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動畫新方向還是衰微的號角

《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動畫新方向還是衰微的號角

1月21日下午3時,在東京秋葉原Animate秋葉原店計劃舉辦一場周邊發布會。現場被聞訊趕來的人群堵得水泄不通。這場發布會最終由於現場人數過多,容易造成混亂,而無奈取消。

《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周邊發布活動現場人山人海。

這場發布會所發布的就是2018年冬季番、由漫畫家大川ぶくぶ原作的《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的周邊產品。彈幕網站bilibili網友評價:「一月霸權,人類神經。」

《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海報

想要在2018年的冬季番中這樣一個強手林立的冬季番陣容中奪得霸權並不容易。前有「京阿尼」的《紫羅蘭永恆花園》,後有自帶遲到特權的《Fate/Extra Last Encore》。只是這部動畫還是以「腳踢京紫國家隊,拳打FE骨傲天」之勢搶佔著觀眾的大屏幕、小屏幕。

這部動畫的製作委員會也自己搶過了「一月霸權」的桂冠,「不管怎樣,本季度的霸權,我們都會拿下。」

GIF

這部動畫原本是刊登於漫畫網站「漫畫LIFE WIN」上面的一部四格漫畫。四格漫畫改編成為24分鐘標準的電視動畫,劇情上的不足,使得動畫難以撐得這麼長。常規的做法是增補劇情,做成日常單元劇。比較經典的有像是《幸運星》《輕音少女》等都是這樣的做法。要麼就是改編成為3到5分鐘的「泡麵番」。

不過這部《Pop子與Pipi美的日常》並沒有選擇這上面任何一種方式。製作委員會選擇了一個非常神經的方式,就是把一段12分鐘的動畫播放兩遍。如果兩遍之間沒有任何差別,那麼無論是觀眾還是電視台都不會買賬。因此,製作委員會讓前後兩遍略有差別。

Pop子:我的聲優是江原正士。Pipi美:那麼我的卡司就是大冢芳忠。

這裡面最明顯的無疑就是聲優的差別。比如第一話當中,前半段Pop子的聲優是江原正士(《火影忍者》邁克·凱),Pipi美的聲優是大冢芳忠(《火影忍者》自來也),到了後半段就變成了三矢雄二(《棒球英豪》上杉達也)和日高法子(《棒球英豪》淺倉南)。這也讓整個動畫變得有很強的穿越感,但是也讓人覺得有點難以入戲。這是因為每次聽到自來也充滿濃郁和風的聲線,我就會不由自主地跳戲。當然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江原正士與大冢芳忠的出演漫畫原作中的一個梗。

這部動畫的神經之處遠遠沒有止步於此。在第二話中,有一個錄音棚聲優出鏡的片段。這片段裡面在聲優向製片人投訴腳本空白並離開房間之後,畫面靠左前方會有一個面向觀眾的貞子,然後詭異的音樂配上血紅色的字幕:

「你看到了嗎?」

製作委員會的惡意

這個時候,你會以為指的是前面這個半透明的「貞子」,但是實際上畫面拉近之後,你看到的是Pop子和Pipi美躲在下面的長椅下面黑色角落裡面。但是到了第二遍,本該躲在那裡的Pop子與Pipi美卻被換成了一個猙獰的鬼臉。

第一話中,製作委員會已經官方吐槽:「這樣的KUSO四格漫,改編成動畫,怎麼能行?」不過從搜索數據來看,整體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播出後,《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關注度陡然上升

在漫畫時期,實際上這部《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就已經依靠社交網路獲得了不小的人氣,在動畫播出之前,由於魔性的設定就已經有表情包在網路上流傳。所以總體來說,這部動畫的勝利,不在於製作質量的勝利,而是其中對於網路用戶思維方式的把握。這種思維具有極強的後現代性,是一種對於傳統動畫注重人物刻畫、故事情節的反叛。其思維模式更像是綜藝而非動畫。

當然剛剛打開動畫的「萌新」會對於我的這種說法產生質疑。畢竟用心的製作委員會還在開頭給這個動畫套上了一個偶像動畫的外殼,好像要講一個《食夢者》一般的故事。但是看下去就會發現,這個外殼其實也是製作委員會透過作品與觀眾互動的一環。

Pop子撕破《星色Girl Drop》的宣傳頁面,顯露出真身。

早在2017年4月1日,竹書房就曾經宣布會將有大川ぶくぶ的《星色Girl Drop》動畫化,而且還特地為了這次動畫化製作了一個40秒的宣傳片。不過第二天Pop子撕破《星色Girl Drop》的宣傳頁面,顯露出真身。這也證明了《星色Girl Drop》動畫化只是一個愚人節的玩笑,真正動畫化的是這一部《Pop子與Pipi美的日常》。

當然這種綜藝式的思維方式也體現在其中一個非常有趣的採訪環節。動畫中有一個板塊是「一隻戰戰兢兢的話筒與法國小哥的對話」。這個在動畫的前半段是沒有字幕的,無論是日語字幕,中文字幕。由於筆者是不懂法文的,這一段會看得非常無聊。直到後半段再次播放的時候,才會看到字幕。這裡可以說是製作委員會的「森森惡意」了。

《Pop子與Pipi美的日常》中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被稱為「meta元素」。一種打破次元壁的創作方式,讓作品中的人物直接與觀眾對話,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貝爾托·布萊希特

這種「meta」的手法其實是布萊希特戲劇理論的延伸,是一種具有後現代性的手法。如前所述,傳統戲劇(不僅限於動畫),或所謂「亞里士多德式戲劇」追求的是「真實性」,使觀眾沉浸其中。而布萊希特則提出了一種所謂「離間效果(Verfremdungseffekt, defamilization effect )」。大致的含義就是讓觀眾與劇情產生疏離感,從而意識到自己是在看戲劇,而非沉浸其中。

讓劇中人物打斷劇情,同觀眾直接對話則是一種很常用的打破沉浸的手法。在伍迪·艾倫的電影中常見這種表現手法,日本導演小林政廣的電影《海邊的李爾》中也曾見過類似的表現手法。男主角兆吉面對觀眾,念起莎翁劇中李爾王的台詞,好似在向觀眾發問,又與電影劇情相互照應。讓人覺得導演的設計十分精妙。

《海邊的李爾》劇照

「Meta」之外,這部動畫也是極盡「Neta」之能事。這也體現出極強的社交性,成為「動畫婆羅門」的試金石。有觀眾直接稱這部動畫為「宅力測試」。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老宅」會奉這部動畫為圭臬,而萌新只能是瑟瑟發抖。

所謂「Neta」源於日語中的「劇透(ネタバレ)」一詞。其中「ネタ」是日語中種子 (たね)的隱語,原指話題,後引申為話題的重點、詳細。中文世界引申至ACG圈音譯作為「捏他」,可作為名詞使用,也可作為動詞使用,亦有翻譯作「梗」或者「玩梗」,是一種對於經典文化元素的「戲仿(Parody)」。這種手法其實在漫才、落語中多有使用。因此,中文中既存概念中「包袱」或者「抖包袱」這一個用法其實與「Neta」的含義比較接近。因此這裡筆者認為「抖梗」這種說法實際上最為貼切。

以第一話中一段閃回為例,其中抖梗過於暴力也曾受到觀眾詬病。

出自新海誠的《你的名字。》

出自《蒼藍流星》

《浪客劍心》中左之助背上的「惡」字

畫面出自宮崎駿的《龍貓》,台詞「那邊的旅人,你該不會是想要奪走那把雨傘吧」出自《東離劍遊記》

出自《口袋妖怪》,初始三隻小精靈

出自《劍風傳奇》

《上古捲軸5》開篇畫面

梗的來源多種多樣,可以來自ACG作品,比較常見的有出自《逆轉裁判》的「異議あり」,出自《JOJO的奇妙冒險》的「JOJO立」等;可以來自其他文藝作品,比如來自《Classica Loid》中的古典樂梗,比如《文豪野犬》中的文學梗等;有的甚至直接來源於現實的社會歷史事件,比如《笨蛋·測試·召喚獸》中的「FFF團」其原型是美國種族主義與白人至上主義團體「3K黨」。

「JOJO立」

「FFF團」

至於抖梗的方式則可以是直接cosplay,可以模仿畫風,可以模仿台詞動作,也可以是音樂還有配色。甚至這種抖梗只需要一個設計元素就可以實現。這些手法在這部動畫裡面都有應用。活脫脫的一部「捏他」教科書。

只不過這些手法也為這部動畫後續的力勁不足埋下了伏筆。因為這些應用產生的吸粉效果,還需要厚實的劇情作為支撐,才能使作品獲得持續的關注。而劇情實際上正是這部動畫的軟肋。《干物妹小埋R》也可謂是前車之鑒——使用新穎的手法作為吸引,但是第二季因為沒有充實的劇情,最終陷入口碑下滑的窘境。

干物妹小埋

EVA監督、痞子庵野秀明2015年7月曾宣稱日本動畫界再過5年就會崩壞。2018年距離這5年之期還有2年,想必不會有人真的相信日本動畫業界會崩潰。不過,這部《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也許是個信號。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還是一種走向衰微的預兆?傳統動畫的對於劇情與人物刻畫的重視是否果然變得不合時宜?未來的動畫又要用什麼來「捏他」?這似乎是我們在這部動畫當中該看到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朝提議17日就參奧舉行朝韓工作會談,將派副部長級官員與會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