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研發新式熔鹽電池,可望實現電網級儲能
可再生能源為間歇性能源,在無風或是多雲和陰天時,風電場與太陽能電站無法發電,於是大家紛紛希望可以搭配能源儲存系統,增加電力調度的靈活性,但目前鋰電池的價位還是比較高,無法大規模的設備並搭配電網。日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式熔鹽電池的設計方案,有望實現大規模、廉價和可持續的電池設計,實現電網級儲能。
不互溶的電解質和電極,保障安全性
該新式熔鹽電池基於擁有50年歷史的硫化鈉/硫化鎳電池設計方案改進,能夠讓電極保持在熱熔態所需溫度,並且實現充放電。這種新式熔鹽電池改進了以往的熔鹽電池,例如,氯化鎳或氯化鈉電池要讓電極維持在高溫狀態,使之保持在熔態(molten state)並讓電荷可以在其中流動的弊端。
此外,研究人員選擇使用不互溶的電解質和電極,有助於確保安全的電池系統,使其得以在不太可能發生機械故障的情況下放電,即使在突發火災或爆炸突發情況下,而不至於發生任何不理想的影響。
塗有氮化鈦的鋼網薄膜,更加長壽
新式熔鹽電池的電極內需要設備薄膜,其功用除了分隔熔鹽電池內的組件,也要讓內部分子保持流通。以往的研究是利用 β 型氧化鋁陶瓷層(beta-alumina ceramic layer)做為薄膜,但由於陶瓷層脆弱且易碎,難以步向商業規模。
而麻省理工學院MIT一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不同的薄膜──塗有氮化鈦的鋼網,利用其電性質(electrical properties)讓綱網跟陶瓷膜有同樣效果,且不會有易碎的特性。陶瓷膜是利用材料中的孔洞大小來阻擋與篩選分子通過,而鋼網則是用電性能來取得相同功能,且更加長壽。
圖:麻省理工學院(MIT)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Donald Sadoway
原料豐富且便宜,有望商業化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Donald Sadoway 表示,新的薄膜可以應用於各種熔鹽電池,並為電池設計開闢另一條路。未來製造鈉硫電池或是氯化鎳、氯化鈉電池將不再需要使用脆弱的陶瓷膜層。
且由於價格便宜,原材料相對豐富、運作特性也非常安全,在反覆充放電循環後也能維持功效,這項技術突破或將讓熔鹽電池走向商業化。
不過,據介紹,該電池不適用於電動車或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其優勢在於能與成本高昂的大型儲能系統競爭,Donald 表示,這項設計讓廠商能以低成本建置大規模的電池,甚至可用於電網級的儲能系統,輔助間歇性的再生能源,而同樣的技術也可以用於其它地方,例如金屬製造。
該研究團隊包括武漢理工大學教授 Fei Chen、日本原子力研究所科學家 Nobuyuki Tanaka、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 Takanari Ouchi 與博士後研究員 Huayi Yin、Brice Chung 與 Ji Zhao。而這項研究計劃也得到法國石油巨頭 Total 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