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自我反省的時候想了些什麼
最近陷入對自己剖析的迷思中無法自拔。和很多朋友進行了有效溝通,需要整理出來記錄一下,不然一會兒又忘了。
我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結束一段感情以後才認識到的。我在戀愛時特別愛付出,當然這不是壞事。朋友小黃和我說,沒有什麼是絕對對的,也沒有什麼絕對錯的,我這麼想太極端了;朋友小芳說,你很好的,如果你覺得可以,就付出就好了。的確喔,我在這樣為喜歡的人做事的時候心裡超級開心的,但是這個行為壞的是毫無原則和底線的付出,熱情似火,喪失理智,什麼都要給喜歡的人才行。後來一個同學和我說:「我以為你們在一起是你享受當媽的感覺呢。」
震驚!
最近有個暗戀的男孩子,那天在工作的時候給他熱了飯,弄了熱牛奶。後來說起來這些事,他說我好像一個保姆喔。
震驚!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我為什麼在面對喜歡的人的時候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女僕呢。我想了很久,追根問底式地想,和朋友糾纏地想,覺得有很多個方面影響我的行為了,不知道對不對,但是應該比我自己思考要相對客觀一些。以下是一個我思考的推導。
一、家庭關係的作用
在家裡我媽媽的主導性更強,因為她的性格外向開朗、活潑機靈,工作管理層。我爸老實可愛、低調話少,非常互補。在這段關係里我媽有時候有點嬌縱,我看在眼裡,我爸寵著我媽,我也看在眼裡,不知不覺影響到了自己。我表達時像我媽,內里像我爸。
於是我在潛意識裡或許就會想要保護我爸。
舉例子:高三畢業的暑假,我爸問我要不要去麗水冒險島玩。我拒絕了。他沒有多說一句。半天以後我媽走進來說,你爸好像蠻想帶你去玩的誒。於是我和我爸說,我們去吧。我們就去了,玩得非常開心,像兩個大傻子。
可以看出來,我媽是一個主動性很強的「說話者」,一個發言人。我爸並不善於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感情,作為一個平等的女性的角度,和一個為爸爸著想的角度,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愛情是一個輪迴,在愛情中,我們想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我們在童年所經歷的幸與不幸都將在愛情中找回來,童年時與異性父母的關係也決定了我們與愛人的關係。」——武志紅
這是朋友米多發給我的。我不覺得這句話全對,但是某種程度上有很大的道理。父母的相處關係使我對戀愛時期的不平等「習以為常」,是可接受的。(在愛里相互妥協也是可以的,但是我是無休止的妥協,這是不可以的,重申一遍)同時對父親感情的相處模式轉移在了與異性相處的過程中。
叮!想起來一個問題:我不追星,也沒有很喜歡的明星,但是非要我說一個,一定是張衛健。童年男神只是小部分原因,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張衛健從長相到感覺,都特別像我爸。
長大以來女兒和爸爸肯定不可能特別親密,所以在我們倆單獨相處的時候至少我,我屬於找話題聊的那種不自然狀態。這和我在和喜歡的人相處的時候有絕對的同樣性——不由自主的不自在和試圖主動,反而把場子搞得有點涼。
二、CANT BE MYSELF
對,我和普通朋友相處的時候特別自然,幽默又可愛(像我爸和我相處時的他自己)。但是面對喜歡的人,就不能做自己(像我和我爸相處時的我自己)。
PS:這裡用我和我爸舉例子有點詭異,但是這樣比較好理解。
不是不想做自己,是不由自主。我會捕捉一些對方所欣賞的品質,並且讓自己往那裡去靠攏,有種,把自己塑造成他的理想型的那種感覺。這麼講出來很變態,但是我的確是會有這樣類似的行為。如果一直喜歡下去呢還好啦,但是一旦鬆懈了,露出了馬腳,就不好了。這始終不是一個健康的戀愛模式。
三、不自信
歸根到底,「當媽」、「女僕」、「保姆」式的行為都是源自對自身吸引力的不自信,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和施加更多的愛意來留住對方的愛。其實這樣是一個刁鑽的邏輯。
舉例子:男女朋友對話。
女:我對你這麼好,你可要更愛我喔!
男:為什麼呢?
對呀,為什麼呢。付出是你自己要做的啊,為啥覺得你做了這些,對方就會更愛你呢?自我感動不可取!(真實對話,當時讓我陷入沉思,覺得自己很愚蠢。)
四、愛無能
愛人要先學會愛自己。在戀愛里失去自我是一個很無用的事情,這會讓自己不真實、被動。我沒有愛自己的能力,把喜歡的人凌駕在自我之上,這樣折磨自己真的挺欠罵的。抽身來看,我很理智,我會提醒自己,夠了哦!別這樣了哦!然後一和喜歡的人見面,喪失原則,啊!這個人太美好了!我要把所有!都給他!
媽的傻X
說到這裡,其實已經有數了(其實還有很多分析,但是我要自己消化一下)。但是不知道該怎麼改正自己,這很難。但是希望自己能夠學會一些分寸感,這對我來說是和自己「熱戀一輩子」的浪漫理念背道而馳的,但是我仔細想想,我最有吸引力的時候的確是做自己的時候,這給了很大的鼓勵,讓我能夠堅定。
最後,感謝一下被我騷擾過的朋友和願意和我一起分析的朋友,記錄一下我這一秒的感受,希望我能想通,在做下一個決定之前。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