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窮人與富人應對未來的差異,最終定格了世界的貧富差距

窮人與富人應對未來的差異,最終定格了世界的貧富差距

公子靈的創業圈讀書會

29

第十本上篇

10年前,我們常在報紙上看到「世界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這些年,這句話在電視和網路上演變成了:「這個世界98%的財掌握在2%的人手裡」。不管切確的數據如何,都在反應一個不爭的事實:世界貧富差距正在極限擴大!

當我們看到這些數據時都會有一個共鳴,我們都在那2%以外,我們都是窮人。關於反思貧富差距有許多的理論,但是這些都是基於過去現象的總結。而伊藤穰一在《爆裂》一書中提出的「應對未來的生存原則」,可以幫助我們從未來的角度來反思為什麼我們總在那2%以外。

按照伊藤穰一的觀點,在指數時代,一個人是強化應付過去的能力,還是強化應付未來的能力,才是決定我們是窮人還是富人的根本。

在農耕時代,世界的發展極其緩慢,世界的未來幾乎等同於世界的過去,一個人只要強化應付過去的能力,就能夠強化應付未來能力。

在工業時代,世界的發展線性提速,世界的未來開始有別於世界的過去,一個人只要強化應付過去的能力,也還可以勉強強化應付未來的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世界的發展指數提速,世界的未來完全不同於世界的過去,一個人如果只會強化應付過去的能力,就會喪失強化應付未來的能力。

實踐優於理論

當我們歷經接受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整整19年的教育體系訓練之後,我們激情澎湃的歡慶自己終於大學畢業了,而此時,一個冷酷且極其殘忍的事實卻擺了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失業了。

這是許多大學畢業生一生都難忘的時刻,我們的教育體系讓我們已經具備足夠應付過去的能力,但是,當我們脫離那個模擬過去社會的校園時,我們突然發現,我們所有的能力都只能應付過去的世界,對現在的世界無可奈何。這一刻,湧向心頭的只有一個種感覺——我們被拋棄啦。

這便是伊藤穰一所說的:「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有兩套教學系統,一套屬於富人,一套屬於窮人。窮人的教學系統教學生如何應試,遵照標準課程,保證你獲得基本的知識,進而讓你勝任服務工作;而另外一方面,富人的教學系統強調學生解決問題,創新以及探索新知的能力,這些學生最終將在全球舞台上大展宏圖。

當富人的教系統討論學習時,真正討論的是取代傳統,單向自上而下的知識傳播模式,代之以一個主動的互聯繫統,教人們如何去學習。教育是別人傳授你知識的過程,而學習是你自己教授自己知識過程。

一個學習型而非教育型的體系,重視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探索和追求這些興趣的所有工具。這就是「學習」優於「教育」原則和「拉力」優於「推力」原則的共同點,受學生以魚,不如授他們以漁,這也有助於他們習得必要的技能來拓展,培養和駕馭他們應付未來的能力。

隨著技術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如果學生僅接受現成的教育,而不培養興趣驅動式、主動式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他們將永遠處於劣勢。

在這些失敗教育的警示下,伊藤穰一提出「實踐優於理論」的理念,理論都源於對過去世界的觀察總結。而在快速發展的指數時代,未來完全不同於過去,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將會失去魔力。只有實踐!只有實踐才能和世界的進步保持同步,並在同步中不斷強化自己應付未來的能力。

而窮人和富人對實踐的認知與執行便成為了貧富差距的起點!窮人沉迷於理論,並不斷強化自己應付過去的能力,以為這樣可以強化應付未來的能力;而富人早已洞察,理論只在不變的世界場景中才起到最大作用,在不對稱性、不確定性、複雜性的指數時代,過往所有的經驗理論只會在越來越少的應用場景生效,隨著世界快速的發展實踐的成本已經遠遠小於規劃和等待的成本。「實踐」的發言權將以碾壓「理論」的優勢而成為指導人類應付未來的準則!

多樣性優於能力

窮人與富人除了在「實踐」的認知和執行上有著巨大的差異,他們對未來世界發展的判斷也有著完全相反的結論。窮人只相信自己經歷的事情,所以他們只相信過去,未來世界對他們而言是已知世界;富人相信那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正因為如此他們才獲得了財富,未來世界對他們而言是未知世界。

為了應對自己的判斷,這兩個群也採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窮人通過已知應對已知,當某種能力在過去有用,他們就強化這種能力以應對未來;富人通過未知應對未知,在不知道哪一種能力可以對應未來的情況下,讓自己發展多樣化的能力和資源以應對未知的未來。

伊藤穰一對於富人的做法大加讚賞,他認為:「一個更加多元化的圈子,會讓我們所有人都受益,擁有不同知識背景,員工的機構,似乎在解決問題時更有優勢。」

所以,貧富差距的原因比不是能力上的差異,而是對未來世界的判斷不同,窮人一直以為世界還是那個世界,而富人堅信世界將不會是那個世界了,最終是他們的應對策略決定了他們的結果。

韌性優於力量

正因為窮人和富人對未來世界的判斷分歧,也導致了他們在另外一種行為上的區別。窮人對未來世界的已知感受讓他們堅信力量的重要性,而富人對為未來世界的未知感受讓他們堅信應對未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窮人為了獲得力量不知進退,而富人不斷增加自己的韌性來應對未知的世界,讓自己進退之餘。

對此,伊藤穰一列舉了一個蘆葦和橡樹的故事案例來說明「韌性優於力量」的重要性,「颶風肆虐時,鋼鐵般堅實的橡樹被連根拔起,而柔軟極具韌性的蘆葦彎下了腰,但颶風過後又迅速生長,在對抗的過程中,橡樹已經註定失敗了。」

融創集團的總裁孫宏斌曾評價賈躍亭沒有吃過虧,不懂得捨棄進退,一手好牌打爛了,而反觀萬達集團總裁王建林的壯士斷腕則要果斷許多。所以判斷一個企業家的能力就是看他們如何應對未知的危機而不是展現的力量。

這也正是窮人和富人在應對未來危機時的區別,窮人認為未來已知所以無需回退;富人堅信未來未知所以敬畏,選擇回退。

系統優於個體

同樣因為兩個群體對未來未知和未來已知的判斷,讓他們在應對未來時採用了完不同的推進策略。窮人堅信自己在未來已知的世界裡可以完成自己所有的事情,而富人堅信未來未知的世界是一個及其複雜的場景,作為個體的自己無法應對,所以必須尋找自己以外的力量一起合作,將更多的個體聯合起來共同應對未知的未來。

在這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政治家思維和軍事家思維,政治家藉助系統的力量來戰鬥,而軍事家總是藉助自己的力量來戰鬥。

在解放戰爭中,毛主席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將工農階級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力量生生不息,以應對未知的未來。

蔣公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將軍事化體制打造成一個完整的個體,以應對已知的未來。

於是持久戰思維和決戰思維便開始在中國大地上演。對於毛主席而言,即使全面的決戰輸了共產黨還會崛起,因為打造了一個應對未來未知的系統,而蔣公如果在決戰中輸了,國民黨就會失敗,失去應對未來的能力。

所以,富人並不是最有能力的人,而是最善於應對未知未來的人;窮人之所以窮並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他們不相信世界已經改變了,總是用過去在看待未來,視未來為已知是最大的誤區。

任何膽敢說自己了解未來的人,未來都會用貧窮懲罰他——這就是貧富差距的根源。

有一幫書友等著你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眼中的攝影 上篇
斷劍易鑄,情難續。南城荒涼,北城殤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