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愛美小仙女看過來:古代貴女如何借秀髮為自己凹造型(二)

愛美小仙女看過來:古代貴女如何借秀髮為自己凹造型(二)

在(一)中已經看到了古代貴族女子所使用的八大髮飾,接下來就為您介紹古代貴女如何用這些髮飾打造絕美的髮髻。

傾髻

傾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分股結椎、傾斜結束置於頭前或頭側,在仕女畫中頗為多見。據《晉書》記載:「太元中公主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為盛飾。」

拋家髻

拋家髻其梳編法是在頭頂挽椎成髻,兩鬢緩長,以澤膠貼而抱面。據《唐五行志》記載「貴妃假鬢為首飾,曰義髻,僖宗內人束髮甚急為囚髻,唐末婦人梳發以兩髻抱面為拋家髻」。今京劇旦角仍延用之。

墮馬髻

墮馬髻其梳編法是將發攏結,挽結成大椎,在椎中處結絲繩,狀如馬肚,墮於頭側或腦後。據〈事物原始〉記載:「孫壽為墮馬髻。」《中華古今注》 也記有「墮馬髻惟倭墮髻,一云:墮馬之餘形也」。

倭墜髻

魏晉時代就有一種由「墜馬髻」派生出來的「倭墜髻」。晉崔豹《古今注》云:「墜馬髻今無復作者,唯倭墜髻,一雲墜馬之餘形也。」這種髮式知道隋唐五代仍然流傳不息。從出土的形象資料來看,這種髮髻的梳結方式是總發於頂,在頭頂正中挽一髮髻,並使之一側偏斜,再用發簪將其固定。正如當時人所吟誦的那樣:「倭墜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十字髻

因其髮髻呈「十」字形而得名的一種髻式。這種髮式的編盤方法是:先將頭髮盤成一個「十」字行的髮髻,再將余發在頭的兩側各盤一鬟直垂至肩,上用簪、釵固定即可。流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為形象的圖象資料如西安草廠坡出土的北魏彩繪陶俑,梳的就是這種髮髻。魏晉之後各朝均很少見。

丱發

丱發其梳編法是將發平分兩股,對稱繫結成兩 大椎,分置於頭頂兩側,並在髻中引出一小綹頭髮。使其自然垂下。其形似「丱」字,故名。唐康駢《劇談錄》:「忽一日,有女子,年可十七八,衣彩繡衣,垂雙髻,無簪珥之飾,容色婉娩,逈出於眾,從以二女冠三小僕,皆丱發黃衫,端麗無比。」據傳在秦漢或更早時期已開始流行丱發。

百合髻

百合髻,古代漢族女子髮式之一。平髻類,長發在腦頂分成數股,先前後分梳,髮腳掩藏。流行於中國 唐代。據《中華古今注》 記載:頭髻自古之有髻,而吉者,系也。.........貞觀中.....又百合髻,作白妝黑眉。

飛仙髻

飛仙髻多是兩側結高鬟。據《炙轂子》記載:「漢武帝時,王母降,諸仙髻皆異人間,帝令宮中效之,號飛仙髻。」多用於仙女與未出室少女。

凌雲髻

凌雲髻屬於高式的單鬟。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始皇詔後梳凌雲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嬪梳參鸞髻。」這些皆屬高鬟式。

朝雲近香髻

朝雲近香髻類似疊擰的形式,其編法是將發分股擰盤,交疊於頂,生動而穩定。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大業中令宮人梳朝雲近香髻。」這種髮式別具一格,饒有風趣。在八十七神仙圖卷中亦有此種髮式。

回心髻

回心髻類似盤擰的形式,其編法是將發分股交擰,盤結回心於頭頂或頭前。據《中華古今注》記載:「梁武帝詔宮人梳回心髻。」清佚名之《胤禎妃行樂圖屏》中亦有這種髮式。

雙刀髻

古代漢族女子髮式,是兩種形狀似刀形的高髻。 單刀髻,又稱「刀形半翻髻」;雙刀髻又稱「刀形雙翻髻」。按其製法,可能都屬於假髻。這兩種髮式曾流行於初唐宮中,後傳於貴族婦女中,士庶女子少見,從陝西乾縣永泰公主墓壁畫的侍女和禮泉縣張士貴墓出土的女俑可以得到資證。

牡丹頭

《堅瓠集》:「我蘇(蘇州)婦人梳頭有『牡丹』、『缽盂』之名, 鬢有『鬧花』、『如意』之號」。尤侗詩:「聞說江南高一尺,六宮爭學牡丹頭。」有人說其重者幾至不能舉首,形容其式高大,實際高約七寸左右,鬢蓬鬆而髻光潤,髻後施雙綹發尾。這種髻當系假髮襯墊,加以黏汁光潤之。

單螺 雙螺

單螺其梳編法是將發股集結,盤疊如螺。置於頭頂上,在永泰公主墓石槨內西面北次間之雕飾,亦有些類髮式。

雙螺其梳編法是將發分為兩大股,盤結雙疊於兩頂角,亦名「雙角」,在《喀喇和卓古墓壁畫》亦有這類髮型,螺髻清晰秀雅。

元寶髻

元寶髻其梳編法是將發攏結於頂,再置木或將假髮籠蔽,呈元寶狀。據〈晉書〉記載:「用發既多,不可恆載,乃先木及籠上裝之,曰假髻或假頭。」唐張雄夫婦合葬墓所出土之女俑亦類似這種髮型。

漫漫時間長河中,被困於閨閣的女子對美的追求一直都沒有停息,創造了諸多嘆為觀止的髮髻,以上只是部分古代貴族女子的髮髻展示,您如果有更多建議請留言or私信Thanks(ω)。

感謝您的閱讀,覺得不錯請留言or點贊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漢朝這一官職,在三公之上,但是擔任者幾乎不是靠實力
青海最早的縣,原名霸氣,現名美好,曾為西北中心,現為市轄區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