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回顧蘇伊士城保衛戰:裝甲墳場(上)

回顧蘇伊士城保衛戰:裝甲墳場(上)

原標題:回顧蘇伊士城保衛戰:裝甲墳場(上)


1973年10月6日,埃及、敘利亞向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第四次中東戰爭拉開戰幕。因開戰當天是猶太教傳統的「贖罪日」,因此又稱「贖罪日戰爭」。


戰爭初期,埃軍獲得了極大勝利,順利渡過蘇伊士運河。西線以軍苦苦支撐,努力穩定戰局。以軍主力在北線成功地打垮了敘利亞軍後,迅速掉頭向西。10月16日凌晨,以軍根據美國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在大苦湖以北德維斯瓦附近渡過蘇伊士運河,從埃軍第2、3集團軍結合部突入,迅速掃蕩埃軍後方地域,切斷埃軍2、3集團軍的退路。與此同時,運河東岸以軍也發動攻勢,致使埃軍第3集團軍腹背受敵。至19日晚,以軍在運河西岸的兵力達到了4個坦克旅、1個機械化旅和1個傘兵旅,埃軍處境迅速惡化。

10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338號決議案》,呼籲埃以雙方「就地停火」,但以軍的進攻卻沒有停止。以軍先向北推進,企圖攻佔伊斯梅利亞,包圍埃及第2集團軍,但未能成功。之後,以軍又集中兵力揮師南下,迂迴包圍埃及第3集團軍。


10月23日凌晨,以軍進抵蘇伊士灣,佔領阿代比耶港。當天傍晚,以軍佔領蘇伊士城郊外的煉油廠,切斷了蘇伊士城西南和南面第3集團軍部隊的聯繫,基本完成了對埃軍第3集團軍的包圍。以軍前線指揮官準備一鼓作氣,趕在聯合國決議生效前攻下蘇伊士城,一場令驕橫的以軍折戟沉沙的蘇伊士城保衛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死守蘇伊士城

蘇伊士城位於蘇伊士灣,既是埃及第二大港口,也是塞得港省省會。它控制著蘇伊士運河南端的咽喉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蘇伊士運河沿岸一帶是一片沼澤地,車輛根本無法行駛。從蘇伊士運河西岸至城東一帶,長有稠密的高草和樹林,不便地面觀察,車輛無法運動。


蘇伊士城不僅戰略地位重要,而且它正好處在埃軍第3集團軍的唯一交通線上,城內貯有第3集團軍堆積如山的各類補給物資。雖然以軍事先對此一無所知,但一旦該城易手,埃軍第3集團軍就將面臨彈盡糧絕的絕境。從政治上看,如果以軍奪佔了蘇伊士城,以色列不僅可以粉碎埃及散布的「以色列小股偷襲部隊正在被殲滅」的謊言,而且還可控制聯合國部隊的監督區(聯合國派出緊急部隊擔負監督停火和劃定埃以雙方控制區的使命)。因此,無論誰佔有蘇伊士城,都會在談判桌上處於有利地位。


由於長年戰火,到「贖罪日戰爭」爆發時,古老的蘇伊士城業已十分破敗。城中的絕大多數建築物,都是泥土或灰泥建築的二、三層樓房住宅,較大的政府大廈和一些企業建築物則是鋼筋水泥和磚石結構。一些六至八層大型公寓住宅,也是鋼筋水泥結構。大部分樓房都有很大的陽台和平台。這些樓房四至六座成一排,大部分樓房的上幾層建築,都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的「消耗戰」期間被以軍炮火擊毀。在居民區,房屋相距僅一、兩米。狹窄的小巷幾乎四季見不到陽光,車輛通行極為困難。樓房大部分為平頂,從樓內很容易上去。走廊的窗子一般都不裝玻璃,樓上幾層多裝有拱形窗,便於通風,但見不到陽光,可作為反坦克武器良好的發射陣地。



蘇伊士城市區僅有的幾條大街很寬闊,街兩旁的房屋有的相距二百米以上。這些街道長而筆直,利於守軍使用反坦克導彈和其他直射武器。該城的主要城門有三個,出城門後可分別沿公路通往伊斯梅利亞、開羅和阿達比亞。通往北部伊斯梅利亞的公路是一條瀝青路,路寬可容一路坦克縱隊通過。通往西北開羅方向的公路可容兩路坦克縱隊並列通過。城門以內是一條寬200米的大街,直通市中心。蘇伊士城至阿達比亞的公路,由城南入城與市區大街相連,爾後折向西,進入市工業區。

早在「贖罪日戰爭」爆發前一年,埃軍就著手制訂了蘇伊士城的防禦作戰計劃,成立了軍政府。戰爭開始後,軍政府主席即全權負責處理軍、政、民一切事務。蘇伊士城60%的居民,在戰爭開始前一年就疏散了,只留下了必要的居民和人員,包括警察、消防隊員、政府官員、銀行辦事員、倉庫保管員、麵包師、藥商和醫院工作人員等,這些人都受到了使用武器的訓練。各主要城門由埃軍第3集團軍憲兵把守。



戰爭爆發前一個月,軍政府當局就向民兵發放了武器,並進一步加強了對民兵的訓練。較小的城門用碎石堵塞或以地雷封鎖,必須使用的城門也都做好了隨時破壞和堵塞的準備。炮兵和偵察小組在預先選定的建築物上構築了預設陣地。指揮所和急需物資補給站開設在能夠確保安全的銀行地下室內。食品之類的供應站設貯藏室和庫房,軍用和民用交通工具全部集中使用。市內主要街道上都設有殲敵地域。影響發揚火力的建築物全部拆除。發射陣地通常選擇在較堅固樓房的最下面兩層。


在以軍突入蘇伊士河西岸後,埃及方面決心死守蘇伊士城,不使其落入以軍手中。為便於從運河東岸進行炮火支援,10月16日至21日,埃及第3集團軍擬定了炮兵火力支援計劃,在橫跨運河的橋頭地帶部署了兩個坦克營以守衛大橋,並為城東北守軍提供掩護火力。為增強蘇伊士城的防禦力量,埃及第3集團軍從每個旅中抽調一個AT-3「薩格爾」反坦克小組和三個火箭筒小組,從每個營抽調了一個機槍小組加強蘇伊士城城門地區的防禦,或者配置在殲敵地域周圍。在以軍發起進攻前,蘇伊士城還得到了埃軍第19師部分部隊的加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東歸:枕戈待旦(3)
東歸:枕戈待旦(4)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