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越是巨貪,越可能是人才

越是巨貪,越可能是人才

被稱為最有文採的女貪官尹春燕

這幾天,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極深入地了解到一批貪官污吏的腐化墮落歷程,讀到了許許多多聲淚俱下的悔過書,深切地感受到,一些本可頂天立地的為官者,是如何一步步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成為人民的罪人。他們所犯之罪,如連綿大山,壓在我頭上,叫我喘不過氣來。

這中間,那些巨貪大蠹,愛財如命、肆無忌憚的姿態,讓我咬牙切齒,目眥欲裂,恨不得食其肉而寢其皮,同時,又因為他們能力超卓,氣魄宏大,曾立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以岳武穆、曾國藩自期而唏噓不已。

想像他們當年懷抱「修齊治平」的理想,意氣風發,大有弄乾坤於股掌,挽狂瀾於既倒的氣概,不由人不心折。可是,一旦發跡,在仕途上暢通無阻,一個個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儼然帝王,殘民以逞,餓如虎狼,只服膺孔方兄、顏如玉,甘願在金錢和美色面前奴顏媚骨,卑躬屈膝,最終鋃鐺入獄,被鄉里笑話,為千夫所指,而痛哭流涕,悔恨交加,又是何等地可悲可憐可嘆。

這一類貪官,大多天資絕異,學生時代即頭角崢嶸,屬於學霸級別,甩了同輩好幾條街;而且志存高遠,彷彿莊子稱道的鳳凰: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進入官場之初,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展現的才能,像極了負青天、絕雲氣的鯤鵬,摶扶搖而直上九萬里,叫人讚歎。可是,在名利權色面前,乖乖地舉手投降,可恥地背叛了國家和人民,最終淪為階下囚。

湖南雙峰,是個偏僻的鄉村,但這裡走出了中國最後一個聖人——曾國藩。他的小老鄉里,有一個叫杜旭輝,有才氣,也有銳氣,年輕時特推許他的鄉黨先賢曾國藩,為官之時,還特意把曾氏格言抄寫下來,送給去美國留學的兒子。如果堅守初心,循道而行,那麼,將是其家庭之幸,一方百姓之幸。可是,最終偏偏成了連自己也看不起的巨貪大蠹,這教訓,值得每一個有志報國的官員警醒。

當然,比較起劉少奇的小老鄉——寧鄉的吳文超來,杜旭輝只不過米粒之珠,放不了光華。

這吳文超,曾有過極輝煌的學生時代,他上高中的母校,一直以他為榮,因為他是該校迄今為止培養出來的唯一的高考狀元、清華學子,他是父母的驕傲,鄉黨的榮耀。他不無得意地自我評價:奮發有為,朝氣蓬勃,有胸襟氣度、雄心壯志。他在懺悔錄里,還給了自己一個評語:「非常優秀」。看他的悔過書,是很有感觸的。他說,自己進入仕途起,也曾有鯤鵬之志,決心為老百姓「認真做點事」,清廉自持,實現抱負,凸顯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向鄉黨先賢看齊。可是,官越做越大,金錢和美色的誘惑也就也來越難以抵禦,覺得吃點、拿點、要點,睡點,不虧大節,無關緊要。俗話說:作賊偷瓜起,癆病哮喘起,從接受數百元禮金開始,發展到收取數千上萬十萬百萬之巨,最終鋃鐺入獄,他給自己下了16字斷語:「可憐可恥,不忠不孝,」倒是熨帖得很。

看吳文超的墮落史,我有痛恨,但更多的是惋惜、痛心。一個曾經的天之驕子,在金錢美色的腳下,轟然坍塌,這損失,不僅僅是他的父母失去了有出息的孩子,鄉黨失去了教育自家孩子的典範,學校失去了驕傲的資本——他這一耳光,打了所有曾引以為榮的人的臉,更重要的是,國家損失了一個人才。

如果吳文超能秉持初心,砥礪奮發,以他的才華,應該不止造福一方百姓罷。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座育有成千上萬棵幼苗的苗圃,中間有那麼一株極為壯健的,本可長成參天大樹,濃蔭咋地,可是,因為沒予以應有的呵護,遭蛀蟲啃噬而亡。我們除了痛恨蛀蟲,能不責備該負擔起呵護之責的苗圃管理者么?

吳文超倒了,國家白白地失去了一個人才。這責任,吳文超自身,當然不可逃避,但權力不被關進籠子,而任從它張牙舞爪、肆意咆哮,傷人害己,不能不說是關鍵原因。

這麼看來,沒有將權力關進籠子的制度,不能辭其咎。

曾有人說過:好的制度,能讓壞人變成好人;壞的制度,能讓好人變成壞人。

一種把吳文超一類「非常優秀」的人才變成了階下囚的制度,算不上好制度吧?

改良制度,也是為國家愛惜、保護人才。我們國家的人才庫,還匱乏得很,經不起折騰、浪費和摧殘。

當然,制度建設,不那麼容易,但只要真把它當做一回事,總有著手點,突破口。

有一個分粥的故事,可以參考。

住在一起的一伙人,每天分食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每天輪流分粥。於是乎每周下來,每個人都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問題來了,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賄賂這個負責分粥者,分粥者於是作威作福,凌駕於整個團體之上,搞得亂七八糟,烏煙障氣。

當然,分粥者有錯,但這錯,難道只在他一個人身上?

不管如何,先打倒分粥者,組成分粥委員會、評選委員會以及其他的諸如思想教育等等各種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紛爭結束,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

要想公平,得想辦法;只要去想,總有熨帖的法子:輪流分粥,同時規定,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這樣,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均勻。

這個時候,分粥者本身是善是惡,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大家看重的,是他如何將粥分得公平、合理、快捷,如何做到不讓粥潑撒出去,保證每一滴湯水都及時進口的才能,手要穩健,而不亂抖;動作快捷,而不獃滯;一舀一個準,而不東碰西磕。

這分粥的故事,當然只是寓言,但應該有點啟迪的意義吧。

合理的制度,必然是能激發人才性格中天使的一面,又威懾他惡魔的一面的制度,也必然是愛護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同時不讓人才成為猛獸的制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派浮言 的精彩文章:

《風箏》給我們講了一個有關中國的大笑話

TAG:一派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