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為何不簽《日內瓦條約》?斯大林這句話才是真相
眾所周知,二戰中的德國和蘇聯不但在戰場上是死對頭,在戰場下,兩國的關係也鬧得非常僵硬。作為飯法西斯同盟中最重要的一員,蘇聯為抵抗法西斯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犧牲。整個戰爭中,有超過2300萬蘇聯軍民犧牲,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蘇聯社會的男女性別比例。因此,無論是德軍還是日軍戰俘,這樣優質的勞動力自然被蘇聯用於戰後重建,繁重的勞動是難免的。
而德國人對蘇軍戰俘的手段就殘酷多了。在納粹慘絕人寰的「種族主義」的影響下,蘇聯人被視為「低等種族」。二戰過程中,德軍將俘獲的蘇軍戰俘和英美等國的戰俘關在一起,待遇卻是截然不同的。德軍隨意殘害蘇軍戰俘的行徑甚至引起了美英等國的抗議,美國總統羅斯福還專門提出要讓斯大林在《日內瓦公約》上簽字,以保護蘇軍戰俘。
實際上,在二戰重要國家中,只有日本和蘇聯兩國不承認國際公約。日本人一向無賴兇殘,不在公約上簽字並不令人意外;蘇聯作為可以左右世界格局的大國,為何不參與國際公約呢?說起來,這還算是個「歷史遺留問題」。
1917年,沙皇俄國被推翻,此後,俄國先後經歷了「臨時政府」和「蘇維埃政權」兩個政權的時代。在短暫的臨時政府管理時期,政府的各項措施都比較溫和,甚至還給沙皇開出了一系列比較優厚的待遇。然而在偉大的「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同時也採取了相當強硬的政策,其中就包括不承認沙皇俄國時期簽訂的任何條約。
蘇聯人認為,所謂的國際公約不過是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版圖的政治遊戲,與無產階級的初衷相悖,因此便沒有在《日內瓦公約》上簽字。然而史家有這樣一個說法:當羅斯福總統勸說斯大林承認《日內瓦公約》時,這位蘇聯最高領導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不能讓蘇聯人民知道敵人也是守規矩的。」這句話看上去似乎別有用心,但如果以「上帝視角」來看整個二戰,蘇聯高層的選擇並非是沒有道理的。
首先,我們先甄別兩個概念:蘇聯不在《日內瓦公約》上簽字,並非是為了為所欲為。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二戰中的日軍多次公然使用生化武器,受到了世界 譴責卻仍然不知悔改。其實,在歐洲戰場局勢最危急時,英國也曾想使用毒氣彈。英國從美國進口了不少毒氣彈囤積在港口卻始終不敢使用,便想慫恿蘇聯先用。然而當斯大林聽說丘吉爾要贈送芥子氣彈的提議後,不但堅決地拒絕了,還把英美嘲諷了一番。由此可見,蘇聯人打仗雖然會不計傷亡,但做派還是相當正氣的。
另外,不簽《日內瓦公約》,對戰爭初期處於絕對劣勢的蘇軍來說是有現實意義的。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德軍俘獲蘇軍後,經常組織殘酷的屠殺。1941年7月,納粹高層開始執行《最終解決方案》,為了尋找更高效的屠殺手段,納粹分子公然以殺害蘇軍戰俘做實驗。明斯克戰役後,就有大批蘇軍戰俘被押到戰壕中進行集體槍決,僅僅是為了尋找新的處決方式的靈感。這樣殘酷的手段引起了美英等國的質問,然而德軍的回答卻相當坦然:「誰讓蘇聯不承認《日內瓦公約》的。」這樣一來,德國人在法律上並不吃虧,美國英國然而成了「多管閑事」。不過對於被壓著打的蘇軍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原來,二戰中的蘇軍作戰英勇,很大程度上源於「沒有退路」。蘇軍戰士明白被俘後不但有國內的一些政策做懲罰,就算落到敵人手裡也不會善終,因此便會選擇拚命抵抗。嚴苛的環境激發了蘇軍將士的戰鬥力,這是蘇聯反敗為勝的一大保障。二戰後期,當蘇軍在著名的「十次斯大林打擊」中氣勢愈發高漲,越來越多的德軍士兵選擇投降時,納粹高層一面處決了大批試圖叛逃或是投降的官兵,一面還聲稱要退出國際公約。雖然我們不能將蘇軍將士的英勇視為客觀條件促成的,但「沒有退路」對其激勵作用還是不可忽視的。
另外,文化上的差異也讓蘇聯人難以接受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公約。眾所周知,《日內瓦條約》是西方人道主義催生的產物。歷史上,英法等歐洲大國交戰時提倡「人性先行」,七年戰爭期間,曾有英軍與法軍相遇卻主動停下來,指揮官向法軍大喊「法國的紳士們,請你們先開槍。」法軍指揮官拉巴杜耶男爵不但沒撿這個大便宜,反而回敬道:「英國的紳士們,請你們先開槍,我們法國人會屹立在這裡。」雙方你推我讓地僵持了半個小時,最後英國人覺得過意不去,才率先開槍。然而,蘇聯人可不吃這一套,在形態意識上與西方國家對立的蘇聯,做出這樣的決定便不難理解了。
實際上,蘇軍在二戰中對敵人的強硬,並不能完全理解為兇殘。二戰結束後,關東軍數十萬人被俘虜到蘇聯「免費打工」,雖然這些戰俘吃住條件很差,但蘇聯人的伙食水平也高不出很多。相反,總是自詡為「正義之師」的美軍,二戰中做得壞事一點都不少。真正嚴格遵守《日內瓦公約》的二戰大國,恐怕只有英國和中國兩家了。
※二戰奇葩一幕:2名日本兵勸降被罵,竟直接幫美軍炮轟自己人
※二戰最慘的一次處決:整整一個師落入蘇軍之手,全部處以死刑
TAG: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