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炎症性腸病:只向炎症部位遞送藥物的水凝膠

炎症性腸病:只向炎症部位遞送藥物的水凝膠

美國學者研發了一種水凝膠釋葯系統,在炎症性腸病模型小鼠中顯示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有望成為炎症性腸病灌腸療法的新策略。

炎症性腸病主要分為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兩類,美國約有140萬患者,全世界的發病率也在上升。目前的療法尚不能充分控制癥狀,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在輕中度結腸炎中,灌腸劑是靶向給葯的基本形式。目前常用的灌腸配方需要在腸道內保留好幾個小時,若患者腹瀉或排便緊迫則難以執行。反覆給葯影響患者依從性,腸道局部藥物濃度偏高導致吸收量大和全身副作用。

這種新型水凝膠的主要成分是抗壞血酸棕櫚酸酯(AP),該物質具有雙親性,可在體外自動形成水凝膠。水凝膠表面帶負電,損傷的腸上皮組織帶正電,異性相吸,水凝膠就吸附在潰瘍局部,水凝膠內的藥物則隨之起效。水凝膠釋葯需要水解酶的作用,而炎症局部的水解酶活性上調,恰好增強了水凝膠靶向炎症的特異性。此外,凝膠覆蓋在潰瘍表面也起到了物理保護作用。

在炎症性腸病模型小鼠中,隔天一次予含地塞米松的水凝膠治療可顯著緩解腸道炎症,療效優於地塞米松灌腸,且血葯峰濃度更低,全身藥量更少。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結腸組織標本分析顯示,水凝膠優先附著於炎症部位,而不是正常組織。

該研究表明,電荷是介導靶向炎症的水凝膠吸附於炎性上皮的主要因素。和其他靶向結腸黏膜的釋葯系統相比,該水凝膠有幾大優點:一是採用的AP無毒,屬於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一般認為安全的化合物,便於向臨床應用轉化;二是凝膠化過程簡單,容易規模化生產;三是凝膠因子分子量小,水凝膠載藥量高;四是水凝膠載葯後有長期穩定性,可在幾天內持續釋葯。其應用前景並不局限於炎症性腸病,任何需要在不同部位控制釋葯的疾病均可。

參考文獻: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5;7:300ra128

薦 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新知 的精彩文章:

顛覆傳統!淋巴結轉移和遠端器官轉移的起源並不相同
中國學者發現肥胖的分子開關

TAG:生命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