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電影第一教頭怒斥野雞表演班,北電被指罪魁禍首

中國電影第一教頭怒斥野雞表演班,北電被指罪魁禍首

一封寫於2003年的公開信借著何冰之口再起漣漪。

寫信人是周傳基,被譽為「中國電影界的泰斗」、「中國電影第一教頭」, 陳凱歌、張藝謀的老師;收信人是張會軍,時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也是周傳基的學生;讀信人是何冰,在《見字如面》第二季的收官大戲中,他分享了這封言辭非常尖刻的信。

「現在人人都在辦那賺錢的野雞表演班,這不能不說北京電影學院是罪魁禍首。」在這封《千萬別再找外行了》的信里,周傳基老先生痛斥當時各大院校瘋狂開設「表演專業」問題。

遺憾地是,15年過去了,「野雞表演班」不僅沒有銷聲匿跡,反而依然囂張。

周傳基

「野雞表演班」三大評判標準

外行、賺錢、造星

「野雞表演班」一直是周傳基集中吐槽的火力點,除2003年的公開信,他還多次發文痛斥。

2006年3月12日,他在新浪開了博客,就專設「電影不需要表演」和「救救你的孩子,別送入野雞學校」兩個目錄,4個月內寫稿27篇,大多言辭犀利,直擊問題,如《萬惡的電影表演課》《電影電視需要表演嗎?一個個都是心甘情願當道具》《必須把各電影學院中教電影表演的騙局揭出來》《別走錯了門,把孩子送進火坑裡去了。那裡沒有師資,全是騙子》等等。

綜合所有文章來看,老先生主要痛恨「野雞表演班」的三個方面——

第一是「外行教內行」。《見字如面》何冰所讀,是周傳基寫給張會軍的第三封公開信,前兩封信主要指向的就是老師外行的問題,提到連北京電影學院「大多數教員不知道電影的發明原理」,雖然「那些教授都是有資格的教授,可是他們不懂電影」,結果就是「在講壇上毀人不倦」。那些「野雞表演班」,更是「教員騙子泛濫成災」。這也是他後來說「北京電影學院是罪魁禍首」的原因。

第二是「能賺錢」。在第二封信里,老先生第一次提到了「野雞班」,直指「各大學紛紛在辦那些能賺錢的電影系,甚至電影學院。」「辦那表演班是騙錢的勾當。我把這種班叫作野雞班。」

第三是所謂的「培養明星」。特別是第三封信里,他提到一些買賣人想要染指電影教育,「宗旨白紙黑字要培養明星?!我的媽媽啊!明星是炮製出來的,可他們居然要培養!! 而且一說到電影,他們心目中只有明星。」

有求有供一拍即合

「野雞表演班」愈演愈烈

令人痛心的是,「野雞表演班」並沒有隨著「中國電影第一教頭」的痛斥和呼籲而減少,反而愈演愈烈。據中國教育報報道,全國2000多所高校,設表演系的有400多所。

除了專業藝術院校,大量充斥著的,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師範、石油、體育、經濟、農業、工學等。專業設置上,最常見的表演系之外,竟然也都與中戲、北電看齊,諸如播音主持、廣播電視編導、導演等有關台前幕後的專業均有所涉及,與學校的歷史沒有任何承繼和直接關係,也與現有專業毫不相關。這還不包括那些地市職業院校和各類相關民辦高校。

如此龐大的「表演系」隊伍,師資是最大的問題。

在張會軍回給周傳基的信中,也對此深表認同,「現在恨不得全中國是個大學都在辦表演專業、節目主持人專業,動畫專業,甚至電影學院。不知道是學校瘋了,還是家長和學生瘋了。可是師資呢?沒有。」

缺乏師資怎麼辦?那就「強開」。

「有的學校僅僅是由於有那麼1—2名專業教師就要求開辦有關學科的系、招收本科和碩士。」「有的學校既無真正意義上的學科帶頭人,也無結構合理的師資梯隊配置,又無系統、堅實的相關基礎和專業課程,更無高水平的專著、科研、論文出版,但也敢成立研究所、系、教研室。」

為何高校如此熱衷上馬影視專業?

背後是不斷湧起的考生需求。在明星光環的照耀和吸引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追逐「影視系」,其中不乏無任何藝術基礎學習成績又差者,試圖通過短期衝刺轉型,博出一條走進高校甚至名校「曲線救國」之路。在普通高考基本無望的情況下,他們又得到學校的鼓勵和父母的大力支持。

數據顯示,2002年至今,全國藝術類考生人數從3.2萬增加至近100萬,十幾年間增長30多倍,且還有增長之勢。剛出爐的數據顯示,今年有51698人次(含兼報)報考中戲,同比增長43.6%。

但真正的藝術院校根本招收不了這麼多學生,尤其是表演系。2017年,北影和中戲報考人次達3.8萬、3.6萬,其中,表演系分別報考8526人次、10673人次,雙創新高,但兩校均只招收50人,錄取率約200比1。

這意味著,絕大多數考生面臨落榜的命運。於是,就有人打起他們的主意,除正規高校瘋狂開設「電影系」外,名目繁多的「影視表演學校」、「藝術表演培訓班」如雨後春筍,呈現在那些焦急、饑渴的學生面前。

在優質資源稀缺、整體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表演班」就成了容易賺錢的生意。

首先就是學費,正規藝術院校和綜合性大學一年大多在8000元到2萬元之間,而那些看起來「不正規」的各種學院,價格反而更高,2萬元以上比比皆是,其中不乏一年四五萬者。

就連各地的考前培訓機構,也能分一杯羹。各種考官班、衝刺班、集訓班、提高班、基礎班、特訓班、專業班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的名字背後,對應著不同的收費標準,低的七八千,高的五六萬,有的甚至十幾萬元。一個明顯的問題是,如果正規高校表演班的師資都難以保障,那麼,數量如此巨大的培訓班,老師又從何而來?

然而,一旦需求和供應一拍即合,「燒錢—賺錢」的路打通了,這種所謂的「發展潮流」,擋也擋不住。

教出的演員越來越少

絕大數多畢業即失業

表演系濫開的一個直接結果,是生源素質難以保證。

媒體報道,許多考生千里迢迢參加校考,父母花了很多錢陪著,結果沒任何準備。比如,形體連最基本的廣播體操都不會做;一些考生進過培訓班,但由於水平不高,反而表現虛假;還有許多女生濃妝艷抹,將精力用在外表打扮,甚至有考生表示表演考試就是看長相,只要漂亮、帥氣就能考上。

再加上「野雞表演班」的外行教內行,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可想而知。

2016年,周傳基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採訪時曾說,「我不相信我們現在的培養方式能培養出人才來,沒把他們毀掉就是萬幸。」張會軍也說,「有的學校誤人子弟是肯定的了,到時候所有的學生都拿著與藝術有關的文憑,那才是巨可怕的一件事。」

張會軍

事實上,全國招收的學表演的學生逐年增多,但培養出來的演員尤其是好演員卻越來越少,以至於目前活躍在一線的,大部分還是那些老面孔。

更嚴重的是,絕大多數學生還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命運。

《2013藝術教育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就業不理想而改行。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近兩年大學生就業率最低的15個專業,表演赫然在列。

《中央戲劇學院2015屆畢業生就業年度質量報告》顯示,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77%,但表演系從事自由職業的比例為41%,專業名校都如此,何況那些「野雞表演班」。有導演甚至估計,畢業後能直接參加演戲的表演系學生最多只有7%或8%。

2017年4月4日,周傳基病逝。老人家生前沒有看到「野雞表演班」偃旗息鼓(反而遍地開花)的局面,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其實,在我國影視行業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開設表演專業無可厚非,即便是賺錢也沒什麼過於指責的,但是,希望那些拿了錢的學校,千萬別再找外行誤人子弟了。

周傳基就電影教育問題致

時任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的公開信

(節選)

會軍:

我主要想跟你聊的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進。

在雲南這裡,我們強調以動手為主,課堂為輔,設備不在好壞,你們買的那套先進的工作站,若是由我來做決定,我根本不買那套東西,積壓資金!不僅如此,馮德耀老師跟我介紹了一點情況。我更覺得那是愚蠢的浪費!我會把那筆錢買大批的業餘用的DV,給所有的學生包括表演系的那些學生用。這是教學!不是辦展覽!

要知道,為什麼中國觀眾會喜歡看好萊塢影片,這是不合情理的。這裡有一個文化差異問題,可是因為我們不會拍電影,我們拍出來的那不叫電影,觀眾是最好的裁判。這從我們的電影教育就可以看出問題來。我就是想糾正這一點。

另外,現在各大學紛紛在辦那些能賺錢的電影系,甚至電影學院。可是師資呢?沒有師資,這是最可怕的,教出來全是誤人子弟的。

會軍,我跟你說,辦那表演班是騙錢的勾當。我把這種班叫作野雞班。辦師資培訓班是當務之急。我已經考慮了半年了。根據我的教學經驗,那些教授都是有資格的教授,可是他們不懂電影。對他們進行培訓是最重要的,而且無需什麼一年、兩年。五百到六百個課時。把那些無用的課程全扔到垃圾箱里去。什麼電影美學,在大陸中國有哪個人有資格講電影美學的,我不知道。沒有,根本沒有。不設課。

製片。我們的製片上正規了嗎?那有什麼好講的?現代電影理論,那是電影理論嗎?連西方自己都承認那已經脫離了電影了。那學那種東西幹什麼?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誤導。我辦班只要三名教師,我講電影本體和電影的結構:用光和聲來體現的相對時空結構。剪輯就在其中。然後一位老師講「光」,只講如何用光。另外一位老師講錄音,只講現場如何錄音。一個電影教員如果接受了這樣的基本功的訓練,至少不會像現在那樣,在講壇上「毀人不倦」。

周傳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網劇一哥白一驄炮轟網劇怪狀:很多外行在市場瞎撲騰
這位新人所走的路,讓我真正見識到了「演員的誕生」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