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光緒帝的不是傳說中的慈禧太后,而應該是他
光緒皇帝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出生於公元1871年,父親是醇親王奕譞,母親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葉赫那拉.婉貞,史上稱為光緒帝,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的親外甥,而醇親王奕譞是咸豐皇帝(慈禧太后丈夫)的異母弟,從這個角度來看,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的侄子。既是侄子又是外甥,光緒帝和慈禧太后有很近的親緣關係。
1875年,在親生兒子同治帝載淳不幸早逝後(享年僅19歲),慈禧太后將年僅4歲的載湉接入宮中,立為皇帝,自此,小光緒帝離開了自己的親生父母,由慈禧太后撫養,公心而論,在光緒帝年幼的時候,慈禧太后確實將其視為己出,關心他的飲食,愛護照顧他的身體,有時候讓小光緒帝睡在她的寢榻上,並叮囑伺候小皇帝的太監和宮女們,讓他們時常告訴小皇帝,自己才是他唯一的母親,這樣一來,反而小光緒帝真正的父母醇親王夫婦,連給孩子私自見面的機會都沒有了。
慈禧太后覺得光對小光緒帝好不行,還得恩威並施,於是她制定了很多規矩,如每天早晨,光緒帝必須到她住處去請安,雖風雨也無阻,長大之後,光緒帝在對慈禧太后磕頭請安的時候,如果沒有她的允許,光緒帝是不敢站起來的,一套規矩下來,使光緒帝非常害怕見到慈禧太后,見面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但總的來說,慈禧太后對待光緒帝要比對她的親生兒子同治帝要好很多,同治帝時,慈禧太后輾轉於權力鬥爭,先是絞殺咸豐安排的肅順等顧名八大臣,剿滅國內叛亂,對付太平天國起義,應對國外勢力覬覦等等,慈禧太后忙著穩固自己的權力地位,根本就無暇顧及自己的親生兒子,因此,同治帝對自己的母親還不如對東宮慈安太后親近。
年少的光緒皇帝也感受到他的授業師傅的關懷,堪稱「帝師」者,都是有真學問的大家,翁同龢則是其中的翹楚,他不僅向光緒皇帝講授勤政愛民為君之道,還在生活上對其進行真心關懷照顧,以長輩的厚愛溫暖了光緒帝的心靈,光緒帝本來就聰穎好學,師徒兩人關係非常融洽,翁同龢得到了光緒帝的尊敬和信任,翁同龢的思想也非常先進,接受了維新思想,成為後來變法中維新派的主要後台支持者。
光緒帝長大之後,大清朝已進入多事之秋,外國殖民列強步步緊逼,侵略瓜分中國,腐敗的清朝廷又激起內亂,面對外釁內亂,血氣方剛的年輕皇帝,從其統治和江山社稷出發,想扭轉現實局面,可當時朝廷大權還掌握在慈禧太后手裡,就是諸如李鴻章這樣的封疆大吏也常將年輕皇帝視作無物,在封建社會,皇帝的話有絕對的權威,臣子只有服從的義務,但這一常規在光緒帝這裡行不通,他手中的權力非常有限。公元1895年,清廷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是在和英美法等列強簽訂數個不平等條約後有一個協定,連小日本都敢欺負大清國,消息傳來,舉國震驚,萬眾悲憤,形成「四萬萬人齊下淚」的場面,救亡圖存的呼聲越來越高漲,通過接受維新思想的翁同龢開導啟發,在光緒帝面前出現一條救國圖存之路,這就是維新變法。
慈禧太后
光緒帝向慈禧太后述說,如果再不變法,就有可能重現明末崇禎帝煤山上吊自殺的慘劇,他在伸手向太后要自主決定之權,慈禧在氣憤之餘,思慮再三,派人告訴光緒帝「皇上辦事,太后不會阻攔」,光緒帝聽後,長出一口氣,於是在上有慈禧太后的控制和束縛,下有頑固大臣的抵制的局面下,1898年6月,光緒帝開始利用自己手中有限的權力,重用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派,進行變法改革,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發布改革諭旨180條左右,涉及體制改革,選拔任用維新人才,開辦教育,發展工商及交通,整頓軍事 ,加強國防建設等,這些改革觸及了守舊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瘋狂反撲,比如體制改革上,光緒帝果斷向舊官僚體制開刀,裁撤冗員,將中央的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等裁撤,消息傳來,一時間,守舊官僚人心惶惶,紛紛向慈禧太后告狀。
終於焦點問題出現了,光緒帝準備模仿西方國家設立議院,聽到這一消息,守舊官僚如雷轟頂,大學士孫家鼐說:「如果議院設立了,民眾有權了,那皇帝就沒有權了」,光緒帝則回答:「朕只是想救中國,如果能拯救黎民,就是作為皇帝的朕沒有權力又何妨?」,禮部尚書懷塔布等人抵制,光緒帝一怒之下,將禮部尚書、侍郎等6人全部撤職,而禮部尚書懷塔布正是慈禧太后的親信耳目,開設議院的事已經深深刺激了慈禧,她覺得不能讓光緒帝再幹下去了,就派榮祿和董福祥等人秘密調兵進入京津,光緒帝感到形勢危急,但他和維新人物既沒有實權,又沒有軍隊,這時候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他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
袁世凱是康有為引薦給光緒帝的,他以變法維新派的身份曾參加光緒帝的兩次召見,經過天津小站練兵,他手中握有兵權,光緒帝對袁世凱寄予厚望,將與以慈禧太后等頑固派鬥爭的「寶」押到他的身上,1898年9月3日,譚嗣同夜訪袁世凱,讓袁世凱殺掉榮祿,圍住頤和園(慈禧太后),袁世凱答應了,9月5日,光緒帝第三次召見袁世凱,讓他保護自己,袁世凱答應後,卻立即返回天津,告訴了榮祿,榮祿當夜乘車返京,稟報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大怒,第二天黎明,慈禧太后重兵控制北京後,帶人直奔光緒帝的寢宮,當面怒斥:「我撫養你20多年,你為什麼聽小人言要害我?」,光緒帝慌忙回到:「絕無此意」,她又唾了光緒帝一口,說道:「傻瓜兒子,今天我死了,明天你還能活嗎?」。當日,慈禧太后以光緒帝的名義下旨,捉拿維新黨人,康有為、梁啟超出逃,9月13日,譚嗣同、康廣仁、劉光第、林旭、楊瑞、楊深秀等人被斬於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光緒帝被囚禁瀛台。
瀛台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島,在那裡,光緒帝寫下「欲飛無羽翼,欲渡無舟楫」的詩句,光緒帝被囚引起英美日列強國家的注意,他們唯恐慈禧當政之後,再走復舊排外的老路,影響他們的利益,所以表現出對光緒帝異乎尋常的關心,公元1900年5月25日,深深厭惡西方干涉內政的慈禧太后,竟然同時向西方列強宣戰,結果可想而知,一敗塗地,7月20日北京陷落,慈禧被迫出逃,看到干戈寥落,家園被毀,光緒帝懷念自己的變法事業,他尤其痛恨出賣自己的袁世凱,每到一處,常常畫一個烏龜,在龜背上寫上袁世凱的名字,然後粘在牆上,用小竹弓射之,再取下來剪碎。
慈禧太后對袁世凱也不放心,一次,她採取明升暗降的方式,將袁世凱調入軍機處,政治嗅覺非常靈敏的袁世凱,察覺出自己的異常,但他覺得目前不是慈禧的對手,不等慈禧下令,就主動交出兵權,這樣做,在政治老手慈禧的心中,非但沒有解除對袁世凱的疑惑,反而使她更覺出袁世凱的可怕,覺出對大清江山的威脅,因為袁世凱對北洋軍權實際控制力,已遠超出想像,別的將帥根本駕馭不了這些精兵強將,公元1908年秋天,慈禧太后大病纏身,這時她得到一個更令人震驚的消息,袁世凱害怕慈禧死在光緒之前,光緒再次上台執政報復自己(當時極有可能),準備策劃廢掉光緒帝,擁立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為帝。
慈禧立刻將慶親王奕劻打發出去,視察清東陵工程,然後,將袁世凱嫡系段祺瑞的第六鎮北洋軍調離北京,然後將自己的親信鐵良統轄的第一鎮軍調進京,安排完這一切,10月20日,傳來突然傳來光緒帝病危的消息,慈禧下令將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抱進皇宮,將載灃定為攝政王,打破了袁世凱的計劃。10月21日,光緒帝暴崩,10月22日,慈禧去世,臨死時,遺令攝政王監國,在她眼裡,這樣安排,大清的江山也許就萬無一失了。
溥儀稱帝,載灃監國後,立誓要殺掉袁世凱,替其兄長光緒皇帝報仇,但都被慶親王奕劻極力反對,他的理由是殺掉袁世凱會激起北洋軍嘩變造反,這時候,袁世凱的老朋友,英國公使朱爾典出面斡旋,并力保袁世凱,袁世凱以「足疾」為名,被打發回河南老家養病,但並沒有斷掉袁世凱同清中央奕劻和北洋軍的聯繫,很快,辛亥革命爆發了,袁世凱重新出山,溥儀退位,大清消亡。
那個與袁世凱聯繫緊密的慶親王奕劻死後,溥儀想到他如何斷送了大清江山,對他憤憤不絕,提筆寫下了「謬」「丑」「幽」等惡謚,後來在他父親的勸說下,改為「密」,還覺得太便宜他了,更不用說袁世凱了。
2008年,光緒帝去世一百年之際,清西陵文物管理處、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等單位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光緒帝遺留的毛髮和遺骨進行檢測,確定光緒是因為「砒霜中毒」而亡。
光緒帝被毒死
關於殺人兇手,史學界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慈禧太后,一種是袁世凱,各執己見,眾說紛紜。
蕻青認為是袁世凱。
其實,慈禧太后是知道袁世凱要害光緒帝的(慈禧知道袁世凱謀立奕劻之子載振為帝),慈禧太后和袁世凱兩者比較,袁世凱除掉光緒帝的動機比慈禧太后的動機更為強烈,慈禧太后畢竟撫養光緒20多年,在維新變法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慈禧也沒有對光緒下毒手,以慈禧的瑕疵必報的脾氣秉性,相信她如果執意辦某件事,應該每人能夠擋住她,更何況10年之後,慈禧不會對光緒帝再下毒手。
另外,不要低估袁世凱的活動能力,他同慶親王奕劻的親密關係,在當時,清末宮廷混亂的時候,袁世凱完全有可能對光緒帝下手,光緒帝中的是砒霜之毒,這個毒可以是慢性積累的,很有可能,在袁世凱謀立奕劻之子載振為帝之前,就已經對光緒帝下手了。
所以,蕻青認為:光緒帝的暴亡與袁世凱脫離不了關係,極有可能是被其毒殺,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就認為光緒帝是被袁世凱害死的。
※史話太監:古代西方也有太監,清朝時期,吸取明代「宦官之禍」教訓,措施立竿見影
※建文帝的大明江山斷送到這兩人手上,這兩人中不包括燕王朱棣
TAG:蕻青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