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國學大師駕鶴西去 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辭世
浙江在線2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劉慧)2018年2月6日,一代國學大師、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辭世,駕鶴西去。
西湖有情,香江有義。從杭州到香港,作為記者的我,多年來一路追尋,去拜訪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往事歷歷在目——
空缺了6年之久西泠印社推出新掌門
不會忘記,對社長已空缺了6年之久的西泠印社來說,2011年12年13日,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在西泠印社第八屆理事會第六次會議上,饒宗頤當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劉江當選執行社長。這一海內外矚目的百年文人藝術社團再次擁有了掌門人。
饒宗頤先生,1917年生,廣東潮州人,現定居香港,是蜚聲中外的學界泰斗和書畫大家。他學貫中西,著作等身,通曉多種語言,在傳統文史研究和考古學、人類學及藝術、文獻等多個領域均有精深研究。除治學外,精通琴詩書畫,具有深厚的藝術修養,曾多次舉辦書畫藝術展,出版書畫集多種。擅山水畫,書法植根於金石文字。
饒宗頤歷任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等著名高校教授和法國遠東學院院士等職。曾獲法國法蘭西學院頒授的「漢學儒蓮獎」、法國文化部頒授的高等藝術文化勳章、香港特區政府頒授的大紫荊勳章、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的「終身成就獎」等多種獎項。2011年7月獲國際天文聯盟批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0017的小行星被命名為「饒宗頤星」。
西泠印社創立於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也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專業學術團體,在國際印學界地位尊崇,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譽。創立百餘年來,西泠印社精英雲集,名家輩出,近現代史上精研文史、雅擅丹青之卓然大家,多數為西泠印社中人;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朴初、啟功先後擔任西泠印社社長。
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長啟功於2005年去世後,社長一職空缺;西泠印社常務副社長郭仲選於2008年去世後,也未進行增補。由於西泠印社是卓具盛名的國際性文化藝術社團,歷任社長均為大師級人物,故繼任人選也必須為具有較高資歷和名望、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茲事重大,海內矚目。近年來經多方舉薦、徵求意見,杭州市領導更是從西泠印社社團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多次給予具體指示。為此,西泠印社舉行了社長(擴大)會議,提出第七任社長的建議人選。饒宗頤的當選,也進一步印證了西泠印社這一文人藝術社團對傳統文化血脈的尊崇,彰顯了西泠印社所倡導的藝術與學養並舉的文化理念。在當代文化環境下,饒宗頤與西泠印社的這一結合,尤其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第七任社長上任他在香江仰望西泠
不會忘記,那是2011年12月16日,從杭州到香港,我一路追尋,去拜訪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
那天,位於香港德輔道西81―85號的香港潮州會館高朋滿座,「西泠印社聘任饒宗頤教授為第七任社長頒證儀式」正在這裡舉行――簡樸、隆重而喜慶。杭州與香港同仁濟濟一堂,共同見證這一海內外文化藝術界的喜事。
上午11時,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李剛、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以及女兒饒清芬等的陪伴下,饒公出現在我們面前――白髮,白眉,清瘦,一路微笑著走來,年逾九旬的饒公分外精神。
落座後,當饒公聽說浙江日報今日整版報道後,他便以文章為題,欣然為本報讀者提筆寫下「孤山不孤,西泠不老。」並對現場的賓客們說:世界的西泠永遠不會老。
「在香港,饒公是名人,也可算奇人。」李剛高興地說,饒公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人稱「業精六學,才備九能」。然而,誰會相信,這位香港中文大學名譽教授,美國耶魯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學、北京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客座教授的大學問家,竟是從廣東潮州走出來的一名初中生!
就是這位令人敬仰的饒公,在經學、宗教學、佛學、文學、甲骨學、考古學、史學等領域均取得極高成就,在詩詞、書法、繪畫、音樂諸領域均有極高造詣,精通六國語言,著作逾千萬言……
饒公出任西泠印社社長,海內同慶。此時,此刻,掌聲伴隨笑聲,所有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人們,向饒公送上最真誠的祝福。
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翁衛軍為饒公敬上社長證書――西泠印社四個大字,深深嵌在耀眼的中國紅……
「祝饒公壽比南山。」在一片掌聲中,饒老還接受了杭州市委、市政府專門定製的賀禮――一方產自福建壽山的上乘石章,色澤華美,質地溫潤。西泠印社謹以此石,一祝饒公壽如金石,二願百年西泠印社與饒公的緣分也如金石一般傳諸久遠……
「好古游六藝,作草嗣二王。」有心的饒公也為西泠印社準備了一份特殊禮品,他親筆書寫的這幅八尺對聯,蒼勁有力,自然流露,正是饒公對書法藝術的詮釋。
熱烈的掌聲中,原香港大學副校長,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院士代表饒公致辭:全社社員們要具有開闊的視野和博大的胸襟,要把西泠印社放在世界的視野之中,讓人們共享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代表西泠印社向饒公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饒先生傑出的學術成就和深厚的藝術修養,不但契合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的宗旨和建設「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的目標,更將有力地促進西泠印社「國際印學中心」建設,對進一步提升西泠印社文化品位,擴大國際影響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儘管饒公現已95歲,但身體健旺、思路清晰,他笑言,自此與西泠印社結緣,對西泠印社和印學會更倍感興趣。如果把百年印社西泠的「人文」二字倒過來就是「文人」,周代銅器里的文人不是指寫文章的人,而是說具備最高道德的人。我們的古人很推崇這種具有道德力量、特立獨行的人。
鮮花伴美酒、歡聲伴笑言。中午時分,饒公十分高興地與大家共進午宴,一起為百年西泠舉杯:孤山不孤,西泠不老。
饒公來杭州履新96歲為西泠題字
不會忘記,那是2012年6月29日,上午10時不到,坐落於孤山南麓的西泠印社社史廳「柏堂」前已經簇擁了來自全國的媒體。今天,西泠印社第七任掌門人、國學大師饒宗頤前來履新。在此駐足的遊客,除了欣賞湖山美景,增添許多好奇和期待:究竟需要怎樣的氣度,才能掌起百年名社的帥印?
正午時分,一輛中型巴士停靠在圓洞門前,一位滿頭銀髮、清朗瘦削的老人被家人緩緩抬上輪椅。
96歲的大師,通透喜樂,從容淡定,面對眾人的致意,做得最多的動作是抱拳回禮,從印社門口到「柏堂」不到20米的石板路,行了足有5分鐘。
這段路,饒公並不陌生。上世紀80年代,他曾在著名文字學家曾憲通先生等人的陪同下訪問杭州。
再度來杭,已接任西泠印社社長的饒公,心中又有了另一番情懷和使命。「我就倚老賣老,為印社題幾個字,如何?」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老人緩緩起立,脫下外套,踱到方桌前,潤墨揮毫,寫就四個蒼勁大字:「播芳六合」。一縷文脈,就以這樣的方式,得以綿延傳承:「天地之間,六合之內,我們的國家如今繁榮昌盛、可上天下海,令人感到驕傲。」
臨別前,饒公還主動邀請社員合影留念。老人又對身邊的人耳語了幾句。「饒公希望在西泠印社前單獨留一張影。」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陳振濂代為轉達。少頃,人群自動後退,讓出一塊圓形空地,饒宗頤面對鏡頭,十指微微交叉,頷首微笑。
此刻溫情,剎那永恆。
那是2012年11月5日,95歲饒宗頤作品首次亮相杭州被贊「驚心動魄」。
那日,西泠印社社長、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為西泠印社壬辰秋季雅集「百年西泠·翰墨春秋」大型系列活動貢獻了一場「藝聚西泠饒宗頤社長書畫藝術特展」。這是繼饒公以西泠印社社長的身份在6月28日舉辦「海上因緣」饒宗頤教授上海書畫展之後的又一舉措。
由於這次展覽特別有意義,所以饒公希望展品必須極具特色。這次展出了饒公曆年創作的38幅巨幅書畫作品,因多數作品尺幅遠超一般展覽場館層高,此前多未公開展出,因而首次公開亮相在西子湖畔,意義非凡。
「這一批書畫,絕大多數是第一次公開展覽。在選取作品時,我有機會目睹其中一部分,只能夠用"驚心動魄"四字來形容自己的觀感。」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表示。
展出的饒公作品中,國畫包括融入西北地區實際觀感體驗的西北山水、取法於敦煌線描的白描人物、常作題材巨幅墨荷、以中國傳統筆墨描摹海外風光的景物寫生等;書法有饒公錄前人詩文之作、書自作詩詞、臨摹崖碑刻等內容,也包括了當年6月29日饒公二進西泠印社時在柏堂內書寫的「播芳六合」4個大字,以及這次專門書寫贈送給西泠印社的「蹋天一磨」書法條幅。
陳振濂表示,饒公那無所不在、噴薄而出的文人風骨與學者風範,在書畫的點畫暈染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西泠印社壬辰秋季雅集有此一展,足可稱是錦上添花、燦爛輝煌。「這次展覽不但展示了饒宗頤先生這位學界泰斗學藝雙修的精深境界,也為當代書畫藝術的傳古和開新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範本。」
那是2017年4月8日,「西泠印社創社四君子暨歷任社長書畫篆刻作品展」在香港中央圖書館開幕。那天,已逾百歲高齡的西泠印社現任社長、學界泰斗饒宗頤先生現場為「西泠學堂」題字揭牌。
同時,這也是西泠印社文物典藏首次在香港舉行的大型展出,由「印學重鎮志同結社——創社四君子」「西泠巨擘一代宗師——歷任社長」兩大單元構成,共展出西泠印社文物館藏和香港集古齋多年珍藏的書法、繪畫、篆刻印章及印稿等105件作品,堪稱一部西泠印社百年簡史。
西泠印社和集古齋共同舉辦這次展覽,不僅讓我們領略到中國書畫篆刻藝術的獨特魅力,還使我們感受到藝術家們高尚的藝術情操和博大的人文情懷。西泠印社和集古齋的此次合作,體現了內地和香港共同探尋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基因的良好願望,為浙港兩地的文化交流展開了新的篇章。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鄧偉雄代表饒宗頤致辭表示,作為一個文化研究者,我的夢想是中國文化的復興。我肩負第七任社長之責,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展覽,進一步推進西泠印社打開世界之窗,對中國優秀文化與藝術推陳出新。
西泠學堂啟動儀式同場舉行,饒宗頤先生親自題字揭牌。西泠學堂由西泠印社與香港集古齋共同創辦,將邀請西泠印社社員及藝術家開展教育培訓和有關書法篆刻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展覽後,西泠學堂系列教育及文化推廣活動繼續在港舉辦,浙港兩地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交流開啟新的篇章。
凡注有"浙江在線"或電頭為"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並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非洲小哥帶腊味出境被阻?蕭山機場來闢謠了
※近萬隻天鵝山東榮成越冬
TAG:溫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