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專家分析美國陸軍防空反導力量未來發展走向

美專家分析美國陸軍防空反導力量未來發展走向

美國陸軍將於今年夏季出台新版導彈防禦戰略,預計國防部也將在短期內發布全面的導彈防禦評審報告。這兩份文件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指導陸軍防空反導力量的發展走向和建設重點。防務分析人士和軍方高層已就導彈防禦相關議題進行了討論,問題主要有陸軍防空反導力量能否應對新出現的高端威脅,以及部隊的結構體系是否需要調整和改革。

背景

美國防部 「聯合一體化防空反導組織」(JIAMDO)前任主管,退役海軍少將阿奇·梅西在參加本月25日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的研討會時表示,在過去二十多年間,美軍的防空反導能力幾乎止步不前,與25年前發動「沙漠風暴」行動時相比,沒有任何提升。作為回應,CSIS起草了一份新的一體化防空反導分散式防禦與作戰概念報告,建議陸軍和其他國防部機構針對能力相當的潛在對手調整導彈防禦架構,使其能夠適應美軍無法奪取制空權或優勢航空兵力無法介入的作戰環境。

如何建設防空反導能力

報告作者之一,CSIS導彈防禦項目主管湯姆·卡拉克認為,面對新的威脅,陸軍需要考慮開展更加分散的防空反導作戰。他所提出的作戰概念要求陸軍通過配置遠程發射與交戰能力以及更好的網路化系統,將導彈防禦單元分散部署到更大範圍的區域。他還建議研製能夠混裝多種攔截彈的發射裝置,實現單一系統分層防禦。陸軍還應當考慮為發射裝置提供更好的防護,例如被動式防禦手段,可通過給一些偽裝發射裝置的假目標增加光電、紅外和電磁信號特徵,提高識別難度,佔用敵方有限的情報、監視、偵察資源,消耗其精確制導武器儲備。

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超高速射彈項目經理文斯·薩比奧稱,陸軍現有防空反導力量任務彈性較差,且成本高昂,僅為彈道導彈威脅而設計。新的防空反導能力應該實現360°全向覆蓋,能夠同時應對多個方向上的來襲威脅,防空反導力量能夠使用更具彈性的武器系統應對多種、多重威脅。同時,防空反導力量還應對配備的武器系統詳情嚴加保密,使對手無從知曉發射裝置中配置的導彈型號。薩比奧甚至建議在運輸食品的軍用標準集裝箱中儲存攔截彈誤導對手。

當前措施

陸軍正致力於建設多層導彈防禦體系,特別是在歐洲地區尋求恢復「近程防空」(SHORAD)能力。為彌補「愛國者」系統存在的探測盲區,陸軍還計劃為其「一體化防空反導」系統增加具有全向掃描能力的新型雷達。作為未來「一體化防空反導」系統的核心,「一體化戰鬥指揮系統」(IBCS)將與其他多種導彈防禦系統和火力打擊系統實現網路化連接。

陸軍還在研發能夠兼容多種攔截彈的多任務發射裝置,從而應對不同威脅。目前AIM-9X「響尾蛇」和FIM-92「毒刺」兩型導彈已獲得認證,未來幾年預計將有更多型號的導彈與該發射裝置完成整合。

為了適應新出現的威脅環境,陸軍為實現戰鬥車輛配備定向能武器這一目標做出了一些努力,預計今年將演示安裝在卡車上的50千瓦級激光器。這項顛覆性技術在應對低成本威脅時具有極高的效費比,同時將有助於陸軍有效化解對手的導彈齊射攻擊。

陸軍在制定新的防空反導戰略的同時,還在組建一個跨職能團隊,將一體化防空反導視為未來司令部核心工作內容的一部分,這也是陸軍亟待解決的眾多優先事項之一。

挑戰

CSIS的報告陳述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在過去15年中,實力相當的對手不斷研究美國的防空反導能力,使得其當前發展和部署的反制能力對美國的前沿基地及相關作戰概念構成了嚴峻威脅。但是,儘管制定新的導彈防禦戰略得到了廣泛承認,但由於成本過高和組織機構官僚化等多種原因,國防部關於新的導彈防禦體系結構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均被無情扼殺。

薩比奧指出,儘管CSIS的報告給出了「一種既實用又富有想像力的導彈防禦體系結構」,但DARPA和國防部的其他研究組織都認為,將這些設想轉化為現實的過程極其困難,而且其可行性值得推敲。

而報告中的一些設想已經被對手率先應用。例如俄羅斯的「俱樂部-K」導彈就能將發射裝置集成在普通集裝箱中,大大增加了西方國家偵察和識別的難度,提高了打擊的突然性和威脅性。

雖然「創造性無所不能」,但卻永遠無法產生一種「萬能」解決方案,因此每種新概念都必須經過作戰行動的檢驗和驗證,才能確定其適合與否。梅西也認為,不能草率判定陸軍防空反導力量未來的發展走向和建設重點,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資金、領導力,進行複雜的兵棋推演。

國防部深知,陸軍防空反導力量的改革和調整勢在必行,但只有「對作戰概念、戰術條令、指揮控制體系、組織架構等一系列方面做出深度轉變」,才能「了解和掌握如何有效配置部隊、部署裝備」。

來源:美國《防務新聞》/圖片來自互聯網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 廖南傑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科技要聞 的精彩文章:

《航空周刊》盤點全球正在籌建的八大天基互聯網星座
激光和電磁炮的九個特點

TAG:國防科技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