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仗陣亡5.6萬人,20年後再發動一場戰爭,148人陣亡,坦克僅被炸毀35輛
軍隊的戰鬥方式從來都不是一塵不變的,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也在發生著十分明顯的變化。以美國為例,80年代之前,美軍仍在使用著二戰時期的戰鬥方式,朝鮮戰爭打了3年,美軍陣亡3.65萬人;越南戰爭打了10年,美軍陣亡5.6萬人。
巨大的傷亡讓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高漲,民間輿論不再支持戰爭,美軍不得不重視傷亡問題。自此之後,儘可能減少人員傷亡成為美國面對戰爭的基本原則之一。
索馬利亞人站在美軍戰機殘骸旁
80-90年代,美國不僅有大規模的對外戰爭,還有不少小規模的軍事行動。1983年,美國入侵格瑞那達,陣亡人數超過100人,後來因為國際輿論和國內壓力而撤軍;1986年,美國空襲利比亞,2名飛行員的戰鬥機被擊落而死亡;1989年,美國入侵巴拿馬,陣亡人數357人;1993年,19名美軍特種兵在執行任務時陣亡,美國趁機發動索馬利亞戰爭,被才稱為是越戰之後美國用兵的最大敗筆。
美軍第101空降師,準備搭乘飛機前往海灣作戰
從數據可以看出,美國在近40年來的軍事行動已經改變了戰鬥方式,雖然只是軍事行動,但傷亡人數已經明顯下降。1991年,伊拉克佔領科威特,美國發動了海灣戰爭,這一場雙方兵力超過100萬的大規模戰爭中,美國陣亡人數僅148人,飛機被擊落56架,坦克被炸毀35輛,而反觀伊軍,僅陣亡人數就達到2.5萬人。
為何美國的傷亡會這麼低?其實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美國採取非接觸作戰方式,避免了大兵團與大兵團的劇烈碰撞。F-117A隱形攻擊機被美國雪藏多年,直到海灣戰爭才得以露面,發動1200次空襲,40%的目標是由F-117A摧毀的,卻沒有一次墜毀記錄。
第二,美軍善於利用裝備優勢。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時的美軍也有裝備優勢,但那時雙方差距還不大。到了海灣戰爭時,美國直接利用空中的強大力量,摧毀伊海軍,癱瘓伊空軍,導致伊陸軍孤立無援,最終在持續38天的轟炸中,死得死,傷得傷,降得降(伊軍被炸毀坦克3800輛)。
第三,完備的後勤系統。美軍之所以能在38天內打贏海灣戰爭,與完備的後勤系統脫不開關係。大批裝備在最短時間內運送到沙特的美軍基地,後方更建立起了完整的醫療救護體系,傷員大多能在第一時間被送到戰地醫院,死亡率大大降低,美軍才能如此接近零傷亡。
然而零傷亡理論在21世紀剛剛到來說就被打破了,美國在中東發動了兩場大戰,6689名美軍死在了阿富汗或伊拉克,受傷人數6.7萬人。如今阿富汗的反恐戰爭仍未結束,未來這個數字或許還會增加。
延伸閱讀
打了17年,軍人工資發了3094億,1000輛悍馬集體退役,原價100萬現價7萬
千里大逃亡!軍用運輸機攜帶328人起飛,斷成四截後起火,155名逃難孩子死亡
30天佔領一個國家,總花費230億美元,2500萬收買司令,僅一個營就拿下了首都
※距離1.5萬公里,73艘集裝箱船被徵用,5個月運兵50萬,6支航母戰鬥群包圍敵軍
※美國海豹突擊隊狙殺榜第一,10年幹掉160人,卻沒想到死在戰友手中,原因很荒唐
TAG:楊周路3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