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聊聊這個冬天讓北京人操心的雪

聊聊這個冬天讓北京人操心的雪

一、北京的雪為啥這麼難下?

最近,全國各地朋友圈都在曬雪景,連廈門、雲南都飄起了雪花,北京的雪卻一直難覓蹤影,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專家分析:這是由於2017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處於拉尼娜狀態,受其影響西伯利亞高壓階段性偏強,東亞大槽強度偏強,冷空氣勢力偏強,京津冀地區主要受西北風控制;與此同時,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明顯偏西、偏南,不利於南方的暖濕空氣向北輸送與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在北京交匯,所以北京難以形成大範圍明顯降雪。

小編翻譯:降雪的形成需要冷空氣和暖濕氣流的共同作用,而去年入冬以來,影響北京的來自西伯利亞的乾冷空氣很強勢,南方暖濕氣流進京無通道,沒有暖濕空氣與冷空氣匯合,自然就無法形成降雪。當然這都是整個大氣環流環境影響的結果。

二、這個冬天來過北京的雪

1、雪小也是初雪

由於水汽條件差,這個冬天北京的降雪蹤跡難覓,只有高海拔山區多次出現能讓地面見白的飄雪,平原地區只有2018年1月21日夜間出現大範圍降雪。但這次降雪過程因為主要出現在半夜前後,延慶、懷柔、密雲、平谷、門頭溝、昌平等地降雪相對明顯,為小雪量級。城區和東南部地區,包括位於大興區舊宮東的南郊觀象台站均為微量降雪,即日降水量小於0.1毫米,這樣的微量降雪在22日早晨已很難看到蹤跡。但是按照初雪標準,全市20個人工站中有17個觀測到降雪,已達到初雪日。

移除

2018年1月21日 閆家坪觀測站 拍攝者:夏常青

關於初雪日的標準解讀:大家都知道,北京三面環山,山區面積佔到62% ,在北京冬季氣候條件和特殊地形的共同影響下,經常有高海拔山區出現降雪,而平原地區不出降雪的情況。那麼這麼大的北京如何記錄降雪特別是初雪,就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

為了儘可能科學地描述北京初雪,2011年北京市氣象局規範了本市冬季初雪標準氣象服務用語。規定初雪日應當是從當年10月1日至第二年5月31日為止,市域內第一次出現較大範圍降雪過程的日期。這一標準強調了範圍廣和關鍵區,其中範圍廣是指「全市20個人工站中多於10個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關鍵區是指「城區5站(朝陽、海淀、丰台、石景山、觀象台)均觀測到有降雪現象;或城區5站中的3個或以上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且至少1個站降雪量≥0.1mm」。

移除

圖片摘自宋英傑新浪微博

2、雪太小不被記錄為「有效降水日」

根據氣象觀測規範,某氣象觀測站出現日降水量≥0.1毫米記為一個「有效降水日」。南郊觀象台建立於1912年,作為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是北京地區的代表站,參加全球常規氣象資料交換。在北京地區氣候資料分析中,一般以該站為代表進行歷史比較。

2018年1月21日這次降雪過程中,南郊觀象台站為微量降雪,即日降水量小於0.1毫米。因此在統計有效降水日數時,該日南郊觀象台仍記為「無」。

小編翻譯:記錄是否為「有效降水日」北京均以南郊觀象台為代表站,而不是全市平均情況。2018年1月21日南郊觀象台日降水量小於0.1毫米,所以不被記錄為有效降水日。

三、今冬無有效降水日數已持續107天

歷史上南郊觀象台最長無有效降水日達114天(1970年10月25日-1971年2月15日),近十年最長無有效降水日為108天(2010年10月25日-2011年2月9日)。

自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2月6日,南郊觀象台連續無有效降水日數已達107天。京城長時間無有效降水,持續風乾物燥,森林和城市火險等級高,提醒市民朋友要特別注意用電用火安全,謹防火災。同時,寒冷乾燥的天氣里,大家還要及時補充水分,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預防感冒等疾病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氣象北京直播號 的精彩文章:

立春雖至 嚴寒不減

TAG:氣象北京直播號 |