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論:不能讓「惡搞」瓦解我們的文化認同

評論:不能讓「惡搞」瓦解我們的文化認同

誇張的肢體動作、荒腔走板的演繹方式,一度流傳於網路的惡搞版《黃河大合唱》,摧毀的是人們的歷史記憶,顛覆的是社會的基本價值準則和民族文化認同。

提到《黃河大合唱》,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那烽火硝煙的歲月。這首誕生於民族危亡嚴重關頭的大型交響樂,不僅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也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英雄氣節;不僅是一部氣勢恢宏的音樂巨作,也是一部氣吞山河的民族史詩,堪稱「民族之魂」「不朽之作」。

曾經令人心潮澎湃的紅色經典被人肆意篡改成庸俗不堪的荒誕故事,我們驚愕、憤怒,因為在一些神聖的東西遭人褻瀆時,我們無法保持平靜,無動於衷。無論這樣的褻瀆是出於娛樂心態,還是緣於商業圖謀,它都對我們的情感和信仰造成了傷害。

紅色經典本身就是我黨、我軍革命歷史的真實寫照和真實再現,弘揚的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是關於正義、理想、信念主題的深刻表達,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主流文化意識,應當說紅色經典本身事關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安全問題,是不容褻瀆、不容踐踏的,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曲解、顛覆、惡搞。

紅色經典在變化之中存有永恆的成分,即一個社會所尊崇的基本道德價值:高尚、忠誠、誠信、仁愛、團結……正是這些經久不變的價值理念,將我們的社會緊緊結合起來,為整個社會秩序奠定了道德基礎。而某些所謂獨樹一幟的解構作品,把對基本道德價值的蔑視和挑戰當作「時尚」「前衛」或「個性」,貌似勇敢的創新,實則是思想貧乏、道德滑坡的表現。

近年來出現的網路惡搞現象已成一種風潮,形形色色的惡搞作品層出不窮,社會影響日益擴大,惡搞已經從最初的一種單純娛樂方式演變為一場熱鬧的文化事件。「惡搞」大概分成兩類,一類是無傷大雅的「惡搞」,作為生活中的潤滑劑無可厚非;另一類則是顛覆傳統篡改歷史的惡搞,甚至是惡搞民族英雄、紅色經典,如果這種「惡搞」成風,必然帶來民族文化認同的危機。

在我國,「英雄」「榜樣」曾經是主流社會話語系統中的基本概念,但今天在一部分人心目中,這些曾經具有嚴肅意義的概念正逐漸被拋棄,留下的是荒誕不經的調侃。在這裡,先行者的崇高與超越,殉道者的悲壯與執著,思想界的深沉與睿智好像都失去了價值。這種現象值得我們高度警惕,不能讓「惡搞」瓦解我們的文化認同。

「不懂自己出生前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對待先輩們燃燒生命譜寫的歷史,抱持溫情與敬意是最起碼的要求。歷史裡不僅有先輩的奮鬥,更維繫著我輩的過去和未來。尊重歷史、尊重經典,其實就是對自己的尊重,對未來的尊重。因此,對於這種打著惡搞的名號糟蹋歷史的行為,我們有必要說「不」。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本報評論員 編輯 於譚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錦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無問西東》清華首映,開年大片驚爆史上最強彩蛋
為市民美好生活 演奏出更動聽的音符

TAG:錦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