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他的妃子們每天都吃什麼?說出來沒人相信,這樣也行?
天下美味食品進入宮廷,宮廷帝後是怎樣用膳的呢?
御膳時間。明帝用膳,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農耕文化的三餐習俗。明帝重視晚餐,晚餐吃飯、飲酒、賞樂、觀舞等外,欽點侍寢的宮眷一同用膳。清帝用膳,一日兩餐,這源於其先祖日出上山,過午回家,這是漁獵文化的兩餐習俗。清帝用膳,時間固定。清帝每天有早、晚兩膳,早膳卯正(6時)二刻,晚膳午正(12時)二刻。御膳時間,隨季變化。夏、秋季,晝長夜短,早、晚膳則提早半個時辰;冬、春季,晝短夜長,早、晚膳則推後半個時辰。特殊情況,也有變通。除正餐外,隨時需要,另行承應。
御膳地點。雍正以前,皇帝用膳地點主要在乾清宮及其附近,而後經常在養心殿東暖閣進膳。但飯隨帝走,地點不固定。皇帝走到哪兒,傳膳就跟到哪裡。皇帝身邊總有幾個「背桌子」的侍從。皇帝想吃飯,一聲「傳膳」令下,侍從立即將三張膳桌一字擺開。傳膳太監手捧膳盒,從御膳房到皇帝用膳的地方,一溜小跑,魚貫而入,把御膳房已準備好的飯、菜、粥、湯等擺在膳桌上。宮外露餐,有圖為證。如清宮廷畫家繪製的雍正帝《行樂圖》,描繪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雍正帝及眾皇子等人在苑囿中遊樂,正要擺膳的情景。右邊山石上放著盛食品用的提盒、捧盒、果盒、執壺、酒杯、茶壺及碗、箸(筷子)等。疊石間盛開著玉蘭、海棠、牡丹等,寓意「玉堂富貴」。皇帝進膳有膳單,就是食譜、菜譜,御膳所用食品及烹調廚師,逐日開單,具稿畫行。每日用膳前,膳單要寫明某菜為某廚師烹制,以備核查。膳單匯總,月成一冊。
御膳特色。明宮以魯菜、蘇菜、皖菜為主。清宮飲食特點,主要有五:(1)滿洲風味為主,(2)兼采南北之長,(3)蒸燉煮燒居多,(4)康熙後有西餐,(5)忌吃牛肉狗肉。總之,兼采滿漢、南北、中西之長,體現出清廷融合多元飲食文化的情懷。
主食以面、副食以肉為主。烹飪以煮、燉、蒸、燒、烤、炸為主。如乾隆帝晚年一次早膳,有燕窩燴糟鴨子熱鍋一品,燕窩掛爐鴨子熱鍋一品,燕窩鴨絲熱鍋一品,燕窩白鴨子一品,口蘑拆肉一品,托湯鴨子一品等。這麼多的火鍋,是因為關外氣候寒冷,又便於加熱保溫,特別是冬天可以在爐火上或在熱水中長時間煨著,方便帝後隨時傳膳。
※他當了10年打雜和尚,救過李雲龍,救過趙剛,卻被土匪砍掉腦袋
※他被葬在3000劍池之下,全靠他兒子,盜墓者2000年望而卻步
TAG:兮夜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