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到光和影開始的地方

回到光和影開始的地方

嚴肅題外話:

這篇補充的攝影發明史內容寫得又臭又長,為了方便理解,很多文字介紹和配圖便沒有省去,我想,耐心看完的話是會有所收穫的,至於首尾的牢騷之言多說了幾句,也希大家見諒.......

這是個視覺文化媒介主宰的時代,圖像狂歡的刺激,總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以為我們可以把整個世界儲藏在我們腦中,猶如一部囊括萬物的圖集。

我們總習慣用照片表達我們的心情,表達我們的態度,表達我們對整個宇宙存在事物的價值認知。

對於我們而言,似乎沒有用一張照片不能闡述的東西,如果有,那就用九張。

圖片式生活,讓文字在其面前似乎總像第四節物理課氣氛那樣顯得枯燥而冗長,讓人昏昏入睡。

畢竟,很多時候,一首再美再長的大自然讚歌詩篇,總不及一張照片來得更有說服力,讓人沉醉其中,驚嘆不已。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

相機在美化世界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是如此成功,使得照片而非世界變成了美的事物的標準。

拍照本是凝固現實的一種方式,像古埃及的木乃伊那樣給時間塗上香料,使其免於自身的腐朽。但在現代生活中,照片似乎已經創造出它獨立於現實的另一個平行世界。

「你不能擁有現實,但你可以擁有影像---就像你不能擁有現在,但可以擁有過去。」

法國攝影家布拉塞

攝影帶給我們一些什麼呢?是一口新鮮空氣、一股強烈的現實味道,它給予事物的幾乎是一種實體的表現,是確實的和真理的無法定義的符號,攝影完全更新了人和宇宙的的關係。

而這樣一個似真非真,補充著現實本身的世界自然是要歸功於最初照相術的發明。

於是,我們不由得地想要探尋起攝影誕生的歷史印跡,回到那個光與影開始的地方。

1

照相的發明

人們早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和中國戰國墨子年代就已發現了小孔成像的奧秘。

墨子發現小孔成像原理

《墨經》記載:「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13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利用針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Camera obscura)。義大利繪畫大師達·芬奇曾用文字記載了這種暗箱的製作工藝。

「映像暗箱」(Camera obscura)

直到16世紀歐洲才出現了以透鏡代替針孔的暗室,可以在暗箱內壁獲得清晰而鮮明的影像。

開普勒(Johannes Kepler)的「帳篷」相機

可攜式照相機的原型,一頂可拆卸與運送的帳篷,人可以側身其中把從外面投射進來的影像描摹在帳篷內壁。

由於當時沒有感光材料,這種暗箱只能用於繪畫。之後,人們便一直尋找一種能把暗箱中的形象固定下來的化學方法。

直到1725年,德國科學家舒爾茨(Johann Heinrich Schulze)發現硝酸銀溶液在光作用下會變黑,並於1727年發表論文《硝酸銀與白堊混合物對光的作用》。

論文討論了硝酸銀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記錄圖案的功能,德國人稱之為現代攝影的始祖

在如何保存影像方面,首次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是法國的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

1822年,尼普埃斯使用塗布了瀝青的玻璃板,拍攝得到了照片《餐桌》,但需要長達幾十個小時的曝光時間,並且原作已損毀,只留下了複製品。

尼普埃斯《餐桌》複製品

1826年前後,尼埃普斯委託人製作了光學鏡片,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機,比達蓋爾早了十幾年,但由於沒有及時公開,所以便錯過了享有照相機發明者的稱譽。

尼普埃斯用白蠟和瀝青的混合物,製成了一塊感光金屬板,放進照相機內,在自家的閣樓上對著窗外曝光了8個小時,拍下了照片《窗外的屋頂》

尼普埃斯《窗外的屋頂》

該照片目前被保存在法國博物館,它一直被攝影史學家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照片。

尼埃普斯把他的照相方法稱作「日光蝕刻法」,又稱陽光攝影法。遺憾的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照片會變暗模糊,不能用於長期保存,這項技術尚不完善。

1829年,達蓋爾和尼埃普斯兩人開始合作。不料1833年尼埃普斯突然辭世,達蓋爾繼續工作,最終於1837年成功地實現了一種新的攝影技術,完成了尼埃普斯的未竟事業。

1839年,法國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終於試製成功了銀版照相機,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台照相機就這樣誕生了

銀版照相機讓曝光時間從尼普埃斯的8小時縮短到了20分鐘左右。

達蓋爾的銀版照相機

達蓋爾的技術稱為「銀版攝影術」,又稱作達蓋爾銀版法(Daguerreotype)。他使用一塊表面塗有碘化銀的金屬板曝光,然後用水銀蒸氣顯影,用鹽溶液定影,最後形成永久性影像。

完整的達蓋爾相機系統的版畫

相比尼普埃斯的瀝青,銀版法感光度高且顆粒細。用這種方法拍攝出的照片具有影紋細膩、不易褪色、不能複製、影象左右相反等特點。

1837年,達蓋爾在攝影室內用自然光拍攝了《畫室》

這幅照片是存世最早的「達蓋爾銀版法」照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幅靜物照片。

達蓋爾改進了尼埃普斯的照相機,加裝了光圈、快門、取景器等部件,被稱為「達蓋爾照相機」,他用它留下了當時風光和人物的真實影像。

達蓋爾拍攝的巴黎街景《Boulevard du Temple》

第一張拍到人的照片。照片曝光有十分鐘多,因此雖然大街上有許多交通,但是它們都沒有被拍上去,只有一個擦鞋的人站的時間足夠久被拍上去了

1839年8月19日,法國科學與藝術學院購買了達蓋爾其攝影法專利,並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宣布該年8月19日是「世界攝影術誕生日」。

法國政府同時宣布這個發明是一個對「全世界自由」的禮物。

達蓋爾也因此成為舉世公認的「攝影之父」。

達蓋爾銀版攝影法的發明,使攝影成為人類在繪畫之外保存視覺圖象的新方式,並由此開闢了人類視覺信息傳遞的新紀元。

達蓋爾攝影術的拍攝方法

一般達蓋爾攝影是肖像。這樣的肖像需要幾分鐘才能拍成,被拍照的人必須一動不動。

在達蓋爾研究攝影過程的同時,1834年,英國化學家塔爾波特(William Herry Fox Talbot)也發現了鹵化銀的感光性能和碘化鉀、濃鹽水的定影作用,並用這種方法固定了一些紙質標本影像。

塔爾波特固定的樹葉紙質標本影像

但這種技術並不成熟,早期的影像照片如今已褪色殆盡。

他的實驗是使用浸透氯化銀的半透明寫字紙,曝光後得到的是負像,他又用這張紙復在另一張感光紙上再次曝光,得到了影像的正像。

這種方法可以方便地「拷貝」出任意數量的照片,為了保護紙基負片,他還在上面塗了一層蠟。

1835年夏天,他用他的木質相機,在感光紙上記錄下了窗格和窗外的景色,這張負像就是世界上第一張照相底片。

塔爾波特1835年拍攝的《家鄉教堂的窗格》

左邊為負片(底片),右邊為正片(照片),現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倫敦科學博物館內。

塔爾波特的實驗是在自己的鄉下莊園里封閉進行的,由於達蓋爾在1839年在英國搶先註冊了專利權,塔爾波特則必須花費大量的錢來改善他的技術。

塔爾波特1844年作品《開著的門》(The Open Door)

於是,1840年,塔爾波特對原有的攝影法進行改進,使用有碘化銀和顯影液,使曝光時間更加縮短,影像也更為牢固。

1841年,塔爾波特改進後的方法被確認,成功獲得碘化銀紙照相法的專利權,命名為「卡羅式攝影法」(Calotype process)。

塔爾波特1845年作品《倫敦街頭》

這種使用相機暗盒獲取負片然後再把負片轉化成正片的技術一舉奠定了現代攝影技術的基礎,負片—正片攝影法成為以後一個半世紀發展的主流。

在以後的歲月里,攝影術有了很多的改進:濕板法、干板法、現代式膠捲、彩色照片、彼拉羅伊德攝影術和靜電複印術。

2

連續攝影

相機定格的永遠是瞬間的靜止,人們總是希望在照片的那一瞬之外記錄更多的東西,畢竟,誰也不知道哪一個剎那才是最精彩的時刻。

人們開始渴望留住在時間中流動的畫面,於是便有了發明連續攝影的需要。

最先將照相術運用於活動攝影的的,是攝影師埃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

1872年,嗜馬如命的加利福尼亞前任州長利蘭·斯坦福(Leland Stanford)與人打賭說,馬在奔騰的那一瞬間是四蹄全部離地的。

為了證實這個說法,邁布里奇接受了州長的委託,對拍攝馬在快速奔跑的瞬間進行了大約 6 年時間的研究和探索。1878年,邁布里奇獲得成功。

邁布里奇連續拍攝的實驗場景

跑道擺了12台照相機,每台的曝光時間都設為千分之一秒,並拉了許多繩子附在每台照相機的快門上。當馬跑過時,馬蹄踢翻了一根繩子就拉動一個快門,其瞬間便被依次地拍攝下來。

邁布里奇連續拍攝的馬奔跑相點陣圖

邁布里奇後來製作了一盞用於放映馬的活動影像的燈,但卻是把他拍攝的照片複製到一個旋轉的圓盤上並且用幻燈加以投影。

GIF

邁布里奇連續拍攝馬奔跑的系列照片運動效果

邁布里奇並未進而發明電影,但他使用多台照相機對運動進行數以千次的研究,連續拍攝系列照片產生的運動效果,引領人們開始跨入了「 活動影像 」的時代。

1882年,在邁布里奇的啟發下,法國攝影師朱爾·馬萊(Etienne Jules Marey)利用左輪手槍的間歇原理,發明了可以連續拍攝的攝影槍(photographic gun),來研究鳥的飛翔和其他動物的快速運動。

馬萊的攝影槍(photographic gun)

馬萊攝影槍的工作原理

形狀為一隻步槍,他通過扣動扳機可以在一秒鐘之內曝光12幅畫面。這些畫面記錄在攝影槍暗室內單獨一塊玻璃板上,而這塊玻璃板在拍攝的一秒內旋轉12次。

同年,馬萊發明了「固定底版連續攝影機」(Chronophotographe à plaque fixe)。他將感光版代替人的眼膜,在攝影機的鏡頭前面裝上了一個可旋轉的格子盤。

馬菜的第一架固定底版連續攝影機,1882年

木屋有一個孔穴,攝影機的鏡頭通過孔穴,露在外面。在鏡頭前面有一個圓周約長兩公尺的格子盤,中間有一個類似轆轤把的手柄,用來使格子盤旋轉,

馬萊攝影機的格子盤手柄也就是現代攝影機上的搖柄的始祖。

馬萊連續攝影機的照相軌道

小車在軌道上移動,使木屋可以接近或離開被人物經過的跑道。

馬萊採取「黑色背景」的特技攝影,利用攝影木屋的軌道運行,他發明的這個器械就可以在同一塊感光板上拍下十二個或更多的影像。

馬萊在固定底版上拍下的連續照片:飛行的鳥

由於照片都是在同一塊感光版上連續攝取的,所以照片的數目一經增多,就要產生影像彼此重迭交錯,以致不能作個別的辨認。

馬萊在固定底版上拍下的連續照片:跳高的人

馬萊之所以沒有採用活動底版,是因為當時在機械技術上還無法使一塊體積笨重而能攝取多幅一般大小的照片的玻璃底版作迅速的間歇性轉動。

這個問題直到1884年柯達紙底軟片卷的製造後才得以解決。

喬治·伊斯曼( George Eastman)發明了一種命名為柯達( Kodak)的照相機,能把照片記錄在滾動的感光紙上。用軸筒上的軟片卷代替了笨重的玻璃底版。

喬治·伊斯曼與亨利·斯壯

柯達軟片卷傳入法國,1888年,馬萊改進了他的連續攝影機,發明了「軟片式連續攝影機」(Chronophotographe à plaque mobile),能成功以每秒鐘120格的速度在一條紙膜上曝光一系列照片。

馬萊的「軟片式連續攝影機」(右邊為內部構造)

終於以一架攝影機開始取代了邁布里奇用一組照相機拍攝活動物體的方法,馬萊是第一人把柔韌的膠片與間歇運動機構結合起來用於拍攝運動,這樣連續攝影問題第一次真正得到了解決。

馬萊用他的軟片連續攝影機拍攝在玻璃缸活動的海馬,1890年

1888年10月,馬萊第一次把利用柯達軟式膠捲拍攝出來的照片獻給法國科學院。事實上就在那時,他已經發明了現代的攝影機和攝影術了。

3

結語

安德烈·巴贊

攝影機鏡頭擺脫了我們對客體的習慣看法和偏見,清除了我的感覺蒙在客體上的精神銹斑,唯有這種冷眼旁觀的鏡頭能夠還世界以純真的原貌,吸引我的注意力,從而激起我的眷戀。

雖在如今的時代里,照片總能輕易地被放大、被縮小、被修改,視頻也能方便地被裁剪、被修飾、被重組

但那並不能否認攝影本身那具有的不可估量的力量,它確確實實地將客體如實地轉現到了它的摹本上,而人為的隨意篡改便是後事了,並不在鏡頭的捕捉範圍內。

憑藉著攝影技術創造出來的,是我們不曾了解的或未能見到的世界的自然影像。

但人類向來渴望成為主動方,並不會滿足於臨摹自然,征服自然才是喜歡掌握控制權的我們所一直熱衷的。

於是,攝影作品總能激發我們無限的想像力,讓我們盡情地去裝扮,穿上我們夜以繼日趕工設計出來的衣裳。

最後,我們便能驕傲地宣布,大自然最終做到了不僅模仿藝術,還仿效我們這些藝術家。

對於我們而言,拍攝就是佔有被拍攝的東西,鏡頭本身充當了我們本作為第三方記錄者的角色,而將拍攝的「我們」置於與世界的某種關係中,類似一種權力的關係。

常聽到有人在批評,過去,人們依靠吃喝拉撒維持生命;現在,人們依靠拍吃喝拉撒維持生活。

批評當然無可厚非,畢竟總有一些高境界的知識人士和精彩生活大滿貫的成功人士看不下去,想努力為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無聊生活提供一些精神逆耳箴言支持。

我過去也不解,覺得這批評頗有道理,或許是自己追不上大眾潮流的緣故,便想著拉高一下思想境界吧。

但回頭一想,日常的拍式生活似乎並沒有使法律失威、使道德淪喪的力量;似乎也沒有傷害他人、傷害社會的跡象;以小來說,似乎也沒有阻礙個體自身正常的學習與工作……那便覺得這批評有點莫名其妙了。

拍了這碗面,依舊會享受吃這碗面;不拍這碗面,依舊會享受吃這碗面。

不過是一種選擇的生活方式罷了,哪有什麼對與錯。

只是當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主流時,別忘記溫柔以待還保持著原來生活方式的人們,不然那便真是一種傷害,也是病態了。

理解與尊重,是我對這個世界最美好的願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男人成功到什麼程度在求偶過程中可以不被自己的顏值影響?
哺乳期這樣喝湯才增加泌乳量!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