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丸之地鏖戰七天七夜,阻擊美韓軍七個軍團輪番猛攻,寸土未失!
史海拾記
【筆記君簡述:拾記發布之後,收到上甘嶺英雄後代的一條留言:「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鬥中,據我父親說他們守的是十字架山陣地,一個連的兵力,最後只剩下了他們三個人,一個通信兵,一個衛生員,當時我父親被炮膽炸起來的灰塵給埋住了,就是這兩個戰友用雙手刨出來的,手指都刨出了血,最後他們三個人一直堅持到增援部隊趕到…」向英雄致敬。另一位抗美援朝老戰士後代的留言:「這次戰役我老父親就參加了,老人家今年87了,身體較好,但不願提這次戰鬥,我只知道,連隊原班人馬100多號人,最後只有9人回來了。」可歌可泣的悲壯戰史應該讓後世完整地知曉,今天的筆記繼續抗美援朝的軍史故事。】
前面說了黃繼光烈士的事迹,毛主席每次見他媽媽夜斗讚頌她有一個好兒子,為了革命事業奮不顧身,用身體堵槍眼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的,只有真正的英雄才有如此壯烈之志。由於當時戰況激烈,黃繼光的事迹直到1953年才被重新更正,唯一的目擊者說出了當時的真相,讓英雄沒有被埋沒。
十五軍剛剛恢復陣地不過一個多小時,天就亮了,20日一早,美軍出動30架次B—26轟炸機對上甘嶺進行地毯式轟炸,300餘門重炮同時實施轟擊,40多輛坦克由於受地形限制無法實施集團突擊,乾脆抵近高地作為固定火力點,直接支援步兵進攻。
美軍投入戰鬥的步兵共三個營,採取多路多波次集團衝鋒,後三角隊形,兵力由小到大,一波接一波,在憲兵隊的督戰下,輪番衝鋒。有人說經常在影視劇里看到憲兵這個名稱,究竟是幹啥的?憲兵,英文military policeman(軍事警察),起源於法國,與裝甲兵、航空兵一樣,也是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軍隊的正規常設兵種。它的主要職責維持軍隊紀律,保障軍隊命令的執行,組織軍事法庭。是名副其實的軍隊中的警察,在一些重大戰事中憲兵隊有權臨時處置逃兵,通俗的意思就是在後方的押兵部隊,前方誰敢逃,就一槍崩了他,所以這裡有憲兵隊督戰的場景。
志願軍代司令鄧華知道這一情況,指示秦基偉敵軍以營團兵力在狹窄地域實施密集衝鋒,是用兵上的極大錯誤,應抓住這一時機,大量殲敵。秦基偉將這一指示傳達給崔建功,要求部隊樹立起「一人捨命,十人難擋」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放開打。並告之全軍都在關注你們,而且會全力支援你們!激烈的炮火使得整個上甘嶺都被硝煙所籠罩,相隔百米就無法看到信號槍的光亮,雙方只好都使用迫擊炮發射信號炮彈來進行聯絡。
黃昏時分,部隊已連續一天一夜的激戰,傷亡巨大,後援無濟,無力再戰,只得放棄表面陣地退入坑道,除597.9高地西北山樑上的四個陣地外,其餘陣地均告失守,崔建功原先苦心安排只攻不守的王牌八連無法撤下,繼續在上甘嶺戰鬥,此時僅剩15人,在連長李寶成的率領下退入一號坑道。
當晚軍參謀長張蘊鈺趕到四十五師師部,聽取作戰情況報告,崔建功彙報部隊傷亡已超過3500人,一三四團和一三五團總共只剩下二三百人,全師已經沒有一個完整的建制營了,張蘊鈺大為震驚,責問為什麼不及時報告?一三四團團長張占元表示還能組織機關和勤雜人員繼續戰鬥,張蘊鈺痛心不已。秦基偉知道這一情況立即在軍部召開緊急作戰會議,決定從軍部的直屬部隊和機關中抽調人員補充四十五師。
鑒於四十五師已無力組織反擊,便改變戰術,以坑道鬥爭與小分隊反擊為主要手段,消耗疲憊敵軍,為主力調整部署準備大規模反擊贏得時間。
15軍的上級單位第三兵團也做了部署調整,以四十五師全力爭奪597.9和537.7高地,確保坑道,爭取時間為以後的反擊創造條件。以二十九師接替四十五師除這兩高地外的所有防務,另將十二軍第九十一團調到平康以北地區,歸十五軍指揮,因為平康谷地是一個戰略要地,不得有半點馬虎,被美軍快速反應部隊鑽了空子就麻煩了,因此,即使上甘嶺戰得再辛苦,軍長秦基偉也沒有動用平康谷地主力,想的就是這一點。
戰役第一階段對錶面陣地的反覆爭奪遂告結束。
在七個晝夜的激戰中,十五軍投入了四十五師三個步兵團共二十六個連,炮兵十九個連各型火炮46門,火箭炮六個連共24門,抗擊美韓軍七個團共十七個步兵營,十八個炮兵營共三百餘門火炮,與之反覆爭奪,戰況殊為激烈,陣地幾度易手,十五軍傷亡3500餘人,斃傷敵近7000人。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面對精銳的美軍潰退部隊,38軍一個連守住一座峰,只剩下7個人!
※因接二連三的失利,五星上將意識到面對的神秘之師,非等閑之輩!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