和丘陵地形優勢(泰山真的是山東的福地),在漫長的黃泛歷史上,遭受的損失相對而言最低。所以山東省之所以可以位列當下的全國省域經濟總量第三位,北方省份第一位多年,與歷史上極少受黃河泛濫成災影響巨大。

哪怕是在今天,鄭州和濟南作為黃河流經的重要城市,每年黃河汛期依舊都會被重點關注,提前防範。只不過得益於水利工程技術的進步,最近的這些年間,我們已經很少再聽說黃河泛濫的新聞了。而最近的十年間,也正好是華北地區城市迅速崛起的十年,鄭州、濟南、石家莊的城市化進程都較快。只是相比中國南方很多城市自古至今的千百年積澱,留給華北地區安穩發展經濟的時間的確還是顯得太過短暫。

我們常說城市,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城」與「市」其實是有明顯差別的。北方多城,而南方多市。長安城、北京城、洛陽城、開封城都是以作為國家重要政治中心的「城」字起家的,而廣州、蘇州、揚州、杭州等更多是作為國家的經濟中心「市」字起家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北方城市,給人的歷史沉澱感更強;而南方城市,給人的人間煙火味更濃的根本原因。

現如今,當我們前往黃河入海口觀看黃河入海的奇景時。我們應該對這條母親河,心存更深的敬畏之心。這是中國民族的發源之河,也是中華民族的苦難之河。她不僅僅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和歷史走向,也深刻塑造了中國目前的區域經濟格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行 的精彩文章:

TAG:山川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