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分鐘讀完《未來簡史》尤瓦爾?赫拉利著

十分鐘讀完《未來簡史》尤瓦爾?赫拉利著

內容簡介

進入21世紀後,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智人面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在解決這些新問題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將顛覆我們很多當下認為無需佐證的「常識」,比如人文主義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將面臨嚴峻挑戰,機器將會代替人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更重要的,當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發展的日益成熟,人類將面臨著從進化到智人以來zui大的一次改變,絕大部分人將淪為「無價值的群體」,只有少部分人能進化成特質發生改變的 「神人」。

未來,人類將面臨著三大問題:生物本身就是演算法,生命是不斷處理數據的過程;意識與智能的分離;擁有大數據積累的外部環境將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這三大問題,以及如何採取應對措施,將直接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發展。

作者: 尤瓦爾?赫拉利

1976年生,青年怪才,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國際暢銷書《人類簡史》。其新作《未來簡史》,以宏大視角審視人類未來的終極命運,甫一出版就在全球掀起一股風潮,引起廣泛關注。

未來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第一章 人類新議題

第三個千年開始之際,人類社會面臨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已經從過去「不可理解、無法控制的自然力量」轉化為「可應對的挑戰」。

人類整體已經擺脫了饑荒的威脅。大規模的饑荒只能算作特例,而且是人為因素而非自然因素導致的特例。

由於醫學的進步,流行病的流行程度和影響程度都在大幅下降。新的抗生素,新的醫療手段,使人類能夠對抗流行病的威脅。

叢林法則也正在被打破。20實際下半葉起,戰爭變得比以往更為罕見了。以往和平只代表著「暫時沒有戰爭」,現在和平則意味著「難以想像會有戰爭」。

但歷史不會允許真空,基於過去300年的歷史(人文主義的歷史),21世紀人類會有哪些議題取代饑荒、瘟疫和戰爭呢?

追求長生,獲得幸福,人類升級、化身為神。

這種預測,只是一項關於人類整體的歷史預測,是人類整體可能的發展選擇。當然,預測本身是能夠影響人類發展過程的,就像馬克思主義關於未來的預測,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資本主義國家對待工人的行為一樣。預測最重要的不是預言未來,而是讓我們討論現有的、可能的選擇,甚至改變行為。

這種預測,也只是「過去式」的未來,基於過去300年的歷史指向的未來。然而基於21世紀的現實的未來可以與過去的未來完全不同。

一段關於草坪的歷史

所有人都生存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傾向於認為所處的現實都是理所當然。但歷史卻是一連串的意外的結果。研究歷史,能夠讓我們看向不同的方向,想像是否有另外一種命運。歷史不能告訴我們如何選擇,去能夠讓擺脫過去的束縛,讓我們更自由。

第一部分 智人征服世界

第二章 人類世

這一章的主要回顧了歷史上各時期人類和動物的關係。

採集社會中,人類多是泛靈論者,認為人類和其他動物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活躍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甚至在某些神話中,人類還是某種動物的後裔。

農業社會,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動物形式:家畜。這些被飼養的動物雖然實現的種族的繁衍生息,但每個體卻有著非常悲慘的經歷。原因在於,動物因進化產生的生理、情感以及社交需求仍然存在,但不在人類的關心範圍之內。

有神論宗教為人類農業經濟方式提供了合理性的解釋。這是一場神與人的交易。神賦予人在世間獨一無二的地位,具備控制其他動物的權力,條件是人要對神和動物承擔某種責任。於是,動物成為了人類的資產,人類也要對動物具備些責任。農業社會中,舞台上的角色只剩下了神和人。

工業社會和科學革命興起後,人文主義將神也被趕下了舞台,人類成為舞台上的唯一角色,對動物最後一點責任感也消失殆盡,動物完全為了人類利益而存在。

第三章 人類的特殊之處

自問一個問題,相對於動物而言,人類的特殊之處究竟在哪裡呢?

是永恆不變、不可分割的靈魂么?進化論否定了這一答案。進化論認為,生物總是處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永恆不變、不可分割的靈魂無法通過自然選擇出現。

是心靈、意識、主觀體驗么?17世紀的哲學家笛卡爾認為,動物是不具備心靈的「自動物」,也不會有什麼感覺或情感。

人類的意識是大腦中電化反應的結果,但目前科學對心靈和意識並沒有很好的解釋。同時,科學發現卻證明了動物也具備著產生感覺、情感甚至是意識的生理基礎物質。甚至有些動物還展現出了驚人的「算術能力」。

那麼究竟是什麼使得人類成為地球的主宰,什麼是人類的特殊之處。

答案是人類通過構建想像的秩序,建立互為主體的現實,實現了大規模的人類協作。人類編製出的「意義之網」使得人類能夠組織十字軍、革命以及人權運動。

第二部分 智人為世界賦予意義

第四章 說書人

認知革命後,人類開始談論只存在於想像的事情,協作規模十分有限。

農業革命後,宗教開始大行其道,但人類的合作範圍仍無法大規模擴張。

文字和貨幣的出現則打破了這一限制,帶來了強大的虛構實體,如帝國。

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字記錄開始反過來重塑現實。文字記錄反而比現實本身更重要。一個例子就是歐洲列強隨意劃分了非洲的勢力範圍,卻形成了後來非洲獨立國家的國界。文字的力量,隨著各種神聖經文的出現而達到巔峰。

虛構現實使人類更容易合作,同時這些虛構也成為人類努力的目標和評價標準。

第五章 一對冤家

科學興起後,人們是不是不再關注這些虛構現實呢?

真實的情況是,科學的確消滅了部分虛構,同時也讓另外一部分虛構變得更強。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理解科學和宗教的關係。

對科學和宗教的誤解,多半是由於對宗教的錯誤定義。

宗教由人創立,其定義應該更關注其社會功能。宗教本質上是用來維護社會秩序、組織人類協作的工具。因此,凡是能夠為人類社會提供高於一般人的合法性,都具備宗教特徵。道德法則、歷史規律以及共產主義等,都是這個時代的宗教。

一個典型的宗教判斷都包括三個部分:

其中,倫理判斷無法用科學測試,但事實聲明卻是科學的用武之地。科學卻可以質疑「人命始於受孕」這種聲明。

科學和宗教都標榜真理,但實際上宗教最在意的是秩序,科學最在意的是力量,二者很容易妥協,甚至合作。因此,現代性其實是科學與特定宗教(人文主義)達成協議的過程。

第六章 與現代的契約

現代性就是一項交易,人類用意義換取了力量。前現代社會中,人類普遍相信其是某一偉大宇宙計劃的一部分,其行為是有神聖意義的,但也是受限制的。但科學打破了這種意義,賦予人類力量的同時,也讓人類變得不受限制。

現代性迷信經濟增長。認為經濟增長不僅可能,而且絕對必要,是解決饑荒、瘟疫和戰爭等問題的唯一方法。

但問題是,經濟增長真的可持續么?資源能夠支撐經濟的持續增長么?

似乎科技進步能夠解決資源這一問題。但需要面臨的問題還有生態崩潰。

人類似乎陷入一場雙重競賽。一方面,我們需要經濟增長,改善國民生活。另一方面,又必須在生態崩潰前懸崖勒馬。

第七章 人文主義革命

與現代性的契約中,人類放棄了作為某一偉大宇宙計劃一部分的意義。但人類又通過向內心探尋的方式,重新為自身賦予了意義。

人文主義要求,人類必須從自己的內在體驗中找出意義,並為宇宙賦予意義。

這種對於內心感受的關注,在經濟中的體現,就是自由市場經濟;在政治中的體現,就是民主政治。

19世紀,除人文主義的「正統派」——自由主義外,另外兩種人文主義開始興起,分別是社會人文主義(如:社會主義)以及進化人文主義(最典型的是納粹主義)。

20世紀是一場人文主義宗教的戰爭。

一戰後,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二戰前半程中,信奉進化人文主義的德國讓其他自由主義的國家遭受重大打擊,蘇聯參戰後,才逐漸取得最終的勝利。二戰後,又誕生了一大批社會人文主義國家。60、70年代,似乎整個世界都將屬於社會主義。80、90年代,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自由主義在冷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成了這場人文主義信仰戰爭最後的贏家。

馬克思列寧對於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關注和理解,使得社會主義在競爭中取得優勢。而蘇聯的後繼領導人卻未能理解和關注信息科技的力量,最終在對壘中敗下陣來。

自由主義取得了宗教戰爭的最終勝利,目前也並無其他可行的替代選項。但自由主義也無法因此高枕無憂。

它成功的時候,也可播下敗亡的種子。

第三部分 智人失去控制權

第八章 實驗室里的定時炸彈

自由主義也有著自身的事實聲明,同樣也要受到科學的審查。

人類是否具備自由意志。進化論認為,動物做的所有選擇,都是基因密碼的反應,都是大腦內一系列生化反應的結果。人類的行為可能來源於生物預設,隨機或是兩者的結合,絕不是自由選擇。

人類是否具備自我。自由主義認為能夠在內心深處找到一個真正的、唯一的自我。

行為經濟學家卡尼曼曾經設計了一項「冷水實驗」。實驗發現,人類至少具備「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兩種。

敘事自我負責記憶、判斷等,但對時間長度無感,使用「峰終體驗」做平均判斷。敘事自我負責編造有秩序的故事,不論這個故事本身是否有漏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為避免面對痛苦而編造的「生命的意義」的故事。

在21世紀,自由主義將受到科技的挑戰。

第九章 大分離

未來的科技發展,逐漸會讓大部分人類失去經濟和軍事意義,甚至開始產生一個無用的階級。當人工智慧在身體能力以及認知能力上完全超越人類時,用人類去完成這些工作將變得不再划算。

這種判斷有著嚴密的邏輯基礎。生命體是一套演算法,而且演算法的優劣並不取決於其組成物質是硅還是碳。那麼最終計算機演算法將會超越人類。

當演算法超越人類時,理智的方式是將一切決定都轉交給演算法來做,演算法開始演變為我們的代理人,最後成為我們的「君主」。這時,人類整體仍然有價值,但個人將不再具有權威,而是由外部演算法來管理。

此外,人類之間的不平等將會出現徹底的生物學差異,即超人類精英階層。

這些實際發生的社會巨變,將會徹底動搖自由主義的根基。

第十章 意識的海洋

科技不斷發展,也將出現適應新科技的宗教。

早期的科技宗教形態可能是科技人文主義,仍認可人類是造物的巔峰之作,但主張利用科技升級人類心智,由智人升級為神人,以對抗無意識智能。

但這種科技宗教可能會面臨著一個無解的兩難。其人文主義成分還認為人類意志神聖,但如果技術發展到可以控制意志時,那麼科技人文主義將何去何從。

第十一章 信數據得永生

如果將每一個人視作一個處理器,那麼整個人類社會就是一個數據處理系統,這一系統最終將演變為「萬物互聯網」。

這時,「信息」將取代人類意志成為一切權威和意義的本源,數據主義將徹底取代人文主義。

數據主義提倡:數據要自由流動;要連接越來越多的媒體,數據流最大化;要將一切連接到系統;要不斷重複記錄、上傳、分享。

整本書的三個關鍵問題,也是全書涉及的基本假設,還是作者提給讀者的思考:

管理的樂趣

《管理的樂趣》書摘項目將持續找到有意思的管理書籍,並分享給大家。如果你喜歡我們,請把我們推薦給你認為需要的朋友和同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管理的樂趣 的精彩文章:

TAG:管理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