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齋心語:如何活在當下

夢齋心語:如何活在當下

GIF

如何活在當下

1、學法筆記:如何活在當下

當下即是家,這是禪宗的話。是說修行人,不要有奢望和祈求的念頭,心裡平靜不取不舍,安然自在。無論是順境的高官厚祿和金錢美女及妻賢子孝,還是逆境的窮困潦倒和生老病死,都能無動於衷,順逆無所礙。也就是不被外境所轉,無時無刻都活在當下,何時何處都是家。那麼真正的家在哪呢?在心中,只要我們時時都是善護其念,善用其心,不去損害別人,不去傷害他人,心中無取捨、無憎愛、無得失等對立觀念,那麼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清凈本性,自在隨心呢。南無阿彌陀佛。

2、學法筆記:

如何理解法無高下藥無貴賤之語呢? 實際上藥無貴賤法無高下就是講對機講法對機修學。有大德說葯無貴賤,治病者好,法無高下,對機者優。佛陀四十九年說法都是因才施教,對機講法。眾生喜歡哪個法,佛看哪個法對眾生的機,就講哪個法,為了增加這類眾生信心,而讚歎這個法這部經至高無上無以倫比。這就是我們現在讀每部經後面流通分,都讚歎此經如何好,受持利益大的原因。佛看一些眾生只求人天福報,就給他們講五戒十善和三世因果。佛看一些眾生有出離三界的願望,就給他們講苦集滅道、三法印和十二因緣法,使他們證得阿羅漢和辟支佛。

佛看一些眾生可成大氣,發度眾生大願,就給他們講六度萬行菩薩大法。至此才有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五乘佛法。佛在涅磐前說法華經時,開權顯實,開示悟入佛知見:十方國剎土,唯有一佛乘,最終讓眾生成佛。我們學佛學法要有擇法眼,只要是正法都好,但要契機適合自己,不要貪多嚼不爛。明理要多聞,開發智慧,修持要專心,一門深入。不可如小貓釣魚一樣總換題目。廣聞專修是好方法,不論修行哪個法門,都把修行的功德迴向極樂世界。這樣是雙保險,更加穩妥呢。南無阿彌陀佛。

3、快樂分享:

生命的重點,不在於如何超越別人,戰勝別人,擊垮別人,而在於活著,健康地活著,快樂的活著,幸福的活著,超越自己,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關照自心,降伏自心,放下我執,開悟智慧,超越輪迴。請謹記:世間的一切皆是無常。一切都是業力隨緣顯現,你求的越多,痛苦就越大。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學佛修行人,是隨緣不攀緣,既努力的奮鬥與付出,又能隨遇而安心自在。這樣才是一個學佛學法修行人的風格。南無阿彌陀佛。

方便與究竟和捷徑

夢齋山人

莫把方便法誤當究竟法:佛陀住世時,為度化外道和迷惑眾生,說了許多方便法。例如讓大梵天眾持戒修善,說十齋日有天神下人間視察,記錄善惡之事。這就是方便法,為引導不持戒者說。做為真正佛弟子,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持戒修善,齋日和非齋日都是一樣的。佛經有了義和不了義之分,了義經是究竟法,不了義經是方便法。其區別關鍵是看能否讓眾生髮出離心了脫生死,成佛度眾生。當時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佛為度他們,有時隨順說一些外道法,其後引導外道進入正見。學佛不能把方便法當做究竟法。佛講五戒十善法,是基礎人天福報,是不了義法。就是已出三界的小乘法,也是不了義法,因為好樂聲聞緣覺,不發度眾菩提心不能成佛。現今佛四眾弟子有多少是正信佛法的呢?又有多少人能區分何正何邪,何是方便何是究竟?大搞人天福報風起雲湧,健身氣功邪門看病趨之若鶩,經懺法會鋪天蓋地。方便法逐漸取代究竟法,佛子已不知為何學佛了!還是深入讀經研教方可開智慧。

學佛解義走捷徑:學佛首要是明理,明理就要研讀經藏,而大藏經有八種。按龍藏收佛經論1996部,計八千多卷。如此之多卷秩,要通讀一遍得三至五年。很少有人有這個決心毅力和時間。那麼如來義還解否?當然要解。我們可從祖師大德那裡,覓得佛法梗概深意。如徐恆志居士集述《法藏碎金》一書,列十門,全部是從佛經中擷取重要而成之。又如印光大師文鈔,浩浩幾十萬言,通讀費時。後有大德以箐華錄、問答錄等單行本供養大眾,這就是方便。

鄙人不自量力,研讀經教十多年,發心要與眾生共同分享佛法大益。因此厚著臉皮集述有關佛教小品文三百餘篇,依華嚴、法華、楞嚴、金剛、般若、阿含、凈土等諸經,以及中論、大智度論、攝大乘論和凈土十要及禪門教下各種論解,再與今人學佛近況相聯繫,著力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把深奧的佛理以淺顯的形式供養給大眾。其義無他,為報佛恩報眾生恩,願十方法界眾生離苦得樂覺悟成佛!

學佛解義要有悟性和信心,還要有方法。學語文要挖中心,學佛法亦如此。佛陀之三藏十二部經論,也是重複教導眾生放下執著證得實相。如不嫌棄,可在鄙人空間里覓得一二。小文中決不參雜個人知見,引經論典皆有出處。鄙人願拋磚引玉,把佛法的芬芳散發給法界眾生,願法界眾生共享法樂。如有眾生從中得千萬分之一法理,吾感恩涕零禮拜十方三世諸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積得福與慧,同生極樂國。

點擊念佛堂聽念佛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心定慮 的精彩文章:

夢齋心語:學習佛法有竅門嗎
夢齋心語:何謂幻化空身即法身

TAG:靜心定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