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姬揚:談談「紅月亮」

姬揚:談談「紅月亮」

2018年1月31日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見月全食的全過程。北京的天氣特別好,很多人都出來看月食,而且看到了「紅月亮」——月全食的時候,月亮並不是黑乎乎的看不見,而是暗淡的紅色。

日食和月食月產生的原因,大家都很熟悉了: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運行軌道大致在一個平面上,月亮擋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就是日食,地球擋在太陽和月亮之間,就是月食。只是西部地區不能看見前半段過程而已。所以,日食大都發生在陰曆的月初和月末(「朔」),月食大多發生在陰曆的月中(「望」),也就是滿月的時候。

月全食是因為月亮完全躲在地球的陰影(本影)里,那麼,紅月亮是怎麼出現的呢?很多科普文章都提到,這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層,一部分太陽光被大氣折射到地球的陰影里,而大氣對紅光的散射最弱,所以整個月亮就瀰漫在紅光里了。但是,大家都是定性地說說而已,很少見到哪怕是半定量的計算。

下面我們就用大學普通物理來談談紅月亮。

我們看到的月亮張角大約是0.5度(用弧度表示就是0.01),發生月食的時候,月亮位於地球的本影里,如果紅光仍然能夠覆蓋月球,那麼地球大氣導致的太陽光折射角也需要是這麼大才行。

氣體的折射率大約是1.0003,那麼,根據折射定律,從真空進入大氣,光線的偏折角最大也就是0.0003,遠小於0.01,不足以覆蓋整個月球。

原因在於上面把地球大氣當作均勻介質考慮了,認為折射就發生在從真空到大氣層的一剎那。其實,大氣層的密度是不均勻的。地面附近密度大,越高的地方密度越小。大氣的密度依賴於到地面的高度,大致是個指數關係(大氣密度的衰減高度大約是L=7公里)。大氣的折射率依賴於密度,地面附近的折射率大致是1.0003。所以,在距離地面高度為h(單位為公里)的地方,折射率大致是。

在均勻介質中,光是直線傳播的,但是,在不均勻介質中,光就會偏折,朝著折射率高的地方偏。沙漠里出現的海市蜃樓就是因為這個:地表溫度高,氣體密度就低,折射率也就變小,從高處來的光,在靠近地面的時候,就會向上偏折,進入你的眼睛。

擦著地球邊緣、經過大氣層的太陽光,經歷的就是這樣的一種不均勻光學介質。靠近地球的部分,折射率大,遠離地球的部分,折射率小,所以光線就朝著地面偏轉。

紅月亮示意圖 (科學網博主 呂喆繪製)

下面我們估計那些影響紅月亮的參數。

光線在大氣層中行進的距離大約是(其中R是地球半徑6400公里)。可以認為,在這個距離是上,大氣的密度大致沒變。

假設光線軌跡到地面的最小距離是h,那麼光程(折射率乘以路程)就是,光線的偏轉角就是。也就是說,掠地而過的光線可以偏折0.03弧度,最近距離7公里的光線,偏折角度是0.01,足以覆蓋月球了。

影響紅月亮的另一個因素是吸收。因為掠入射的光線在大氣層中行進的距離遠遠大於垂直入射的情況,所以吸收非常重要。越靠近地面的光線,被吸收的越多,因為那裡的大氣密度越大。另外,紅光的波長比藍光長,不容易散射,所以通過大氣層以後,剩下來的紅光最多。

把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簡單地估計一下就可以知道,對紅月亮起作用的太陽光來自於距地面大約15公里的高度(10-20公里吧),紅月亮的亮度大約只有滿月的萬分之一左右(對於同一個波長)。因為這兩個強度相差很大,在拍攝月全食的過程中,明暗兩區的光強相差極大,很容易造成CCD的飽和,從而在陰影區出現一些偽色彩。

簡而言之,產生紅月亮的原因有兩個,都跟地球的大氣層有關:

把太陽光偏折到地球的本影里,主要是因為地球的大氣層不不均勻的,這類似於海市蜃樓效應。

把波長短的光都吸收掉,這是因為大氣對光的散射強烈地依賴于波長,波長越短,散射越強(實際上與波長的4次方成反比)。

(本期編輯:王芳)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國際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態勢 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

TAG:科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