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至關重要!愛立信巨虧裁員,華為則收入大增
據ZDNet報道,通信巨頭愛立信(Ericsson)在2月1日公布了2017年的財報數據。結果顯示,凈銷售額從2016年的2226億瑞典克朗下滑到2013億克朗(約合1608億人民幣),收入同比轉虧,從凈利潤19億克朗轉為凈虧損351億克朗。
據悉,在去年第四季度,愛立信在全球裁員1萬人,2017年全年凈裁員17000人。經營困難之後首選的不是尋找產品研發或者銷售出路而是裁員減少成本,這幾乎是歐美上市企業最常見的管理策略。
愛立信談5G:2020年商用非常現實可行
對於業務低迷的原因,愛立信解釋,營收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中國內地市場的LTE設備銷售低迷。現在,他們把很大一部分心力都押寶在了5G上。
資料顯示,按照營收規模看,愛立信目前位列通信探花的位置,次於華為和新諾基亞(合併阿朗後)。
作為昔日的通訊巨頭,愛立信曾位居五大通訊設備商(愛立信,華為,思科,中興,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之首,是世界最大的移動通訊設備供應商。曾經風光無限的科技巨頭,竟然走到今日虧損裁員的境地。
自從2014年被華為全面超越(運營商業務)以來,愛立信的境地可以說每況愈下,面對華為強大的競爭壓力,不斷的更換CEO,裁員,縮減經營業務領域,陷入虧損,收縮再虧損的怪圈。
2017年華為最新財報顯示,運營商業務收入達到450億美元,接近愛立信營收的兩倍。但運營商業務板塊在華為內部的分量卻在持續下降,只佔華為總體營收的44%,可以說,華為是在不斷的進步,成長。相比之下,愛立信則處於下降的通道,營收從274億美元減少到256億美元,業務構成幾乎沒有變化。
愛立信一再放棄低價值的產品區域和市場,導致收入增長乏力;同時未能在通訊行業之外開拓出新的增長空間。
愛立信計劃關閉瑞典製造業務 裁員3000名
通信技術更新換代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物聯網,雲計算已經成為通信技術升級的必經之路,而華為已經在這些行業成功布局。
4G網路建設已經度過高峰期而漸趨平穩,5G看來是愛立信的希望所在,不過距離大規模的商用還需時日,缺少過冬棉襖的愛立信看來要煎熬一段時間。
1月18日,華為舉行2017年市場頒獎典禮,公布了2017年的關鍵經營數據,其中2017年全年營業收入增長25.7%,達到6559億人民幣,摺合1022億美元,這是華為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的大關。當然,對這個成績貢獻最大的還是華為手機,消費者BG(主要是智能手機業務)實現收入441美元,同比上升57.4%。而運營商BG(通信設備業務)收入450億美元,與2016年基本持平。在世界各大運營商在有計劃地收縮4G網路投資的大背景下,能實現「持平」已經是很難得。
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與開發。2016年,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80,000名,約佔公司總人數45% ;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763.91億元,佔總收入的14.6%。近10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130億元。預計2018年投入將超過150億美元,其中在5G上的投入非常巨大,華為當前在5G上已經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
華為近10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130億元
近日,華為以優異成績完成中國移動研究院5G核心網技術驗證測試。本次測試基於3GPP Release 15最新標準,測試內容包括服務化架構(SBA)、網路切片、邊緣計算和5G 獨立組網(Standalone)等基本業務流程。測試結果表明華為5G核心網符合最新5G標準架構,為未來5G規模商用奠定堅實基礎。另外最近德國電信、英特爾和華為宣布,三方合作使用基於3GPP R15標準的5G商用基站,成功完成全球首個5G互操作性開發測試(IODT, interoperability and development testing)。 該新空口測試基於華為5G商用基站與英特爾第三代5G新空口移動試驗平台,向2019年以華為和英特爾解決方案支持5G全面規模商用邁出重要一步。
TAG:競爭制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