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賞石路上七十年:迷路查汗塔拉灘

賞石路上七十年:迷路查汗塔拉灘

1973年仲夏的一天,我與同事老王和小武,前往內蒙古阿拉善右旗的巴音希別山進行地質考察。下午工作即將結束時,我在山谷里意外地發現了迭層石。這些10億年前的藻類遺迹化石,在石面上呈現無數個環環相套的圓圈,縱斷面上又環環相扣,如鹿角那般向上伸展,斑駁陸離、曼妙多姿,令人賞心悅目。我挑來挑去,選中幾塊最好的放入背包,掂一掂,啊!足有30多斤。

《大漠駝鈴》板長45cm阿拉善戈壁瑪瑙組合

天擦黑的時候我們趕到了山邊,眼前的一幕卻使我們驚呆了:上午拴在紅柳樹上的三峰駱駝跑掉了!沒有了坐騎,我們如何趕回80里外的駐地——查汗塔拉?容不得多想,趕快走!三個人不約而同地喊著。

我們忍著饑渴,拖著沉重的雙腿跋涉著。「小閆,快把你那些石頭扔掉,多沉啊!」老王對我說。「不!扔掉了這輩子再也找不到這麼美的石頭了。」我固執地加快了腳步。艱難地翻過幾道沙梁後,三個人都已感到疲憊不堪,背包中的石頭壓得我幾乎邁不動步了。

20世紀70年代初,閆志強(右)在阿拉善野外考察

這是一片分布著許多沙丘的戈壁灘,本是無路的。沒有月光,沒帶手電筒,羅盤也看不清,我們憑著感覺向駐地方向前進。「咱們三個人要互相招呼著,千萬不能走散。」老王和小武一邊說著,一邊從我包里搶過兩塊石頭替我背上。遠方几聲凄厲的野狼嚎叫,令我們毛骨悚然。繞過幾個沙丘後,我們迷路了!這時大概已是深夜1點多鐘。四周一片漆黑,除了偶爾驚起的跳鼠「刷!刷!」的跳躍聲外,一片寂靜。我們互相誰也看不見誰,但能感到彼此緊張的心跳聲。最後,我們憑著對新月形沙丘彎曲走向的判斷,重新辨別出方向,繼續前進了。就這樣,我們不斷判別著,不斷商量著,頑強地向前走。不知過了多久,我們進入一片平坦的鹽鹼地,地面泛著白光,腳下不斷地發出「咔啪!咔啪!」的踏破鹼蓋的聲音。我們想可能離家不遠了,因為在蒙語里,「查汗塔拉」就是一片白色開闊地的意思。這裡的地面很鬆軟,每邁一步都要艱難地拔出後邊那條腿。大家氣喘吁吁地只顧拔腿,不知不覺又丟掉了方向。三個人懊惱地癱坐在地上,再也分不出東南西北了,只盼著快天亮。突然,遠方的夜幕中似乎有個燈光一閃又一閃,啊!我們家在那裡!一定是炊事員小張在用手電筒給我們發信號。我們一骨碌爬起來,使勁向救命的亮點跑去。當我們接近了燈光,大聲呼喊著,也同時聽到了小張呼喚的聲音時,燈光和呼喊聲卻又突然消失了。我們瞄準既定方向直直走去,兩個多小時後,依然沒能到家。三個人精疲力盡了,我不時摸摸後面的背包,硬硬的還在!心中便泛起一絲甜意。我們斷定準是走過了頭,於是來個180度大轉彎。當東方露出魚肚白時,我們終於找到了那幢讓人望眼欲穿的小土房。小張正守著煮成一鍋粥的麵條在哭呢!原來他見我們半夜未歸,就爬到房頂用手電筒向四外照。聽到我們的呼喊聲後,認為我們快到家門口了,急忙下房來煮麵條,誰知我們失去了燈光,竟從房邊40多米的地方繼續向前走了下去。

迭層石(岩石標本)

這次迷路使我吃了大苦,但得到的幾塊奇石卻給了我更大安慰。從此以後凡野外工作,便事先約定如有人夜不能歸,留守駐地或先回的人,要在駐地最高地點燃起一堆篝火,引導迷路人返回駐地。這一方法,在若干年後一個隆冬的夜晚,曾使我和同事擺脫了被凍死的險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賞石 的精彩文章:

閆志強:爺爺郊外遇奇石
穿越時空的情懷——小記圖案靈璧

TAG:中國賞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