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猜謎開始的序言,和跑題的第一篇

一個猜謎開始的序言,和跑題的第一篇

有一個國家,曾經是列強的殖民地,曾被一個強悍島國欺躪多年,歷經了八年浴血抗戰終於取得了國家獨立,有人卻說它是靠盟國幫忙才能打贏戰爭。它用一場轟轟烈烈的內戰來決定經濟體制的道路。它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地大物博,英雄輩出。它對世界的歷史影響巨大,意義非凡,卻又承受過首都被破,火燒標誌性建築的恥辱。它歷盡磨難,奮發圖強,用不到百年時間,發展成為一流強國,從此屹立世界之巔。它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今天它是核強國,航天強國,經濟強國,你心中的答案是不是已經呼之欲出了。

沒錯,它就是美國!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

你會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又那麼的有趣。和很多人一樣,我對中國歷史了解得不少,但對世界歷史基本很是茫然,最近有空泡圖書館,惡補了一些關於世界歷史的書,包括劍橋歐洲史,哈佛美國史等等,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悟到一些和腦海中思維定式不同的觀點,比如上面總結到的美國和中國居然有如此多的歷史共同點。希望能有機會把一些心得慢慢分享給大家,如有不對之處,還請多多指正,相互學習一下。

我這個半罐水可不敢說「讀史明智鑒往知來」的大道理,就權當聊聊別人國家的有趣故事吧。

美國誕生前的世界大戰-七年戰爭(上)

第一篇咱們不聊美國,先來說一場美國誕生前的世界大戰——史稱「七年戰爭」。之所以講它,是因為這場戰爭,規模遍及全球且意義重大,過程跌宕起伏又精彩異常。丘吉爾曾評價到,「七年戰爭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一戰堪稱奠定了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時也孕育了後一代霸主美國的建立。戰爭始於1756年,當時歐洲主要強國均參與了戰爭,其影響覆蓋了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賓,甚至乾隆時期的中國。戰爭總共造成了約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最終在1763年以法蘭西,西班牙與英國簽訂的《巴黎和約》以及薩克森,奧地利與普魯士簽訂的《胡貝爾圖斯堡和約》共同標誌結束,史稱「七年戰爭」。

這時,大航海時代已開啟100多年,海外殖民地和貿易的巨大商業利益讓英法西葡荷爭得斗破血流。同時,歐洲大陸日益崛起的普魯士與奧地利正在爭奪神聖羅馬帝國內的霸權。歐洲逐漸形成了英國,普魯士為首,和法蘭西,奧地利,俄羅斯為首的兩大對抗集團。

有趣的是,就在八年前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原本英國和奧地利是十分要好的夥伴,法蘭西和普魯士是一起哈啤的兄弟,結果普法聯盟戰鬥力爆表,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這一次,土豪英國一掂量,普魯士這門小鋼炮很強勢,是歐洲大陸冉冉升起的新勢力,於是用金元拉攏過來,打算組成英奧俄普的超級F4組合,徹底壓製法蘭西。如果一旦成形,法國就四面楚歌了。計劃非常完美,也接近成功,但是再強大的堡壘也是從內部攻破的。聯盟內部普奧是世仇,普俄也不怎麼對付,同在一個屋檐下矛盾不斷。奧俄兩位舊人眼看著新寵上位,滿是怨念,漸漸心生離異,免不了給旁邊的法蘭西高帥富述個苦,一來二去就有些曖昧。正經歷這普魯士背叛之痛的法蘭西,自然心領神會,欣然接過了女神們的橄欖枝。英國一回頭,發現正室二房居然都被法國騙走了,又是傷心又是惱怒,再聯想到法國還在世界各處爭奪帝國的殖民地,簡直新仇舊恨,不共戴天。

這就是著名的外交革命「夥伴交換」,雙方厲兵秣馬,準備豪賭一次國運。於是形成了英國和普魯士為首的聯盟,對抗法蘭西,奧地利,俄羅斯為首的盟國,其他國家根據自己利益,紛紛站隊,一場大戰劍拔弩張。

全面的分析下雙方實力。

這時候的英國屬於喬治二世國王和議會共治,在和西班牙,荷蘭海上霸權爭奪戰中,逐漸擁有了最強大的海軍,開始在全球爭取制海權,和建立殖民地。這裡要重點說明一下,對於英國海上霸權的建立時間,很多國人是有誤區的。通常以為1588年英國擊退西班牙無敵艦隊是英國稱霸海洋的標誌。但其實,當時英國海軍是比較弱小的,只是舉全國之力,才勉強擊退強大的西班牙艦隊,保住了國家。注意只是「擊退」,不是擊敗。對於西班牙無敵艦隊來說,並沒有傷筋動骨。後來數年的幾次海戰都以英國失敗告終,西班牙還兩次組織艦隊攻擊英國本土,要不是遭遇颶風,估計英國早就跪了。在五十年後,真正打敗西班牙海軍的是從西班牙獨立出去的荷蘭海軍,1639年唐斯海戰中一舉擊潰無敵艦隊。有趣的是這次西荷海戰地處英國領海,公然破壞英國中立立場,但當時內戰中的英國海軍根本無力干預。就好比200多年後的日俄戰爭,雙方在中國境內大戰,晚清政府話都不敢哆嗦一樣恥辱。被羞辱後的英國,力圖上進,全力發展。後來一個世紀進行了四次英荷戰爭,直到1784年才真正成為絕對的海上霸主。

由此可見每個超級大國的崛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要經歷很多挫折。以後講到美國,會談談它曾經也經歷過我們類似火燒圓明園的國恥,而始作俑者就是我們的今天主角大英帝國。按照這個循環節奏來看,我大中華是不是前途一片光明,哈哈。

好像扯遠了,反正一句話,就是「這時候的英國,很強!很有錢!」,接著說說普魯士吧。

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屬於大牛人,作為後來的德意志之父,甚至是後世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偶像,他的歷史地位超然。他帶領下的普魯士像火箭般崛起在歐洲大陸,他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還是被耽誤了的作家,作曲家,是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被後世稱為「腓特烈大帝」。不過,天才難免有恃才傲物的毛病,毒舌且直男的他曾諷刺過「俄國女沙皇,奧地利女王和法蘭西蓬巴杜夫人是三條襯裙」。當然,一次得罪了當時歐洲甚至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三位女人,後果也是很嚴重的,若不是軍隊強悍,普魯士差點玩完。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千萬不要說女人的壞話。

腓特烈二世

聯盟另外一邊,法蘭西作為英國的百年世仇,是當時能在海上,在殖民地世界向英國挑戰的國家,一直扮演反英的帶頭大哥。對英國國王喬治二世在歐洲大陸上的世襲領地「漢諾威」虎視眈眈。我們都知道,英國是島國,為什麼英國國王的領地會在歐洲大陸上呢。這就要講一個天上掉餡餅的故事,喬治一世原本是歐洲大陸土生土長的選帝侯,領地是漢諾威,連英語都不會說。結果1714年英國安妮女王駕崩無嗣,作為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外孫女索菲亞的兒子,居然能按排序繼承英國王位。那時候的英王的權力還是非常大的,可不像現在的王室。於是,英國進入了著名的漢諾威王朝。蓬巴杜夫人是國王路易十五的最愛情婦,對法蘭西政策有巨大的影響力,戲稱為裙子陛下。那句冤枉路易十五的「我死之後,哪怕洪水滔天」的名言,據考證很可能出自這位美婦人。

奧地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神聖羅馬帝國皇后,兼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女王,據說是一位大美女,匈牙利騎士的勇氣和俠義支撐著她的榮譽和王座。她曾被普魯士佔了西里西亞,一直耿耿於懷,擁有哈布斯堡家族所有的驕傲的她絕不能容忍祖傳的領土上分割出去。奧地利女王表示傾舉國之力,也要奪回失地,「上帝的憐憫使我得以堅強,使我能夠在他為我安排的布滿荊棘、痛苦和淚水的道路上徘徊前進;就算戰鬥到最後,我寧可賣掉最後一條裙子,也絕不放棄西里西亞!」為此,不惜和對手法蘭西和解並結盟。值得一提的是,腓特烈二世曾經作為女王父親的教子,本來要守護妹妹一輩子的,結果在權力面前上演了一幕相愛相殺的劇情。

奧地利女王

這時候的俄羅斯,是女沙皇伊麗莎白統治,是一個龐大而野心勃勃的帝國,在彼得大帝的改革中崛起的帝國是歐洲不容忽視的力量,是天平兩端最重要的砝碼。不得不說18世紀屬於「女皇世紀」, 僅俄國就有四個女沙皇產生,但在其他世紀,女性繼承皇位則通常是被禁止的。俄羅斯一直渴望西進,普魯士是它最大的絆腳石,而且女皇一直不滿腓特烈。於是很自然的就站到了法蘭西一邊。同時,俄羅斯在遠東,一直伺機鯨吞土地,並且支持准格爾汗國和清朝對峙。女沙皇的故事就不想多講,因為最大的狗血就發生在她的意外去世後。這直接導致了最後戰爭的結果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五大主角介紹完畢,配角就略過了。千頭萬緒理一理就是,英普聯軍VS法奧俄聯軍。由於歐洲歷史原因,這些聯盟的對手之間有的是遠方親戚和傳統夥伴,隊友之間有的是世仇和競爭對手,各方核心利益又不盡相同,英國企圖奪取法蘭西的殖民地,壟斷整個制海權,普魯士企圖吞併薩克森,變波蘭為自己的附屬國。奧地利企圖削弱爭奪中歐霸權的對手普魯士,收復1740年被侵佔的西里西亞,法蘭西則力圖吞併英國國王在歐洲的世襲領地漢諾威,保護法蘭西在美洲和東印度的殖民地,遏制普魯士的勢力,俄國力圖阻止普魯士東侵,並擴大自己在西方的領地。

戰爭就在這種糾結的關係中忽的拉開了,註定了既激烈紛呈又烏龍不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如果一生只看一部英劇,那一定是《黑鏡》
時髦搭配大集合,讓你從穿搭小白逆襲時尚達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