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派來的救世聖師——奧古斯丁
公元386年,一個青年在米蘭的一座花園裡,默默哀訴著自己的罪行。驟然響起的孩童之聲,指引他翻開了手邊的聖經。讀罷,一道恬靜的光射進了他的心裡,從此,他決定跟隨上帝,接收教會的洗禮,並帶領更多人求得神的垂聽。他就是被稱為教會博士的奧古斯丁。花園裡的這一天,影響了他的一生,而他的一生,影響了之後一千多年的基督教史。
本篇內容節選自於海老師,主講的《西方社會思想兩千年》
聖奧古斯丁,他不是生活在中世紀的,但是他被中世紀認為是真正的導師。
德國一位哲學史的專家叫文德爾班,他有這麼一段話:奧古斯丁是中世紀真正的導師,他不僅將基督教與新柏拉圖的思想路線連接在一起,還以創造性的精力集中了當代關於救世的需要以及教會實現的需要的整個思想。他的學說就是基督教哲學。
所以文德爾班這段話裡面,我們特別要解釋的就是教會的作用。所以我們需要拯救,他的學說的基礎就是人性敗壞,原罪說。如果我們在哲學上把這個問題再進一步地再推演一下的話。也可以說救贖它不光是一個宗教的信仰,事實上人必死,所以一定會有一個問題,人的終極意義在哪裡。所以拯救的問題實際上是跟這人生的終極意義是連在一塊兒的。所以在教會看來,在基督教看來,人靠自己不能得救,人必須通過教會。
所以這裡面就包含了一個非常重要觀點,如果你不通過教會,你就不能得救,而且得救是人生的第一大事的時候。所以你唯有一條道路,依賴教會、相信教會、聽從教會。教會就獲得一種巨大無比的權力。所以教會的中介在上帝跟城市之間,在天國跟城市之間的這種中介的作用就成為教會權力的來源。
我翻譯了一本奧古斯丁的書,我在書裡面談到我對奧古斯丁的他的理解。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他們自己的時代。所以那個時候,他成為一個基督教的一個思想家,成為一個宗教的一個領袖。因為那個時代跟羅馬和希臘不一樣。是在整個這樣一個紛亂的時代,人們實際上要苟活於亂世,所以要找到一種好的學說,尤其是道德學說或者是宗教學說,能夠安身立命。所以奧古斯丁最後他的全部的力量,或者全部的熱情都放在了怎麼能夠提供一個關於人們拯救的這樣一個學說。
但另外一方面,他的性情也還是跟後來在14、15世紀時候義大利的人文主義者和法國的人文主義者、德國人文主義者一樣,充滿著對世界的一種探究的熱情,或者是興趣。
這段話是我在序言裡面說的:他也像一切偉大的哲人那樣,對宇宙的抽象的美和法則有深邃的體悟。路上兩隻小公雞的打鬥會吸引他去一窺宇宙的法則和秩序的展現;在深入思考之餘,他承認爭鬥的場面在我們心中激蕩起一些樂趣。
這很像義大利的人文主義者阿爾伯蒂,他看到參天大樹和波浪起伏的麥田就為之感動地落淚,他把慈祥和尊嚴的老人們當作自然界賞心悅目之作來尊敬並且百看不厭。所以在他們的天性中都有一種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宇宙襟懷,而這多少有點像聞瓦礫擊竹聲而悟宇宙大道的東方禪境!這段話大家在《奧古斯丁》我譯的《奧古斯丁》的傳記的序言裡面可以看到。
TAG: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