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賜蒙恬自盡,蒙恬明知有詐,卻寧死不肯造反,原因讓人感動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大秦帝國最重要的軍事將領,莫過於蒙恬了,蒙恬號稱中華古代第一戰神,他的主要功績是:
直道
戰匈奴:略取河南地(內蒙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卻匈奴七百餘里,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匈奴單于頭曼不能勝秦,北徙。
一戰之威乃至於此,不但大獲全勝,還奪取水草肥美的河套地區,嚇得匈奴頭曼單于連忙率整個部族竄入北方荒漠之中,南邊那是看都不敢看一眼。
築長城:西起臨洮(甘肅岷縣),沿黃河北經河套,傍陰山,東至遼東(遼寧遼陽),延袤萬餘里。
至今宇航員太空中都能發現的人類奇蹟——長城,就在蒙恬手裡,用十餘年的時間完成,此後,長城便成了中原抵禦外敵的重要屏障,一直使用了上千年;
修直道:自九原(內蒙包頭)至雲陽(陝西淳化),塹山堙谷,千八百里。
加強了秦帝國與北部邊疆的聯繫,如天下有變,關中的兵馬糧草很快能運抵北部邊疆,而北部邊疆的蒙恬軍團,也能利用直道迅速返回關中。
秦末,當反秦義軍攻打關中,關中戰事吃緊的時候,如果蒙恬軍團還在,只要關中方向能利用險關堅持15天左右,蒙恬軍團即可迅速回援,從後背附擊反秦義軍。
這時候,關內軍馬乘勢殺出,義軍腹背受敵,必然會落個全軍覆沒的結局。
有了直道之後,蒙恬軍團的30萬軍馬就這麼重要,他直接掌握了大秦帝國的命運。
秦始皇這麼器重他,蒙恬得有多聰明,已經可想而知了。
可就這樣的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行途中駕崩之後,趙高、李斯等為扶持二世祖胡亥登基,偽造詔書,以懷疑扶蘇、蒙恬謀反為由逼迫他倆自殺。
結果,扶蘇自殺,蒙恬受縛,入咸陽後,在獄中被賜死,落了個悲慘的結局。
是蒙恬看不出詔書有問題嗎?
不是,他不是扶蘇,早都看出問題,什麼問題?
蒙恬對急於自殺的扶蘇是這樣分析的:
扶蘇
一:大王把這麼重要的位置交給我們,又命令我們統領秦國的精銳部隊,如今僅憑來歷不明的傳言,不經法司詢問就逼迫我倆自殺,這明顯於理不合;
二:北部邊疆何等位置,30萬精銳軍團何等重要,我倆自殺以後,由誰來統領這支部隊,大王並沒有明說,大王何等英明,行事怎會如此糊塗。
總結下來就是,大王已死,詔書有詐,系他人偽造,不如派人去咸陽探個究竟,如假,咱們還有轉圜的餘地;如果是真的,大王無事,這真是大王的旨意,我倆再自殺也不遲啊。
由一點反常判斷出秦始皇可能已死,詔書有詐,是別人騙他們自殺,蒙恬說的很有道理,然而扶蘇卻死活聽不進去,抱定了「父要子死,子不得不亡」的宗旨,堅定的自殺。
而蒙恬呢,始終覺得自己的判斷沒錯,秦始皇已經駕崩,扶蘇和自己受人陷害,所以堅決不肯自殺,主動進入囚車,想到咸陽鳴冤。
據說,胡亥、趙高、李斯等聽到這個消息,是非常開心的,因為他們也知道,倉促發出的偽詔有很多破綻,是絕對瞞不過蒙恬這樣的精明人的,他們生怕蒙恬不肯服從命令,起兵造反,到時候天下局勢就兩說了,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精明如蒙恬者,竟然也這麼老實。
蒙恬主動脫離部隊,相當於老虎拔去爪牙,胡亥、趙高等掃除了篡奪天下最大的障礙。
胡亥上位之後,蒙恬即被賜死,與他一同赴難的,還有自己的兄弟蒙毅,這對大秦帝國的雙子星就這樣隕落了。
蒙恬死的非常可惜,可問題是:他已經推斷出秦始皇可能已死,詔書有詐,自己受人陷害,此時蒙受不白之冤,又手握30萬軍隊,這30萬軍隊,可是大秦帝國的精銳戰士,有這樣有利的條件,蒙恬為什麼不起兵造反呢?
愚忠?事情沒這麼簡單。
其中的原因是令人非常感動的?
匈奴
蒙恬接到賜死詔書之後,手下將領憤憤不平,覺得即便始皇帝活著,那也肯定是受了奸臣的蠱惑,所以紛紛要求,願意在蒙恬的帶領下殺奔咸陽,清除奸佞,拯救大秦江山。
將領對他就是這麼忠心。
此時,胡亥、趙高等人心未服,蒙恬如果起兵,以他的能力以及北方軍團的戰力,完全有攻下咸陽的可能,可蒙恬呢,卻堅決拒絕了。
他說:吾若舉兵,匈奴必將聞訊南下,使天下生靈塗炭。故斷然不可。
自己都泥菩薩過河,他擔心的還是:匈奴。
還擔心,北方軍團一走,邊疆門戶大開,匈奴就會乘虛而入,匈奴打進來誰倒霉,還不是無辜的老百姓嗎?
蒙恬真了不起,都到了生死關頭,還想著天下,堅決不肯為一己之怨開門揖盜,禍害百姓。
那麼,他的想法對嗎?
他擔心的事最後還是發生,真給他說中了。
蒙恬死後,反秦義軍蜂起,中原混亂不堪,胡亥等為對付即將逼近函谷關的項羽,調王離等率三十萬北方軍團南下。
事情果然就像蒙恬預料的那樣,長城門戶大開,匈奴失去壓力,藉機發展,不但收回在蒙恬手裡失去的故地,還數犯中原,燒殺搶掠,成為中原的心腹大患,直到百餘年後的漢武帝時期才徹底消除。
公權絕不私用,不肯利一人而禍害整個兒天下,這才是秦始皇死後,蒙恬寧肯蒙冤受屈,也不肯起兵造反的真正原因。
蒙恬,真不愧是中華第一戰神啊。
參考資料:史記等
※西漢有個太監,發明一種武器,給歐洲帶來滅頂之災,現已被聯合國禁用
※西行路上其實有兩個假悟空,一個被孫悟空打殺,另一個要厲害多了
TAG:草根也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